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字次公,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谒者,候补左冯翊。迁河东均输长,清正廉洁。授河南丞,吏民爱敬。转廷尉正,执法严明。迁扬州刺史,治绩卓著。迁京兆尹,转颍川太守,文治有方。拜丞相长史、太子太傅,擢为御史大夫。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代替丙吉为相,封为建成侯,总揽朝纲。甘露三年(前51年),去世,谥号为定。
治郡理念
仁厚爱民
武帝后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制定了极其严酷的法令,同时建立了察举制度,并任酷吏以严刑法。昭帝继位后,朝中严格遵循武帝时期的法律制度,以严刑峻法来控制各级官员。于是一些世俗官吏为迎合皇上旨意,就以在执法上能尽量采用严刑酷法作为一种有才能的表现,以能吹毛求疵作为衡量能力的标准。黄霸断案却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
明察秋毫
黄霸善于调用下属,百姓之事,无论巨细,都派人详加调查并妥善处置,就连平民的家常琐事,他也考虑得周到得体,黄霸还让驿馆、乡里治所都喂养鸡猪,以便赡养鳏寡贫弱的人。黄霸任颍川太守时,得知某乡有孤独老人去世,没有后人来安葬,黄霸就亲自督管此事:哪个乡里治所的大树可以砍伐作为棺木,哪个驿馆饲养的猪可以用来祭祀等。郡内官吏依言前去,跟黄霸所说一言不差。黄霸的细心达到如此程度,可谓明察秋毫。不知内情的人都称他是神明。奸邪之徒惧怕黄霸,只好去别的郡县,颍川郡内的盗贼随之日渐减少。
为了解民间情况,黄霸还常派官员微服私访,并亲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间,关心百姓疾苦。有一次,黄霸想要考察民间情况,就派了一名年长廉洁的下属秘密出行访察。下属依言出发,微服出访,不敢在驿亭住宿,饿了就在路边吃些食物,这时忽然飞来一只乌鸦,叼走了他手里的肉。恰巧有人要去郡衙,看到了这一幕,就对黄霸讲了这件事。下属回来后,黄霸迎上前慰劳他,说:“太辛苦了!在路上吃饭还被乌鸦抢走了肉。”下属大惊,以为黄霸对他外出的所有情况都已知晓,所以对所问的事情丝毫不敢有所隐瞒。
教化为先
黄霸为政,教化为先,然后才用刑罚。黄霸任颍川太守时,多次颁发刑律均告之于民,达到家喻户晓,使犯罪率大大降低。同时他还制定详细的安民条款,规劝黎民遵章守法,勤事农桑,节约资财,并安排长辈们率领着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以教化民众。
黄霸注重官吏的持续性,尽量避免无谓的人员更替,以求培养长期稳定工作的官员。许县县丞年老耳聋,督邮报告黄霸想要辞退他,黄霸不同意,说:“许县县丞廉洁清明,虽然年纪大了,尚能胜任接待迎送的工作,要多帮助他,不要让有贤德的人失望。”有人请教他这么做的缘故,黄霸道:“频繁更换长吏,送旧迎新要花费不少费用,而且奸猾小吏会乘机销毁账册文书而盗窃财物,公私耗费很多,所有的这些费用都得从百姓那里取得,换上的新官又未必贤德,甚至还不如他的前任,只会增加混乱。要他们管理政务,距离安定的局面还相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