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朱瞻基的驾崩是明朝衰落的开始

爱百科 26 0

  为何说朱瞻基的驾崩是明朝衰落的开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01出生就带着主角光环的幸运儿

  洪武三十一年,朱瞻基在北平出生。这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朱元璋把一块圭玉亲手交到他手中,还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圭玉是一种玉制礼器,象征着权力,朱元璋把圭玉交给他是不是要把天下交给他?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朱棣一开始也没当回事。直到王府官员给他报喜,说嫡长孙出生了。朱棣心神一动,“传世之孙”?“永世其昌”?难道梦要验证了?朱棣连忙去看孙子,可能是心理作用,朱棣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孙子很像自己,一脸英气,大喜过望,对左右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后来朱棣也说,朱瞻基的出生对他发动靖难之役有很大的精神促进作用。四年靖难之役,朱棣果然做了皇帝,愈发觉得朱瞻基是上天赐给他的,小朱瞻基就成了朱棣的心头肉,走到哪儿都带在身边。

  朱瞻基的主角光环还惠及其父朱高炽。永乐二年,新朝要立太子,文官支持朱高炽,武官多支持朱高煦,朱棣犹豫不决,解缙一句“好圣孙”,明白告诉朱棣,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就是你非常喜欢的孙子朱瞻基,你不为朱高炽考虑,难道不为你最喜爱的孙子考虑吗!朱棣心动了,多方考量之后立朱高炽为太子,此时朱瞻基才7岁,就帮他爹拿下太子之位。

  大家以为他的主角光环到头了吗?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永乐九年,朱棣下诏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这是直接为朱瞻基预定了皇帝位置,这是对这个孙子有多溺爱呀!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登基为明仁宗,朱瞻基由皇太孙升级为皇太子,上天又一次眷顾了他,没有让他等太久,明仁宗继位9个月就突然驾崩,朱瞻基太子头衔还没焐热,直接升级为皇帝了!更幸运的是,朱棣和朱高炽为他挖掘了大量人才,像杨士奇、杨荣、夏元吉、于谦等等,朱瞻基只要用好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据史书记载,朱瞻基治国理政就是“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君臣一心,缔造了“仁宣之治”,能被后代广泛认可的治世可不多,仁宣之治就是其中之一,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可相提并论。

  然而可能是前半生好运气用得太多,折了阳寿,身体健硕的朱瞻基只当了10年皇帝,就英年早逝,时年38岁!留下了年幼太子朱祁镇,为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伏笔,可以说朱瞻基的驾崩意味着明朝开始由盛转衰!

  02好玩的天子

  虽说斗蛐蛐当不得真,但是朱瞻基是真的好玩,不过比之后来正德皇帝的贪玩无度,朱瞻基玩出点普通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03打开了大明潘多拉魔盒

  朱瞻基是位好皇帝,毋庸置疑,但是他也为大明打开了宦官之祸的潘多拉之盒。

  前文讲朱元璋时有说过,为了预防宦官之祸,朱元璋下令宦官只能做些端茶递水,打扫卫生的工作,不得读书认字!而朱瞻基偏偏设立了内书堂,让翰林院的大才子们教太监读书认字,还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边得先说他对内阁的改造。在朱瞻基之前,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并没有什么实权,从朱瞻基开始,内阁阁员兼六部尚书,比如说杨士奇,既是内阁阁臣,也是兵部尚书,黄淮也兼着户部尚书,阁臣就不仅仅是“秘书”了。

  朱瞻基经常召集阁臣商议国家大事,到后面演变成朝臣的奏章都得先经过内阁,阁臣们看过之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建议,再呈递给朱瞻基批红,这就是“票拟”制度,内阁的权力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而司礼监一开始的作用就是将阁臣票拟好的奏章送给朱瞻基,朱瞻基不太认同阁臣票拟内容时,偶尔会咨询司礼监的意见,这就给了太监影响朝政的空间。

  其实这还不重要,主要是在奏章传递的过程中,朱瞻基不会时刻与阁臣谈话,这当中就给了司礼监很大的操作空间。对于朱瞻基这样的英主来说,司礼监太监还不敢胆大妄为,一旦遇到惰政的主,宦官就相当于把持了皇帝与群臣沟通的桥梁,蒙蔽圣听,或者曲解圣意假传圣旨都是基本操作,这就为后来正德朝、天启朝宦官弄政埋下伏笔。

  04结言

  明宣宗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实际缔造者,明朝皇帝可排前三,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明史》对其评价也颇高,可惜天不假年,38岁壮年离去,如果再给他10年,再让他好好教育下朱祁镇,也许明朝的衰落不会来得那么块,也许我们会看到另一个万邦来朝的大唐盛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