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占领益州后,为什么向孙权示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蜀主刘备,一直是三国话题的一个热门人物。对于这位枭雄,不少读者也对他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他雄才大略,是当世唯一堪比曹操的枭雄;反对者亦执己见,觉得刘备假仁假义,是一个善于伪装的演员。可不管怎么说,刘备能白手起家,创建出偌大的蜀汉集团,这份手段和心机都绝非平常人所能媲美。纵观刘备一生,他的很多举动虽然当时看起来有些愚蠢,但细细思索起来,却极有深意。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曹操进驻汉中,张鲁率众归附;其二是刘备与孙权正式瓜分荆州,三足之鼎逐渐达到了一个平衡。而奇怪之处在于,刘备入蜀之后,竟然舍得将自己的根据地荆州让出一半,将荆州的三个郡划给了孙权。
无论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还是刘备日后的执念,荆州对于蜀汉集团来说,都算是重中之重。刘备入蜀时,荆州七郡之地,他独占五郡半之地;可在取得了益州之后,刘备却又与孙权主动重划了领土,将其中两郡半之地让出。
彼时,蜀汉集团拥有南郡、零陵、武陵三郡,而江东集团则拥有江夏、长沙、桂阳、江陵四郡。显然,刘备这个动作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且有向东吴示弱之举。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入蜀,其实力自然是再度得到增长,他为何还要向孙权示好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刘备割让半个荆州,才正式缔结了孙刘联盟。这一说法,显然有些出人意料。因为不少人认为,孙刘联盟早在赤壁之战前夕便达成了,而正是因为他们两家的齐心协力,曹操一统天下的野望才被挫败。其实,这个说法在真实的历史中的难以成立的。一个最明显的证据便是,赤壁之战期间,刘备集团的贡献其实是微乎其微。
回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当时,曹操南下,荆州士族和刘琮投降,大半土地尽入曹魏之手。曹操在进驻江陵后,曾打算一鼓作气,解决掉驻守夏口的刘备。后者刚刚遭遇大败,麾下势力被曹操的虎豹骑追上,几乎被歼灭了大半。正因如此,仅有半个江夏郡和一万兵马的刘备,是难以抵挡曹操的进攻的。
为了保命,心态很好的刘备再次投靠他人,并在鲁肃的推荐之下,选择向江东投诚。江东有六郡之地,又有十几万精兵,以实力而言,刘备集团远远达不到结盟的资格。但此时的诸葛亮,却展现了极为优秀的外交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竟然硬生生为刘备争取到了不少好处。这其中一条,便是孙权答应曹操退兵之后,将荆州借给刘备。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了南郡的拥有权,并在江东的支持下,迅速平定了长沙、零陵四郡之地。荆州有七个郡,江陵被孙权牢牢掌握,荆州北部的小半个郡在曹操手中,余下有五郡半的领土,名义上都归刘备掌握。但有一点不容忽略,那就是刘备此时也属于江东麾下。
不过,刘备倒也不是个安分的主,他先前便在荆州客居过不短时间,在赤壁之战的数年间里,刘备集团的实力得到恢复,并已经逐渐成了气候。再加上迫于北方曹操的威胁,孙权尽管知道刘备在暗中发展,他也不好直接遏制。直到刘备入蜀之后,情况才发生了一定转变。
刘备入蜀时,孙刘两家各有自己的小算盘。刘备是想实现隆中对的第二步,横跨荆、益二州,伺机图谋发展;而孙权想的是该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收回荆州。显然,双方都不愿意放弃荆州这个香饽饽。但当初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与孙权早有协议,从江东手中借来了南郡发展。因此刘备归还长沙三郡,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过,或许有读者会问,刘备占据益州后,实力不比孙权要弱,他完全可以耍赖继续占据荆州,为何还是拱手让出了这些“肥肉”呢?事实上,刘备还真打算这么做,毕竟荆州才是他最重视的地方。但可惜的是,他入蜀的时机不对。
刘备入蜀,是因为刘璋庸弱,想借他之手抵御汉中张鲁。不曾想到,刘备才是真正的“饿狼”,先张鲁一步将荆州据为己有。从史料记载发现,刘备入蜀之时,曾秘密与张鲁达成过协议,便于双方交流。不过以刘备的脸皮,不难发现他最后放了张鲁鸽子,令后者大为光火。
不久之后,刘备顺利进入成都,占据了蜀地,而此时曹操也来到汉中,张鲁愤然说出了一句“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话,便率众投降了曹操。从张鲁的例子能看出,刘备对待盟友只是利益驱动。如果曹操不入汉中,刘备还真打算将荆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因为他足以同时对抗孙权和张鲁。
不过,曹操进入汉中,这就意味着如果刘备不放出荆州,他很可能面对曹孙两家的同时进攻。此时刘备刚刚入蜀,不少人都对他不服,如果再有两大枭雄来袭,刘备集团恐怕便会立刻四分五裂,沦为他人手上的砧板鱼肉。正因如此,刘备得知曹操取下汉中后,才会如此紧张,并主动与孙权联盟。
此时的刘备,已经有了偌大的益州,他完全有资格与孙权联盟。正因如此,他才敢重新提出诸葛亮昔日的协议,将荆州的一半主权划分给江东。不得不说,刘备这一步算是恰到好处。他也看准了孙权不想与自己斗争,最终白白便宜了曹操,便堂而皇之将半个荆州正式纳入自己麾下。即便孙权心中还是有所不满,但有曹操的威胁在,他也不会主动与刘备撕破脸皮。不难发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刘备入蜀之后实力大增,并主动将荆州重新划分,这才标志了孙刘联盟的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