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孙坚之弟孙静简介: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支持孙坚

爱百科 23 0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静(157年—215年),字幼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弟,孙策、孙权之叔。孙坚初起义军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孙坚的基础队伍。

  建安元年(196年),孙坚长子孙策进攻会稽,派人请孙静,孙静带家属与孙策在钱塘会面。孙静献计助孙策击败会稽太守王朗,平定会稽。孙策上表任命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委以重任。但孙静留念故乡,不愿出外为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策便同意他的要求。建安四年(200年),孙权执掌大事,就地升任孙静为昭义中郎将。孙静后终老故乡。

  人物生平

  孙坚开始兴兵起义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基础队伍,大家都依附于他。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坚长子孙策击败刘繇,平定各县,随即进攻会稽,并派人请叔父孙静,孙静带着家属与孙策在钱塘会面。当时会稽太守王朗在固陵抵御孙策,孙策几次渡水作战,都未能取胜。孙静于是对孙策说:“王朗凭险固守城池,很难马上攻破。从这里向南数十里是查渎,是通向会稽道路的要害之地,应当从那里进入王朗的后方,这正是兵法上讲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我得亲自率领军队作为先锋,一定能将城池攻克。”

  孙策采纳他的建议,假意命令全军说:“近日来连雨水浑,兵士喝了这些水大多腹痛,命令赶快备置瓦缸数百口澄清饮水。”到黄昏时分(《资治通鉴》写作夜晚),点燃许多火把,作为疑兵,来迷惑王朗。然后,派出一支部队从查渎道进袭高迁屯。王朗大惊,派遣前丹杨太守周昕等人率领军队前来迎战。孙策打败周昕等人,将周昕斩杀。王朗逃走,虞翻追随,掩护王朗,乘船渡海逃到东冶。孙策追击他们,大败王朗军,王朗只好向孙策投降 ,孙策于是平定会稽。

  孙策平定会稽后,上表任命叔父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授他以重任。但孙静留念祖宗生活安息的故地,不乐意出外作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策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建安四年(公元200年),孙静的长子孙暠曾在孙策死后欲执掌江东大权,但被虞翻劝退。孙权执掌江东大权后,孙静升任为昭义中郎将,孙静于是终老故乡。

  家族成员

  父亲:孙钟。

  长兄:孙羌。

  次兄:孙坚,官至破虏将军,其子孙权追谥他为武烈皇帝。

  长子:孙暠。

  次子:孙瑜,官至奋威将军。

  三子:孙皎,官至护军校尉。

  四子:孙奂,官至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五子:孙谦。

  史书记载

  《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

  《资治通鉴·卷六十二》

  人物评价

  陈寿《三国志》:“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宗子维城,诗人所称。况此诸孙,或赞兴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