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尧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人物,他其貌不扬,却很有本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李侍尧(?一1788年),汉军镶黄旗人,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臣,出身于官宦之家,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父亲是户部尚书李元亮。李侍尧值得给读者朋友聊聊,他经历了充当朝廷重臣、因贪污受贿判处监斩候、皇帝重新加以重用的过程。
(一)乾隆眼中的天下奇才
李侍尧相貌一般,是个五短身材,但他自幼聪慧伶俐,凭借前辈资历取得到国子监读书的资格(当监生),成人后才智过人,十分精明强干。凡是批阅过的公文和浏览过的书籍,他都能做到过目不忘。他很会识人,哪怕是一个陌生人,与他略为交谈后,他就能摸清对方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能恰如其分地使用人。朋友们一起闲聊时,他喜欢高谈阔论官场上的阴私丑恶,描述逼真,用词犀利,就如自己亲眼见过的一般。因此那些做了亏心事心中有冷病的人,既怕他那双眼睛又怕他那张嘴。
他不仅眼和嘴厉害,办实事也是一把好手。不管是用兵缅甸,出征台湾、镇守西南边陲,出任两广总督,他能够快刀斩乱麻处理内政外交上出现的不少麻烦事,给乾隆皇帝及时提出好的建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缅甸派遣腾越州民入关做间谍案被侦破后,李侍尧向乾隆皇帝建议在中缅边界的杉木陇、千崖两地设哨所,派兵去驻防的建议,受到乾隆皇帝的称赞:认认真真为国家考虑,踏踏实实为国家办事,在历届督抚中是少见的。
出身不凡,才干超群的李侍尧,深得乾隆皇帝赏识,在仕途上火箭似上升:乾隆二十一年署两广总督,二十六年授户部尚书、正红旗汉军都统、
(二)擅自专权收受贿赂
李侍尧调任云贵总督后,由于远离都城,皇帝的约束力相对减少,狐狸的尾巴就露出来了。当地的地方官员皆由他提名任用,凡被他提名任用的,他都要大肆收受贿赂。简而言之是官以贿得,事与贿成。每次贿赂一般是二千至五千两银子。
云南当时有众多各类冶铸厂(属于封建社会性质的手工业工厂),其管事者大都由县官员兼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官商”,每年都能剥削雇工获得不少好处,算得上是趋利之徒眼中的“肥缺”。有个官员被解任后,要求李侍尧帮他设法恢复原职,。对这样的“肥缺”,李侍尧要价绝不心慈嘴软,开口就是八千两白银。
他的索贿门道多多。其家中凡遇喜庆、寿辰、生死、建房等事儿,名正言顺地收受贿赂。乾隆四十年李侍尧决定在都城扩建房屋,消息传出去后,他的部属们“响鼓不用重锤”,挖空心思想方设法送礼。有两个官员各送礼五千两白银,为了避免暴露,礼金不在都城也不在云南官衙中交割,而是由其亲信家人在路途中收取。
他唆使其亲信家人与当地驻军的将领称兄道弟,建立铁哥关系,从面构建自己的独立王国。
在李侍尧的淫威之下,云贵的地方官员们对李侍尧的所作所为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朝廷派员来查询时,有的官员还为之文过饰非。说明当时的云贵官场,在李侍尧的把持下,已经完全腐朽了。
(三)李侍尧死里逃生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朝廷收到不少检举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云南粮储道海宁公开状告李侍尧贪污营私。乾隆皇帝诏令尚书和珅、侍郎喀宁阿办理此案。李侍尧事先对有关官员作了贿赂,调查没有结果。乾隆皇帝骑虎难下。只好下诏将李侍尧罢官,逮捕押回都城议罪。后来经过各方查处,连同李侍尧的同僚及亲信家人等均被查验,人证赃物俱获。经办案子的和珅、喀宁阿提出处决的建议。
乾隆皇帝下令大学士九卿商议如何处理李侍尧,他们的意见是立即就地处决。
不知乾隆皇帝如何想的,过了一些日子,亲自下旨将其改判为“监斩候”,即秋后执行处决。令朝野想不到的是,又过了一些日子,乾隆皇帝重新启用李侍尧为陕甘总督,继而又调任闽浙总督。
(四)乾隆皇帝是如何考虑的
乾隆皇帝在处理李侍尧这件事上,是如何考虑的呢?史料上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有多种猜测和分析。
从整个清王朝来看,惩治贪污枉法的政策从未间断,就乾隆皇帝而言,他整饬官吏队伍,惩罚处理贪官污吏是不手软的,但奇怪的是越惩贪风越刮越烈。这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封建制度本身就是培养贪官污吏的温床,皇帝嘛就是最大的贪官污吏。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把整个天下都占为己有了。
就乾隆皇帝本人而言,他虽然痛恨李侍尧的贪赃枉法,但念其家族前辈为大清建立了不少功勋,作为李侍尧本人十分勤干有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贪污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 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处罚一下,杀鸡给猴看,使其他人不敢效仿就行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最终还是要依赖李侍尧这类人的。
还有人分析,李侍尧十分圆滑,他知道朝廷清楚了他的犯罪事实后,态度来了个大转变,将一桩桩一件件事供认不讳,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原谅,对他姑息养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