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刘备是让诸葛亮选择吗

爱百科 23 0

  还不了解:刘备遗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是不是让诸葛亮自己做选择?

  《三国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当然就是允许自立!

  刘备临终时,给予诸葛亮废立与自立之权,这是前无来者、后无古人的。而这恰恰是刘备帝王智慧的体现。真相就是,刘备对其子刘禅与诸葛亮能力对比的了解,然后迫于现实、以退为进;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然后,换取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

  刘备的托孤,是史无前例、亦无后来者的。为何要给诸葛亮这样大的权力,甚至包括了可合法取代,原因是多方面的。

  刘备是北人,以汉室宗亲,受刘璋之邀入蜀抵御张鲁为名入蜀,然后取代刘璋主蜀地。刘备统治的根据,凭得就是人望与军力。

  而刘备称王蜀汉,大军主力可分为四大兵团。

  (1)刘备的中央禁卫亲军。

  (2)阆中的张飞军。

  (3)关羽的荆州军。

  (4)驻汉中防御魏国的边防军,由汉中太守魏延统领。

  但是先失荆州,关羽身死,荆州军覆灭。

  而后张飞遇刺而亡,阆中精卒万余人随刘备东征,夷陵大败,阆中军与刘备亲军大部覆灭。

  伐吴之役,使刘备威望大跌。蜀军四大主力又丧其三。国家名将凋零,国势、军力大损,十余年间积攒之精锐老卒,二役尽失。

  这时,夹于魏吴二强之间的蜀汉,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得到,已经是人心浮动,军民皆怀忧虑、暗潮汹涌。

  而能力挽狂澜者,毫无经历磨炼的弱少年刘禅是万万不行的,非诸葛亮莫属,必须给予诸葛亮军政独断之权,方能让蜀汉军民从大败阴影中走出来,使国势转危为安,重新振作。

  所以,命令刘禅以父事诸葛亮,完全听从诸葛亮,是蜀汉能重新振作的唯一办法。

  由此,刘备必须为诸葛亮乾纲独断奠定法令基础,而在遗嘱时赋其自立之权,实际就是给自己子孙上了一个三道保险。

  (1)有此遗嘱在,诸葛亮在一天,刘禅就决不会生出与诸葛亮争权之心。

  这样,诸葛亮能毫无掣肘的放手施政,重新振兴蜀汉。

  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物?

  诸葛孔明偏居隆中一隅,就能将天下形势看透。而当时刘备还犹如丧家之犬,自己正日思夜想如何才能夹缝求生时;诸葛亮却能为他规划出联结东吴,图谋荆州,取蜀地,三分天下的战略宏图出来,且用事实证明了可行性。

  这样的人,只要无掣肘,必能让蜀汉从失败中走出来,重振旗鼓。

  所以,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是无以复加的!

  (2)“君可自取”这样史无前例的遗嘱,实则是以退为进的道德绑架,促使诸葛亮当众臣之面立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

  现代人只看眼前,诚信沦丧,有人言而无信,还振振有词;有欠债不还,也能理直气壮。

  而古人普遍看重身后之名,为了一句诺言而付与生死者,比比皆是。

  所以,当诸葛亮身为蜀国皇帝之相父,军政第一人时,整个天下都在看着他,作出的承诺决不会轻易违背的。

  (3)任何一个皇帝都是不甘心大权旁落的,万一刘禅受人蛊惑,要不知死活的与诸葛亮争权。那刘禅肯定是斗不过诸葛亮的。

  而政治斗争失败者身死族灭,这是古代铁规矩。但有刘备遗嘱在此,诸葛亮取代刘禅却是合法的。那么,万一这种情况发生了,这样的“先帝厚恩”之下,刘氏子孙的性命就必得保全,也不用斩草除根了。

  而诸葛亮独掌蜀汉后,联吴拒魏,劝农治兵并重,整军经武,平定南方,通过数年休生养息、奖励生产,迅速稳定了蜀汉政局。

  又重新为蜀练出了十万大军,然后采取以攻代守的积极防御,以一州之地威慑大国,使魏国之强,也被迫熄了吞蜀之心,而对蜀采取了守势。

  而诸葛亮执政期间,虽蜀国军政大小事,皆由其一言决之。然而诸葛亮威权如此,却不培养小集团,这是令后人无比惊叹的。

  因为史上能把权臣做到诸葛亮这一步的,最后都是将帝位取而代之的。

  唯独诸葛亮临终之际,又将权力彻底交还于国家,不负刘备之托。

  所以,诸葛亮是千古唯一的权臣;而其忠义,也是千古第一,当之无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