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宰相汪广洋简介:朱元璋将其比作张良 、诸葛亮

爱百科 23 0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汪广洋 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汪广洋 (?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 、诸葛亮 。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 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 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 毒死刘基 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人物生平

  少年生活

  汪广洋 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早年曾客居太平(今安徽当涂县)。

  尾随太祖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 渡过长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汪进呈“高筑墙,广积粮”之策略。汪广洋担任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职务。设置正军都谏司后,升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 管理军务。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仕途生涯

  洪武 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太祖朱元璋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洪武 二年(1369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 患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 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杨宪 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朱元璋切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 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杨宪被诛后,太祖朱元璋召还汪广洋。这年冬天,朱元璋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并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且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

  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 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但太祖朱元璋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又授汪为右丞相。然而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 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朱元璋也多次告诫他。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刘基 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党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 ,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