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何被称作“不详之作”?

爱百科 100 0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其不详之说没有什么事实根据,大概是民间根据以下几段历史附会(拥有过它的主人,似乎下场都非常不好)而来的吧。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何被称作“不详之作”?

第一个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由于他的书画艺术成就非凡。在卷首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遂亲笔题写“清明上河图”!意喻“清明盛世之意”。一下子把这幅画炒作成了惊世大作。张择端因此名扬天下!但同时,宋徽宗赵佶的命运走向了无底深渊。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何被称作“不详之作”?

靖康元年,金兵再次南下,汴京被破,徽、钦二帝被俘。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被囚禁了九年后,宋徽宗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宋徽宗死后也不得安宁,被金兵将尸体架到一座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时再用水浇灭,将尸体丢入水坑中,据说这样就可以用坑里的水做灯油,下场何其惨也。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何被称作“不详之作”?

北宋灭亡后,《清明上河图》被盗出皇宫,在民间颠沛流离了一个多世纪。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转眼到了明朝,这幅惊世之作落入到严嵩的手中,但是自从得到《清明上河图》之后,他的噩梦也随之降临。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何被称作“不详之作”?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嘉靖皇帝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终,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严嵩被没收家产。时年85岁的严嵩,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从天堂里跌到泥巴坑里,临了还要受这份罪。据说,查抄严嵩家产的时候,督办此案的江西巡按成守节从被查抄的众多金银器皿中挑出了一个金碗,扔到严嵩面前说:“严大人,给你留碗饭吃吧!”严嵩从此就开始了抱着金碗要饭的生活。

据说,在家乡无颜见人的严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带着孙子严鸿投奔息县的门生王天官,王天官将严嵩安顿在家。不料嘉靖皇帝驾崩之后,穆宗皇帝登基,朝臣开始全面清算严嵩的罪行,必欲置之死地,然而,被命前往分宜抓人的官兵却扑了个空。

他们听说严嵩到了息县,于是就日夜兼程到息县拿人。 在息县,官兵们在王天官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墓地,在一个墓穴中见到了奄奄一息、形如槁枯,躺在活死人墓中等死的严嵩,由于情境过于诡异吓人,他们都认为严嵩没有几天好活的了,只好回朝复命。没过几天,严嵩就凄凉的死去了。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何被称作“不详之作”?

《清明上河图》进入明代内府后,以为万事大吉了。

但是仍然有人觊觎着,到了明万历年间,出了一个很有权势的太监冯保,他非常看好《清明上河图》。有一次,冯保带着小太监,看到宫中画师在整理画卷,他便安排小太监邀请画师出去喝酒,趁机将画师灌醉。冯保就在这时候将《清明上河图》盗走,据为已有。冯保为了掩人耳目,栽赃给小太监,并将其处死。

但是得到《清明上河图》之后的冯保,并没有过上多少好日子,他嚣张的气焰并明神宗非常不满。冯保被发现私藏《清明上河图》,明神宗非常恼火,给冯保定下了九大罪状,最终落了个抄家发配的结局。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何被称作“不详之作”?

从这之后,《清明上河图》在明清两代皇帝和宦官的手中流转过,它的最后一位主人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清明上河图》落入溥仪手中后,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好运。虽然溥仪随身携带了30多年,但是在日本宣告投降前夕,溥仪企图逃往苏联时,却很不巧丢在了沈阳火车站。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何被称作“不详之作”?

解放战争之后,这幅千古名画才结束了它近千年的颠沛流离,最终被收藏在国家故宫博物馆。回看这些曾经拥有过这幅千古名画的人,很多人的结局都非常不好,因此被冠上了不吉利的说法。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何被称作“不详之作”?

其实,并非是《清明上河图》不吉利,而是历史的巧合,恰巧拥有它的人都遭到了厄运。也应了这么一句话:国之重器,无德之人拥之必有灾。

标签: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