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是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也是燕国能够崛起的首席功臣。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自古乱世出英雄,尤其是那种时间很长的乱世,往往会涌现出无数的优秀将领和领袖人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在战国后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名为乐毅的人,此人曾经一度率领燕国等五个国家的联军攻打齐国,并且连续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一雪燕国前耻,成就了一段以弱胜强的佳话。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七十座城池已然算得上是大半个国家了,但是乐毅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灭亡齐国呢?
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后代,素有贤才,好兵法,非常受赵人器重,赵武灵王时期发生沙丘之乱以后,乐毅离开赵国,投奔燕国,被燕昭王任命为亚卿。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王为了报齐国夺城之耻,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楚五国共同伐齐。乐毅也不负燕王的厚望,带领大军在半年之内打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一直打到齐都临淄,后来齐王不得不放弃都城,逃亡莒邑并据城固守。
乐毅攻占临淄之后,尽取齐国宝物、财物、祭器运往燕国。燕昭王大喜,亲至济上劳军,乐毅被封为昌国君。而在这个时候,齐国的领土仅仅只剩下了即墨与莒这两座城城池没被攻克,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一般而言,大部分将领都会选择乘胜追击,而乐毅没有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 齐国剩下的两座城池都是易守难攻的地方,倘若要强攻的话,短时间很难获得成功,只会白白耗费气力。而燕军此时的作战路线比较长,不适合打长期战。也就是说,乐毅倘若继续攻打两座城池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二, 燕国并不是依靠自己一个国家的力量攻打齐国的,而其它的国家也不希望燕国就此强大起来,因此他们在背地里选择了偷偷支持莒、即墨两城,为乐毅攻城带来了一定的阻挠。
第三, 乐毅知道,攻城并不是打仗的重点,重点在于将攻下的城池成功纳入自己的领土,并让当地的百姓认同自己。为了这个目标,乐毅选择了“攻心”策略,通过安抚和同化攻下城市的百姓,从而达到稳固后方的目的。
第四, 乐毅相信燕昭王。虽然此时暂时停止了进攻,但是乐毅相信自己的未来还有机会,等到时机到了的时候,再一举拿下齐国,也是可以的。
乐毅的想法很好,也是可行的。但是可惜的是,燕昭王在不久之后便去世了,而燕惠王是一个不可靠的人,此人在担任王储的时候便与乐毅发生过冲突,甚至因为中了他人的反间计,而逼迫乐毅交出兵权。
乐毅对此心灰意冷,同时也担心被燕惠王杀害,他认为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于是逃亡入赵国,离开了燕国这个是非之地。由于乐毅素有贤名,因为被赵王封于观津,号曰望诸君。乐毅走了没有多久,齐国便重新夺回了七十余座城市,乐毅为燕国打下的功绩就此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