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理学家吕维祺简介:曾广招门徒,著书立说

爱百科 26 0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维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吕维祺,明代著名理学家,其父为河南府名儒吕孔学。吕维祺自幼习理学,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兖州推官,擢升吏部主事。因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设芝泉讲会,传播理学。崇祯元年复官,任南京兵部尚书。又因“剿寇”不力,归居洛阳,设立“伊洛会”,广招门徒,著书立说。吕维祺著述丰厚,有《明德堂文集》、《孝经本义》、《孝经翼》、《节孝义忠集》等传世。

  简介

  吕维祺,明代著名理学家,其父为河南府名儒吕孔学。吕维祺自幼习理学,二十六岁,即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中进士,授兖州(今山东兖州市)推官,擢升吏部主事。因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设芝泉讲会,传播理学。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复官,任南京兵部尚书。又因“剿寇”不力,归居洛阳,设立“伊洛会”,广招门徒,著书立说。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进攻洛阳,吕维祺劝福王朱常洵散财饷士,以济时荒,福王不听。吕维祺乃尽出家私,设局赈济。城陷,吕维祺被俘,农民军中有认识吕维祺者,欲释放之,吕维祺“不辱大节”,于洛阳城周公庙“引颈受死”。吕维祺著述丰厚,有《明德堂文集》、《孝经本义》、《孝经翼》、《节孝义忠集》等传世。

  王铎与吕维祺交游至深,曾将一女嫁给吕维祺之子吕兆琳,两家结为姻亲。李自成攻陷洛阳时,王铎正流寓于怀州(治今河南省沁阳市),为悼念亲家吕维祺,他长歌当哭,赋诗多首,其中有“风黯城崩旧洛原,怜君誓死不徒存”的诗句,尤为称道。

  吕维祺之子吕兆麟,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等职。

  吕兆琳之子吕履恒,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中进士,是康熙年间著名诗人、剧作家、方志学家。诗作有《冶古堂文集》、《梦月岩诗集》等。其诗师法盛唐,雄浑壮阔;其剧作有《洛神庙传奇》,是现存最早的豫西调剧本;另编著有《宁乡县志》。

  吕履恒之弟吕谦恒,在其故里青要山苦读四十年,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中进士,是著名文学家。其诗以抒情为主,有婉约之象,古文力追上古,与方苞过从甚密,著有《青要山文集》、《青要山诗集》及《一统志万姓通谱》等著作。

  吕履恒共三子,长子吕宪曾,工诗,著《溆亭诗草》;次子吕宣曾是著名学者,著《靖州志》、《永兴县志》、《古宫室名制考》、《古冠裳图考》、《古乡饮酒图考》、《读札说》、《瑶民两安便略》、《柏岩文集》、《柏岩诗集》等;三子吕守曾,进士及第,好诗,与袁枚为友。诗多为艳诗,缠绵笃挚,有《松萍诗草》传世。

  吕宪曾有二子,即吕公迁、吕公泽,不入仕,皆为诗人。吕公迁著有《见山亭集》,吕公泽著有《拙堂集》。

  吕宣曾有二子,即吕公路、吕公滋,二人均为著名诗人。吕公路著《介亭诗草》,吕公滋著《硕亭本草》。吕公滋又工于考据学,有《春秋本义》传世。

  吕守曾之子吕公溥,主持荆山书院多年,著有《寸田诗草》,袁枚为之序,称其为“诗中雄伯”。吕公溥还是剧作家,有《弥勒笑》剧本传世。

  吕谦恒之子吕耀曾,康熙后期中进士,是著名诗人,著有《横山诗草》、《白燕诗集》等。

  吕耀曾之子吕肃高,曾主持修《长沙府志》,著有《南村诗草》等。吕耀曾之孙吕燕昭,工诗,与袁枚交厚,袁枚《随园诗话》多录其诗,著有《福堂诗文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