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间故事没有作者?

爱百科 82 0

今天的艺术家或作家已经习惯了在自己作品上署名或签字,也有 无数的法律条文对著作权、署名权进行保护,可是我们却很难找到民

间故事的作者,更不必说通过法律来保障他们的权益。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故事,当它见诸文字的时候,离开诞生地已经很远了。

   然而,我们并不仅仅是因为时空的遥远而无法发现它的作者,从原则

上来说,民间故事是没有作者的。

民间故事不是一次成形的,而是在传播过程中成形,这决定了它 不可能只有“一个”作者。故事如此,诗歌也是这样。德国诗人海涅曾 如此描述一首民歌的诞生过程:“编撰这些民歌的,通常是些居止不定

的民众,如流浪汉、士兵、到处行游的学生和手工业学徒,其中特别是 手工业学徒。

  我在徒步旅行中,常常和这些人打交道,发现他们遇到 任何一件不寻常的事情,都能顺口编出一首民歌,或者昂首向着辽阔

的长空吹出一阵口哨。于是枝头的啼鸟静静地倾听起来。然后又有 一个学徒,背背小行囊,手提旅行杖,悠悠然信步走来,这时他们就向 他吹起那首曲子,他就唱起来,并给这首曲子配上所缺的词,一首民歌

就算完成了。

  歌词从天上掉到这些学徒口边,他只需把它们唱出来就 行了,这些词句比我们搜索枯肠找出来的所有优美诗句更富有诗意。” 民歌或者民间故事,在听、说、唱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并更新自己。人

们往往会发现一首民歌有好几种唱法,一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这都 是听众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动而造成的。

  这种改动并不一定是有 意的,许多人都玩过传话游戏,知道任何一句话在传了十遍后都会产

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当一个故事取得确定的形态时,很可能已经 和最初讲述的故事相距很远了。

小说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作家创作的,民间故事却是由劳动群众即 兴讲述的。

  缺乏受过专门训练的“作者”,并不意味着民间故事一定是

粗制滥造、不深刻的。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1936年) 一文中,曾把“讲故事”比作酿酒或制陶,讲故事的人“先把事情浸润到 讲自己的生活中,然后再从中取出来”,“如同陶瓷艺人的手绘图案印 在陶坯上一样,讲故事的人的种种生活痕迹也会印在故事中”。

  如果

说现代人的文化是快餐文化的话,那么,逝去的手工艺时代里的那些 故事,就像是陈年佳酿,自然天成,令人回味无穷。

标签: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