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作为太子 李贤最后是被武则天所杀的吗

爱百科 24 0

  李贤他的生母是谁?因何被废?真被武则天杀害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贤恐怕是历史上最独特的太子,他全家都是皇帝,老爸是唐高宗李治,老妈是女皇武则天,哥哥是孝敬皇帝李弘(追封),三弟是唐中宗李显,四弟是唐睿宗李旦,唯独他只是个太子,且死得莫名其妙。

  李贤本没有资格当太子,上元二年,太子李弘病逝,命运之神强行将太子的桂冠加到了他的头上。

  应该说李弘的早逝,是大唐帝国的损失,不过这位新太子似乎也不差。史书说,李贤极其聪慧,幼年读《论语》,读到“贤贤易色”时,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吟诵。【注:贤贤易色大意是,崇尚贤德,抛弃以色取人。色,可以引申为一切不良的人或事物。】

  李治很奇怪:为什么重复这句话呢?李贤说,儿臣“性实爱此”(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这句话)。那时候李贤大概只有六七岁,就能从深奥的古文里读出滋味,这种悟性实在令人赞叹。

  有一次李治当着李勣的面,忍不住夸赞儿子:“这孩子已经把《尚书》、《礼记》、《论语》背诵下了十几篇,其余诗词歌赋,他过目不忘。我现在才了解,人是有天性的。”

  成年后的李贤广交师友,大诗人王维就是他的座上客,他短暂的一生还留下了《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著作,其中他与宾客们共通编著的《后汉书注释》,被收入皇家秘阁。

  上元二年,李弘去世,李贤旋即继任太子。由于李治身体不好,李贤便以太子身份监国,期间他“处事明审,朝廷称为”,由此得到了李治的嘉奖。

  似乎大唐帝国新一代英主正冉冉升起,然而五年后的调露二年,一则惊人的消息传遍天下:太子李贤被废黜了!

  李贤被废与一个叫明崇俨的人有关。明崇俨官职不高,才是个正谏大夫,但此人靠一个特长,深得李治和武则天的宠爱——法术。

  严崇明在《旧唐书》中的记载很简单,说他以医术受到李治宠幸,道术只是他用来讽谏的一种手段,却没有记载实例。《新唐书》则收录了大量民间笔记传说,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妖道”。

  有一次李治让乐工在地下室奏乐,让严崇明在地上不与人沟通,想办法停止奏乐。严崇明拿出两枚桃木符,用刀扎在墙上,乐声立刻停止了。李治很奇怪,就问乐工怎么回事,乐工说:我们突然看见两条恶龙,吓着了。

  有一年盛夏,李治脑洞大开:我想看看雪。严崇明二话不说,转身出去,片刻就取来,说这是阴山的雪。

  还有一次,李治说想吃瓜,严崇明索要一百钱,转身就变出了瓜:“这是我从緱氏县一个老瓜农那里买的。”緱氏县离长安400公里,李治当然不信,于是让人去验证。结果找到一个老瓜农,说那天确实丢了一只瓜,但在地上得到一百钱。

  仪凤四年,这位帝后的宠臣突然被人杀害,蹊跷的是,官府历经一年多侦破也找不到一点线索。

  皇帝亲交的御案居然破不了,看来这伙强盗不简单。武则天冷笑一声,心里有数了,于是她让人把侦破重点放在了一个叫赵道生的奴隶身上。

  一个奴隶怎么就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呢?原来此人身份虽然低下,但却是太子爷李贤的男宠。很显然,武则天怀疑李贤才是杀害严崇明的幕后指使。

  原来,这个严崇明仗着宠幸,开始变得口无遮拦。有一次武则天让他给几个儿子看相,严崇明说:英王(李显)长得最像太宗皇帝,相王(李旦)面相最尊贵。太子爷呢?他一个字都不提。

  这就麻烦了,两个弟弟一个像爷爷,一个天生贵相,堂堂太子爷被省略,谁都懂这个省略号背后是啥意思。由此李贤把严崇明恨了个大窟窿,这就是武则天怀疑李贤的理由。

  果然,赵道生招供了:太子爷让我刺杀了严崇明。

  武则天一咬牙:搜查太子府。这一搜查又有新发现,太子府的马厩里藏了数百副铠甲。按照古代法律,私藏铠甲就是谋反罪。于是武则天不顾李治反对,坚持将李贤废为庶人,三年后又将他流放于巴州。

  有人认为李贤是被冤枉的,理由是武则天不喜欢李贤。这就怪了,武则天为何不喜欢李贤呢?三个原因。

  其一,武则天替情夫报仇。

  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严崇明长得风度翩翩,帅哥一枚。不安分的武则天早就跟严崇明勾搭上了,民间传言他们常常避开李治私会。

  其二,母子俩争权夺利。

  李贤监国后,朝政大权逐渐落入他的手中,这对权力欲望极强的武则天来说不可容忍,母子俩的矛盾日趋激烈,进而不可收拾。

  其三,李贤根本不是武则天所生。

  后宫长期传言,李贤的生母其实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但武顺是有夫之妇,所以只能把李贤算在武则天名下。历史上有人一直认为,武顺极有可能是被武则天杀害的。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三条理由。第一条完全站不住脚,更没有任何证据,一点可信度都没有。第二条或许存在,但至于发展到母子反目的程度吗?再者,关于母子俩在政见上的矛盾,史书一个字都没有,看起来这一条也极不可靠。

  第三条理由有点意思,《新唐书》还耍了个小花招,把《旧唐书》中李贤的享年由32岁改成了34岁(虚岁)。增加了两岁就出bug了,按《旧唐书》,李贤比李弘小一岁,按《新唐书》,李贤反而成了李弘的哥哥。

  其实《新唐书》就是在暗示,李贤不是武则天所生。不过《新唐书》实在不靠谱,我们了解,当年武则天在感业寺怀孕,回到宫中不久就生下了李弘,那时候武顺根本还不认识武顺。

  看起来,这条理由也不大可靠,至少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

  李贤案件的审理由三位宰相负责:薛元超、裴炎、高智周,这三人与李贤都没有私人恩怨,且都很正派。尤其是高智周,就一个没有欲望的“佛系宰相”,后来早早地退休养老了。因此,他们确认李贤谋反应该不会是冤案。

  我分析了一下两部唐书,从它们的记载中,或明确,或暗示都承认了李贤暗杀严崇明的事实。也就是说,这位太子爷虽然足够聪慧,能力也不弱,但光鲜的背后还有阴暗的一面。比如他养男宠,再比如他的辅佐之臣失职。

  我们先说王维,这位大诗人为了拍李贤马匹,居然替李贤作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檄文是讨伐另一方的战斗文,李贤跟李显哥俩斗鸡,王维居然把哥俩的玩乐上升到哥俩的决斗层面。这事气得李治火冒三丈,以挑拨兄弟关系为由,把王维一脚踢开。

  再说刘讷言,此人以太子洗马侍奉李贤,却给李贤献上一部《俳谐集》。《俳谐集》是一部搞笑滑稽的杂书。这类书在今天不算什么,在古代就是禁书,你一个辅佐之臣献这种书,分明是佞臣一个。

  李贤倒台后,李治怒斥刘讷言,并将他流放边地。与他一起被流放的还有宰相张大安,也被李治指斥失职。

  由此可见,这位少年时代被夸上天的太子爷,长大了一点也不“贤贤易色”。因此,杀害严崇明、私藏兵甲的事并不算意外。

  李贤是怎么死的呢?真的是被武则天杀害了吗?

  史书记载,永淳二年李贤被流放巴州。第二年李治驾崩,李显即位,一个月后李显被废,李旦即位。不久,金吾卫将军丘神绩奉命到巴州,掌管李贤府中事。可丘神绩却做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他将李贤囚禁于别室,逼令自杀!

  由于史料不全,李贤的死成了千古谜案,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武则天杀害说。

  这是大多数人都“公认”的说法,理由很简单,母子俩已经撕破脸,没有武则天的指示,丘神绩是断然不敢杀害皇子的。

  真的这么简单吗?李贤已经被废,武则天至于狠毒到这种程度吗?哪怕李贤不是她亲生,至少也是她带大的吧?

  请注意《旧唐书》的表述,武则天的指令有两个,一是由丘神绩主持李贤府中事务,二是“以备外虞”。

  这两条信息告诉我们,武则天的目的并非为了杀李贤,而是监控李贤,防止外部力量对李贤的利用。出了什么事呢?当然是武则天架空李旦所引发的外界猜疑,以及可能的反抗。

  事实上武则天的这个担心并不多余,李贤死后不久,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就是打着李贤的旗号蛊惑人心。

  因此,武则天派丘神绩去巴州是为了防备意外情况发生,而不是杀害李贤,那么丘神绩为何杀了李贤呢?

  第二种:丘神绩擅杀说。

  丘神绩有这个胆量吗?按理来说没有,但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情况呢?比如他发现李贤有不轨之心,甚至在跟外部势力勾结。

  这种情况下丘神绩有两个办法,一是向武则天汇报,按指示办事。但这个办法有个缺点,恶人必须由武则天做。第二个办法就是擅自做主,不让武则天承担杀子的骂名,缺点就是自己背锅。

  假如丘神绩是纯臣,他一定会选择第二个方案,不经请示就擅自动手。当然,也有可能在临行前,武则天就授予了丘神绩临机决断的权力。

  无论丘神绩有没有得到授权,但二人肯定是有默契的,事后丘神绩被冷藏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官复原职。

  第三种:裴炎陷害说。

  这个假说有点匪夷所思,提出者是郭沫若先生。郭沫若认为,武则天不光没有杀害李贤,相反在废掉李显后,有意重新启用李贤,丘神绩此番前往巴州就是为了考察李贤。

  但裴炎更倾向于李旦,更何况当初给李贤顶罪的人就有他。为了自己的前途,裴炎不惜铤而走险,他设计暗杀了李贤,并成功嫁祸于丘神绩。

  郭沫若对历史有很多匪夷所思的见解,又往往缺少史料作证,于是他就发明了一种独特方式——以小说的笔法将他的猜想呈现给读者。

  我个人同意他的武则天不是凶手的说法,但对裴炎陷害说还是难以置信。

  李贤的史料记载太少,仅存的史料还缺少逻辑性,再加上后人的臆断混杂其中,我们实在难以看清这段历史的真面貌了。

  如果非要给这段历史下个“结论”,我个人认为:李贤其实算不上“贤”,他有能力,也足够聪慧,但是长歪了,有点像李承乾。严崇明遇害他就是主谋,被废掉也不足为奇。被迁徙巴州后,李贤心怀怨恨,尤其是老妈垂帘听政之后,甚至有不轨举动,因此遭到丘神绩的杀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