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清代雍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为什么仅仅在位13年?有何功勋?
在清代,有这么一个皇帝,有这么一个王朝,它处在两个时间跨度最长的朝代的夹缝之间。
与两个时间长度越过半个世纪的王朝(康熙1654年—1722年,在位61年;乾隆1711年—1799年,在位60年)相比,在时间上似乎只是一个起过渡作用的桥梁;与两个国力鼎盛、军力强大的王朝相比,在繁荣程度上又恰如一个马鞍形状的凹槽。
这个朝代就是雍正朝。
按照这种说法,我们还可以说,在大清国的历代皇帝中,有这么一个皇帝,他的名声前不及自己的父亲,后不及自己的儿子,与两位名震遐迩彪炳史册的著名皇帝相比,他的名声比普通的皇帝大不了多少;与父亲康熙帝和儿子乾隆帝的功过相比,成果不及前者大,杀人也不及后者多。
这个皇帝就是雍正帝。
社会历史和人生命运是无法改变的,面对历史,我们不能将康熙帝和乾隆帝的在位时间匀给雍正帝,自然也无法将他们的历史功勋割舍给雍正帝。
也许这就是“雍正”这两个字义限定作用的结果吧。
大清国的历史,决定了雍正帝和他的王朝扮演的就是这么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角色。
但是,我们可以说,有趣的地方也正在这里。
我们了解,由于康熙朝后期政治的宽松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吏治的腐败;
另外,在封建时代,一个王朝的长短往往是由皇帝寿限的长短所决定的,随着皇帝年龄的老迈和在位时间的过分的长久,国家上,社会上也会不同程度地萎靡和消沉。
而雍正朝,正是在康熙朝经济的衰颓、吏治的松懈、国民精神萎顿的情况下,经过雍正帝坚韧不拔的努力,一步步地重振经济、整饬朝纲、激活精神,将康熙朝拉旧的一驾封建专制制度的马车挖新改造,更换机具,膏添轴油,一步步地从倒退的半坡拉向了正途,为下一个王朝的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道路。
人生苦短。
由于父皇在位时间长,雍正皇帝胤槙继位的时候已是四十多岁的壮年,加上夺嫡之争,登基后大力改革,过度劳损导致身体条件不好,执政的时间自然更是十分有限。
但在短短的十三年中,尤其是在执政前期,雍正皇帝所做的贡献还是巨大的。
比如朝廷整顿方面的打击朋党,机构改革方面的设立军机中枢、建立密奏制度、建立秘密立储制度;比如行政区划和政治主权方面的改土归流;又比如安民裕国方面的摊丁入亩、蠲免钱粮,如此等等。
尤其值得钦敬的是雍正帝那种夙兴夜寐、朝乾夕惕、事必躬亲的勤政精神,至今仍然有着可供效法的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雍正帝始终希望超越前人,希望开拓进取,希望有所作为的精神,作为一名封建帝王,尤其难得……
诚然,同许多并不完美的历朝历代皇帝相比,雍正帝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皇帝。
尤其是他的性格缺陷不少,加上急于改革的意气使然,急于廓清代堂的心情所致,使他比别人更多地使用了苛酷的手段,甚至不惜来一些两面三刀或酷刑逼供,或者骂詈责毁,语言有失歹毒,对于这些缺憾,未必一定要从人格上去考量,而将其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他本人理想的参照下,也许会产生一些别样的理解。
与康熙帝相比,雍正帝有失于仁善方面;但他所读的经书使他仍然不失孔孟的“仁者爱人”之心;与乾隆帝相比,他也兴过文字狱,但并不像乾隆帝那样动辄杀人、过多地杀人,尽管他在某种时候往往声嘶力竭,但动嘴的时候多,动刀的实事少。
这一点也是所谓严苛的雍正帝远比所谓宽厚的乾隆帝做得好。
所谓雍正帝的智慧,除雍正帝本身思想品质、历史功勋之外,在本书中有不少都是他所留下的教训,而非他智慧本身的的杰作。实事求是地评价这一历史人物,以企给读者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即是本书编著者的内心愿望,但愿我们能够接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