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汉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在位期间真的什么都没做?
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虽然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但他在位期间,却并非真正的‘无为’,反而是政绩特别大,贡献特别多。
汉文帝在位23年,他在位期间,对内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废除严刑峻法、妥善解决诸侯国问题,对外则是继续奉行和亲政策,为汉朝创造出了一个长期和平的局面,更加有利于国力的提升。
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其实是这样的。
公元前180年,随着一代传奇皇后吕雉去世,以周勃和陈平为首的西汉开国功臣集团,发动了政变,诛杀了吕家外戚集团,同时废黜了吕雉之前拥立的小皇帝。此后,大臣们决定,从刘邦的儿子当中,挑选一个,来继承皇位。
刘邦在世的时候,一共有八个儿子,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还活着的就只剩下两个了。一个是老四刘恒,一个是老七刘长。经过一番选择之后,大家最后决定,拥立当时在山西做藩王的老四刘恒做皇帝。
于是,在这之后,24岁的刘恒,从山西来到长安,正式登基称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
虽然是被功臣们拥立上位,但年轻的汉文帝,却通过一系列老辣的手段,避免了自己被架空的局面出现。在前往长安之前,刘恒首先派人多次打探,确定功臣们是真的要拥立自己,这才前往长安。到了长安之后,刘恒又逼功臣们在城外把玉玺交给自己,避免自己被挟持。
正式登基之后,汉文帝又在第一时间,撤换了皇宫的守备大军,换上了自己的心腹,确保自己的安全。再之后,汉文帝开始对拥立他的功臣,以及刘氏宗亲大加封赏。如此一来,不但确立了自己的皇帝地位,争取到很多人的支持,同时也将功臣集团给分化了。
与此同时,汉文帝对于功臣之首的周勃和陈平两人,又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削去了他们的实权,并且最大程度降低了他们的影响力。再加上这两个人确实也没有造反的心思,所以最后,汉文帝很顺利地坐稳了皇位。
而随着汉文帝正式掌握皇权,完全控制了中枢,接下来,如何治理国家,也是一个大问题。当时的汉文帝,首先要选择治国思想。摆在汉文帝面前的选择,其实只有道家、法家和儒家等几大显学。
秦朝是以法家为治国思想,但是二世而亡,所以不能选;儒家当时情况特殊,很多儒家学者还推崇分封制,不利于国家一统,也不能选择。而西汉自开国之初,便一直是选道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用起来还不错,所以汉文帝也就继续坚持这种治国思想。
不过,汉文帝选择‘无为而治’的思想,可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尽可能地少管民间百姓的闲事。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这种执政思想,虽然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提升国力,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容易造成诸侯王的叛乱。
既然皇帝放手得多一些,那么国家的诸侯王,受到的管控自然也就少一些。手里的权力和大军多了,诸侯王自然会有造反的心思。再加上汉文帝登基之初,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大肆分封刘氏宗亲,这也导致刘家诸侯王更加尾大不掉。
所以,到了公元前177年,汉文帝大哥家的儿子,起兵造反。但因为汉文帝早有准备,所以很快就被镇压了。又过了三年之后,汉文帝仅剩下的一个弟弟刘长,也想起兵造反。但后来,还没正式起兵,就被汉文帝派人抓住了,最后在流放途中,自尽而死。
对此,后世史学界普遍认为,汉文帝其实是有意放纵这些诸侯王。因为汉文帝即位之后,最开始的时候,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曾大肆分封刘氏宗亲。如果汉文帝刚刚坐稳皇位,便反过来清理藩王,很容易导致诸侯国整体叛乱。
在这种情况下,尽量放纵这些诸侯王,让他们造反,然后汉文帝再出兵平叛,就可以最完美地解决问题。既能在诸侯国当中树立威信,也能确保汉文帝的正义性,为接下来汉文帝抑制诸侯,打下基础。
等到这两次谋反结束之后,汉文帝的威信也就彻底树立起来了。接下来,汉文帝采取贾谊的策略,将强大的齐国和淮南国,都进行分割,分成了多个小诸侯国。如此一来,汉文帝便以最小的成本,让那些诸侯国再也不敢产生叛乱的心思了。后来汉武帝时期施行的‘推恩令’,其源头其实也是来源于此。
不过,汉文帝的削藩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诸侯国整体的力量。所以汉文帝去世之后,到了汉景帝时期,几个强大的诸侯国,联手叛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搞定了诸侯国之后,汉朝内部基本上就可以保证稳定与和平了。接下来,汉文帝就开始大肆推行自己的治国政策。比如,进行司法改革,废除连坐制,进一步施行宽容的法律政策。再比如,废除过关传令制度。以前汉朝为了保证国家稳定,不允许百姓四处流动。百姓想要前往各地,需要携带官府的证明。但汉文帝废除了这项政策,这也使得国家的经济运转速度,可以变得更快。
此外,汉文帝还允许百姓私自铸钱,减轻税赋和徭役,允许私人开采矿产。这些政策,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提升国力,为了让百姓过得更加富足。而汉文帝的这些政策,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汉朝的国力。
在处理内政的同时,汉文帝也没忘了抵御外敌。当时汉朝主要有两个强敌,一个是北方的匈奴,另一个是南方的南越政权。在面对这两个外敌的时候,汉文帝采取了以守为攻的策略。既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同时也能尽可能地降低国防开支。
南越政权是秦朝戍边士卒,在南方建立的一个政权。因为双方本就出于一脉,文化基本一致,所以汉文帝采取的手段更为柔和,以招抚为主。而南越也向西汉称臣,基本上等同于西汉的一个诸侯国。
而北方的匈奴,带来的问题则更多一些。在汉文帝即位之前,汉朝一直和匈奴进行和亲,但是匈奴方面却经常违背和约,在和亲的同时,依然南下抢劫。所以,汉文帝即位之后,便开始极力提升北方的防御力量,在北方大范围建城,并且开始向北方边境移民。
这些移民到了边境之后,一边享受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努力耕种。一边被组织成大军,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入侵。
在汉文帝的努力下,匈奴虽然依旧经常南下抢劫,但却可以被有效阻挡在北方边境,再难入侵汉朝腹地了。这也为汉朝内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和平的保障。
此外,汉文帝还在边境地区,大范围养马,囤积粮食。这些积累,不但成了边境大军抵御匈奴的根基,后来更成了汉武帝进攻匈奴的依仗。
在私人生活方面,汉文帝也十分值得称道。汉文帝生活十分简朴,几乎从未有过奢靡的行为。在他的带头作用下,汉朝的国家运行支出,也大幅度降低。而且,汉文帝还十分孝顺,对于母亲薄太后极为恭敬,成了后世脍炙人口的佳话。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
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作为一个皇帝,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完美了。他虽然选择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但这种思想,更多的是针对底层百姓。相反,汉文帝在位期间,工作非常勤奋,做了很多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让皇帝和官员忙起来,让百姓不受打扰,这或许就是古代皇帝的最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