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仓:关羽的左膀右臂,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蜀国第一名将关羽,是三国时代最深入人心的英雄人物之一。尤其在清代以后,关羽的“人设”更加符合儒家的忠义理念,于是他便走上了神化之路。就这样,关羽不仅被人称作“武圣”,还在全国各地都拥有了自己的庙宇——关帝庙。
值得一提的是周仓。在民间故事以及《三国演义》中,周仓的事迹始终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得到后人称颂。但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三国志》,还是《资治通鉴》,周仓皆不见于史书记载。这样一位在关羽生平扮演着颇为重要角色的武将,难道真的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吗?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看一下民间故事中的周仓:
从这段经历中,不难看出周仓的一个身份,那就是他应当是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关羽的。所谓部曲,即主将的私兵,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所以不被史料记载。除非是像魏延这般,“部曲中的骄傲”,因为作战勇猛得到刘备赏识,后来扭转人生,成为赫赫有名的蜀国上将。但即便如此,史料中对于魏延做部曲时的经历,也同样是只字不提。
当然,这并不能有力证明周仓的存在性。不妨另举一例说明:在南宋书籍《容斋随笔》中,民间已经记载了关羽和周仓的种种事迹;而且在宋代建立时的关帝庙中,周仓便已经存在了。因此不难发现,早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周仓的形象便已经深入人心了。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这则史料,发生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前后,鲁肃来见关羽,希望后者能归还荆州。而宴会中突然说话的这人,极有可能便是周仓。
刘备借荆州,在正史中的确出现过。但很明显,关羽是不想归还的。于是他的心腹周仓适时出声,代表关羽传达了自己的意思,然后关羽又说“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将周仓赶了出去。主仆二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便将归还荆州这件事给搪塞过去了。
当时关羽是单刀赴会,而周仓又是专门为他捧刀的。因此有资格站在关羽身后的,也应该是周仓。结合前面提到的关帝庙可知,历史上的周仓极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而他为何不见于正史记载,其实也有一定道理:
首先,蜀国没有史官,这导致蜀国史料大量缺失。即便是陈寿做过蜀国官员,他收集到的相关史料也不多。因此蜀国历史上不少重臣,如陈祗、董阙等人,只是在《三国志》中潦草带过。
其次,周仓出身不高。蜀国一些文武重臣的记载尚且不多,更别提周仓这个“部曲”了。就像是刘备的心腹陈到,也同样没有自己的传记,只是散见于各种史料当中。陈寿作史一向“惜字如金”,他断然不会将周仓收录进去。
而周仓之所以能被民间百姓记住,是因为他的个人形象符合他们的审美追求。再加上《三国演义》极其善于宣扬英雄主义精神,试图将三国大势走向归咎于少数几人身上,所以关羽才被着重描写。同时,为了衬托关羽的形象,罗贯中也当然不吝啬笔墨对周仓这个人物进行二次创作。
随着《三国演义》大获成功,周仓这个历史上的小人物,反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人熟悉与称颂的英雄。所以现在的广州、香港地区,关帝庙中也依旧存在周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