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临死前一句话让刘邦背后发凉 韩信到底说了什么

爱百科 23 0

  韩信惨遭吕后杀害,临死前说的狠话,为啥让刘邦后背发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汉朝是一个传奇的朝代,它孕育出了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无数传奇的人物。然而最初,秦朝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是秦人奋六世之余烈,才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而秦朝的倒塌,也就使得一些英雄人物趁势而起,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刘邦和项羽。

  但事实上,无论从出生还是从军队数量来看,项羽的胜算还是更大。但最后却是出身草根、污点众多的刘邦,夺取了天下成立汉朝。他的成功路上自然是不缺少名臣良将的,张良、韩信、萧何等等,这些人都为他的霸业奉献诸多。

  而这众多良将中的韩信,最终却被刘邦的妻子吕后杀害,他临死前还说了一句狠话,这句话让刘邦后背发凉。他死前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01胯下之辱

  韩信是汉初杰出的军事家,他因出色的才干被评为汉初三杰。同时,他在军事上的出众,也让后人所仰慕,并称他为“兵仙”。但他也有怀才不遇的时候,最初投奔的是实力出众的项氏家族,但却一直未得到重用。

  后来转投了刘邦,并在他的麾下施展了自己的才华,被世人称为国士无双。虽然韩信在未来有诸多成就,但他早年时极其落魄,甚至有胯下之辱的经历。

  当初,韩信名声不显又家境贫寒,经常连饭都吃不起,为了活下去,经常到处去蹭吃蹭喝。虽然他学识丰富,也有很高的志向,但名声又不足以让他被举荐为官,因此只能在家无所事事。

  他这种自命不凡的样子,使得乡里的很多人都看不惯他,特别是一位屠夫。他想要羞辱韩信,于是某一天,他拦住了韩信的去路说:你虽然长得高大,也每天都带着兵器,但是我看你就是个胆小鬼。

  紧接着,他又继续羞辱: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韩信看了看他,竟然真的低下身从他胯下爬过去了。从这以后,人们都说他是一个胆小鬼。

  0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时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韩信竟然能鲤鱼跃龙门成为显贵。他当时先投奔了项羽,但并未得到重用,于是他又转投刘邦。机缘巧合下,他得到了夏侯婴的赞赏,被举荐成刘邦军中的一个小官儿。

  此后,他就与萧何有了交集,他们两人十分投机。萧何非常认可他的才华,并向刘邦多次举荐他,但刘邦一直没有重视。韩信见此,决定在一个月夜离开刘邦的营队。

  萧何见状,都顾不得向上报告,就赶忙去追韩信了。而刘邦知道萧何也离开的消息,以为他也逃走了,于是大受打击。等到第二天,他带着韩信回到营地,在他的解释下,刘邦才知道原因。

  他在刘邦面前极力夸赞韩信的能力,他认为韩信是国士,刘邦不能错过这个人才。紧接着他告诉刘邦,如果想要留下韩信必须要重用他,最终刘邦许以韩信大将之位。

  而韩信也并没有辜负萧何的期望,他在战争中,肆意展露自己的才华。等到天下已定,他凭借功劳被封为了楚王。但他在军中多年积累了不少人望,并且他的军事能力确实非常的强,这就让刘邦十分的忌惮他。

  后来,又有人告发他意图谋反,刘邦也对此十分疑虑。于是就到达了楚地,想要看一看韩信的态度,但韩信的态度令他是更加不满,于是,他就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03韩信之死

  经此一事,韩信也明白了,刘邦一直都畏惧他的才能,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他这次真的想要叛变。他暗中联系了蒯彻与他密谋,两人准备里应外合,甚至他都准备好了袭击吕后和太子的计划。

  然而,他的谋划却没能成功,有人将他的叛变计划告发到了吕后那里。吕后也是一个极具智慧的女子,她首先暗中召见萧何,与他商量计策。萧何凭借与韩信的情分,去告知韩信:蒯彻已死,你就算生病,也要去祝贺一下的。

  但他怎么也没能料到,那个一手提拔他的萧何,有一天也会想要置他于死地。于是,他跟随萧何一起去了宫中。他刚到宫中就有士兵出现,将他绑了起来,紧接着将他带到了长乐宫旁的宫室,斩杀了他。

  韩信在临终前道:我最后悔的就是没采纳蒯彻的意见,最后沦落到死于妇人的欺骗之中。刘邦在班师回朝后,得知了他的死亡,暗自欣喜,并询问他是否有遗言留下。吕后如实的回答了刘邦,紧接着他就下令抓捕蒯彻。

  等到蒯彻被抓到后,刘邦就质问他,是否是他鼓动韩信谋反。蒯彻也是个有才之人,他面对质问临危不乱,坦然的回答刘邦:是我为韩信出谋划策,如果他采纳了我的意见,便不会轻易的被你杀死。听完后刘邦大怒,想要将蒯彻煮了。

  但蒯彻巧舌如簧,在一番辩解后,刘邦还是宽恕了他。这就能发现,人只有才华是不可以的,还需要有为人处事的能力。

  04结语

  韩信他最初没能发现刘邦对他的忌惮,因此,已经失去了改变的最好时机。当他终于明白刘邦容不得他时,又不能当机立断的做下决定,以至于最终死亡的结局。

  当他被诱骗到宫中时,无疑是与萧何的情分影响了他的判断。如果做出决定,那就应该摒弃一切杂念去做,他最后的遗言我们也能得出,成大事者,犹疑为大忌的结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