刘邦在封赏功臣的时候 刘邦为什么将萧何排在功臣第一

爱百科 25 0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和萧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为何坚持将萧何排在功臣第一?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发生了一段特别经典的历史故事,这段故事被后人称之为“萧曹争功”,当时刘邦主张将萧何排在功臣第一,而跟随刘邦一起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那些武将,则是主张将曹参排在功臣第一,一时间大家争论不休。

  不过最终刘邦还是坚持将萧何排在功臣第一,这就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了,刘邦为何要置大多数武官的利益于不顾,反而竭尽全力将萧何排在第一呢?实际上这件事情并没有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刘邦发表的两段经典言论

  在对功臣进行论功行赏之际,刘邦迟迟没有给出具体方案,反而在大家争论该如何评功的时候,说出了“三杰论”,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在运筹帷幄方面不及张良,后勤管理方面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方面不如韩信。

  单纯从表面来看,感觉刘邦就是在凡尔赛,用谦虚的态度表达出自己管理人的能力所在,可是我们深入研究之后,又会发现刘邦这段话大有深意,他提到的三个人分别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功臣类型,其中张良是出谋划策的,萧何是管理后勤的,韩信是带兵打仗的,刘邦第一个就说张良,说明刘邦的潜意识里应该将张良排在功臣第一,出谋划策的功臣也应该排在功臣行列第一,其次才是诸如萧何之类的功臣,最后方才是诸如韩信一样的武将。

  当时也许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刘邦的深层次意思,所以后来依旧在争论谁的功劳大,谁应该排在功臣第一,经过一番争论后,大概有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武将集团认为应该让曹参排在第一,以刘邦为核心的人则认为应该让萧何排在第一。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曹参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受伤最多、攻下的城池也很多,在武将当中,他绝对算得上功劳最大了,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而萧何则是在刘邦最关键的时候多次挺身而出帮助刘邦走出困境,并且为刘邦推荐了很多有用之才,韩信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人功劳和曹参相比,明显毫不逊色。

  在大家争执不休之际,刘邦站出来再次发表意见,他将曹参之类的武将比喻为功狗,萧何这样的人比喻为功人,刘邦说在打猎的过程中,功狗的用途至关重要,可是最终射箭射中猎物的,始终还是功人,不管怎么说,功狗是不能与功人相提并论的。

  毫无疑问,刘邦这番言论不仅没有起到阻止大家继续争功的作用,反而惹怒了所有武将集团,差一点引起兵变,幸亏曹参本人对刘邦的为人十分熟悉,所以在此事中始终处于不发表意见的状态,这为后续发生的诸多事情起到推进作用。

  刘邦为何要主张将萧何排在第一?

  提起这里,也许很多人都更加疑惑了,既然武将集团都支持曹参当第一功臣,那么刘邦就成全他们不就好了,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大家继续和谐相处,何乐而不为呢?要是按照这样的想法考虑这件事情的话,就太过于肤浅了。

  研究这件事情,我们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当时刘邦刚刚建立汉朝不久,一切都还不够稳定,对于刘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维护自己皇权,而对于那些功臣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争功,因为功劳不同,待遇就是截然不同的。

  刚好就是争功一事,将刘邦与功臣们的利益对立起来,一旦武将的地位提升,那么刘邦自己的实权将会减少,这是任何一个开国皇帝都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在战争期间,武将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可是到了和平年代,武将就会成为威胁皇权的不稳定因素,皇帝必须引起重视。

  像当年的秦朝就是因为秦二世无法控制武将以及实权,所以才会二世而亡,刘邦对这些历史教训深刻反思,坚决不愿意重蹈覆辙,所以他在处理武将以及文官功劳的问题上,才会如此谨慎,并且始终主张萧何排在功臣第一。

  一旦萧何排在功臣第一,就代表着当时论功行赏的标准是以萧何为基础的,这样一来对那些武将的论功行赏就会更加简单一些,同时可以借助这种机会削弱一些武将手中的权力,达到稳定刘邦皇权的目的。

  相反,要是让曹参成为功臣第一,则代表当时论功行赏的标准是以曹参为基础的,这样一来将会出现一个糟糕的问题,那就是其余武将都按照自己的战功来要功劳和恩赐,武将的战功是显而易见的,萧何他们的功劳却是隐形的,刘邦很明白该怎么选择。

  用一种显而易见的标准来论功行赏,明显会促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而用隐形的标准论功行赏,自己可以说了算,私下对武将的一些打压将会更加顺理成章,刘邦从一无所有到成为皇帝,靠的就是这种用认识人的特殊管理能力。

  刘邦心中早就有了定论,至于说为何他不早些拍板呢?实际上这一切和当时刘邦的处境有关,同时还和刘邦内心的如意算盘有关。从他当时的处境来看,刘邦不太方便直接拍板,因为他这样做很容易引起武将集团的不满,到时候他们发动兵变就糟糕了。

  从刘邦内心的如意算盘来看,他刚好可以借助曹参与萧何争功这件事情,来激化文官集团以及武将集团之间的矛盾,保证他们不会暗中勾结,这样一来刘邦的皇位就更加稳固了。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刘邦确实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

  经过一番争功之后,不仅萧何以及曹参变得老死不相往来,就连其余文官以及武将之间的关系都恶化了很多,平时来往很少,而这刚好就是刘邦希望看到的,他们来往少一些,就可以防止文官与武官暗中结党营私影响自己皇权。

  经过一段时间争论后,最终还是按照刘邦的标准对功臣论功行赏,也就是此举,保证了刘邦的皇位稳定,为后期发生的事情奠定基础,要不然以当时汉朝的局势来看,刘邦想要坐稳皇位还是很难的。

  结语

  萧何成为功臣第一之后,与曹参之间的关系变得似乎很不好,不过在萧何即将去世之际,刘盈询问他有没有合适的宰相人选,萧何还是推荐了曹参,足以见得萧何的心胸和气度不凡,曹参成为汉朝二代宰相之后,继续按照萧何制定的规则办事,史称萧规曹随,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汉朝才迅速发展起来,不得不说当时刘邦的决策太高明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