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明代崇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死亡不是崇祯皇帝的本意,那他为什么不向南方跑啊?
公元1628年,大明王朝的江山,传到了崇祯手里。
说来也是奇怪,崇祯前边的三位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神宗30年没有上班,好多位高级干部到从上班到退休都没有见过领导人长啥样;光宗是个花痴。他上台不到一个月就在死在了床上了;熹宗的木工和砌砖技术绝对是一流的,但是皇帝的活让谁干呢?魏忠贤被委托完成他的所有工作。大明王朝,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了衰落。
然而,1628年新即位的这位崇祯皇帝却是个勤劳和正直的楷模。他连续工作17年,没有请过假,生病了都要喝着药上朝;他对家人和身边的员工也是严格要求。为了所谓的减轻国家经济负担,他还让他老婆亲自下厨做饭,亲自操车织布。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带着大明重新走向辉煌的时侯,一场席卷全国的叛乱来了。李自成率军从西安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北京。
(1644年)3月18日深夜,被寄以厚望的一位好皇帝在离紫禁城一墙之隔的煤山(今景山)自杀。遗书之中还劝诫李自成不要伤害广大群众。
一个王朝的灭亡有其必然性,这是不可能阻挡的,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西汉被王莽篡后,又被刘秀神奇的复活。北宋整个皇室都被一锅端了,谁了解一匹泥马却把赵构送过江去当了南宋的皇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大宋历史。
而上帝其实也曾给过崇祯两次机会。即使他抓到了一个,他可能也不必上吊自杀,成为明代的最终一位皇帝。甚至说有可能成为复兴明王朝的明君。
然而,僵化的思想、没完没了的派系斗争和一份又一份文件迫使他和他的国家最终陷入了绝境。
闯王的大军打过来了,但是南迁计划的却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中搁置了
在甲申年开年,刚过新年。形势变化很快。李自成的大军进军山西,在两个月之内就可能到达北京。大年初三,崇祯叫来李明睿,开了一个小型会议,研究应急预案。
这是第一次机会。
李明睿的意见是南迁。他认为,只要向南方进行战略转移,就可以缓过气来。对于南迁,他给出了以下的二点理由:
第一:当年迁都北京时,他们把南京作为陪都,并建立了完整的行政体系,到现在南京还有整套成建制的行政班子,过去就能办公。
第二,沿途河北、山东和江苏的情况仍然良好,安全不是问题。
李明睿的话是有根据的。坚持北京就是等待死亡啊,从长远计,还是应该尽快南迁。想想当年的南宋赵构,孤身一人,跑到南方,不也闯出了一片新山河吗,更何况大明的现在的情况,比北宋不知要好多少倍。
这种事情,宜早不宜晚,越早决定越能争取主动。可是,崇祯这时却想起了大明祖制,皇帝的重大决策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他还在想,如果他为皇帝主动提出放弃京城和祖陵,他一定会被骂,当世大臣骂,后世百姓骂。这种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象是古代的禅让那样,一定要三辞而就。最好是有一个高级官员在朝会先提一下。他呢,先假装不同意,结果呢,群臣们一致,并且一再的劝说他要采取南下的行动。这样的决策过程才是完美的
于是,在第二天的群臣朝会上,崇祯皇帝含泪说:“情况都是这样了。我想去前线,在战斗之中死去。大家不要拦我。” 大臣们争先恐后地表示要分担皇上的的忧虑,可以代表皇帝去出征,但是却没有人提出南下。就连前一天和崇祯开小会的李明睿也闭口不语了。朝会在纷乱中散去。
但李自成的脚步却没有停下。崇祯有点着急了,他暗示李明睿写报告,公开南迁问题,并试图迫使其他大臣做出决定。但首席部长(内阁首辅)陈演却反对南下,并故意四处散播消息,在民众之中引起了骚动、谣言四起,百姓议论纷纷。他觉得这还不够。他还找人整材料,以别有用心和“异端”来攻击南迁,并要求李明睿严肃处理。
官员们坚决反对南迁并非偶然:在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僵化思想教育下,长期以来,文人和官场一直被正统教育洗脑,坚信退却是可耻的,是政治之上的错误。另个,不愿担责任也是所有人的思想,南迁成了还好说,万一如果失败了,那些提供建议的人肯定不会有好下场。当然,这都不是主要的,最最重的是利益。好容易在北京经营下了一片产业,现在不要了?如果我失去北京,我不了解便宜了谁。南迁之后,南北政府将合并,两套部委班子合并,肯定会裁员。官员们就在想了:那我还能坐在我现在的位置吗?
有着这样的思想,所有的人,唯一的念想就是等着瞧是最安全的。我们可不想轻易之下注。
李明睿非常生气,进行了反击。支持和反对双方都撕破了脸的吵。互相整对方的黑材料,但是与国家大计的决定却迟迟没能吵出个结果。
崇祯皇帝开始着急了,他甚至拉下脸找陈演说:“老陈,请你替我拿个主意,抗个雷呗!”但陈演呢?只是笑笑,什么也没说。崇祯强迫他好几次。他也只是笑了笑,崇祯非常生气,以至于把椅子踢翻了,但也无奈。
就这样一个劲折腾,扯皮,一个多月过去了,情况更加危险。在2月27日的会议之上,崇祯呼吁大家敞开心扉,说你错了没关系。他认为,即使两派关系密切,他也可以做出决定。但结果仍然是一样的。
然而,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占领了居庸关和昌平,皇城已经岌岌可危了。
崇祯终于忍不住了。他叫来了李明睿:“不管他们做什么,我有最终决定权,让我们现在就向南走吧!”李明睿看了看皇帝,心说,早干吗去了。
无奈的叹了口气:“太晚了。我们的大军已经被打散了。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北京。“
李自成写信给崇祯想妥协,但是明代政府却理都没理
其实,当时也还没到非自杀不可的地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自成这时,又给明代送了一个大大的机会,但是明代政府却拒绝了,宁死不屈!
李自成是一个粗人,要不是没饭吃,他也不想造反。他没有那些其他政治家的的雄心壮志。所以他也没有想好这么快就能进入北京,他更没有想好进了北京后自己要干什么?
3月17日,他到了今天的复兴门一带。第二天早上,他居然写信给崇祯皇帝要求和谈,他的要求并不高:把西北割让给他,让他在西南实行高度自治,不向中央汇报工作;中央政府再给他他100万银子。他还会为为政府抗击敌对势力,包括中国东北贪婪的满族集团。
傻瓜都了解这笔交易不错,他们别无选择,但所有人更加的不说话。如果说南迁问题还可以拿出来说说,那么割地赔款这顶政治帽子太大了,没人敢碰。这帮人应该放到清末的政府里就对了啊!
但不说话也不行,所以部长们纷纷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愤怒地谴责敌人的狼子野心,决心与北京战斗到底,生死与共。
李自成凭空赠送的礼物到最后也没有列入明代最终一次最高国务会议的议程,那怕是大家讨论讨论,还个价呢。
崇祯最后,还本想乘着夜色混出城去逃命,可是从安定门、朝陽门到前门,没有一个门为他打开。眼看天要亮了,只好孤单地走向了煤山……"
他身后仅三个小时,李自成拍马直捣金銮殿。那些政治坚决、慷慨激昂的部长们血战到底了吗?没有,第二天他们就去李自成办公室外,排队请求安排工作。
景山公园那块石碑上刻的是“明思宗殉国处”,“思宗”是崇祯的庙号。确实,崇祯和明代的悲剧留给后世沉重的思考。
大明悲歌,千古憾事
崇祯皇帝死后不久,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给南明的史可法写信,说得十分到位,也好像在替敌人难过:
你们明代的大臣,没一个真正考虑国家利益的,就喜爱唱高调、讲鬼话,哪怕火烧眉毛了,还慢条斯理地穷白话,作个决议比盖栋楼还慢。当年北宋研讨对策还没闭会,金军就渡过黄河了,你们咋就不长记忆呢?!
历史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一步得生,一步得死,岂容贻误。死板的思想、狭隘的私利,导演了崇祯皇帝君臣极不负责任的议事秀,空留千古憾事。可见,改善文风会风,清扫风格背面的垃圾,联系工作成败、国家兴衰,是极端严厉的政治课题,绝非枝节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