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是个怎样的皇帝?后世如何评价宋钦宗?

爱百科 28 0

  赵桓,即宋钦宗,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生母是显恭王皇后,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元符三年(1100年),赵桓生于坤宁殿。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钦宗与徽宗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开封,却无力抵御。靖康之变后北宋亡国,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年56岁,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葬于永献陵。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宋钦宗在位仅一年多时间,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其中对危局产生关键性影响者,则是耿南仲、李纲、种师道等人。他们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不被宋钦宗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被宋钦宗采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曾瑜研究员在《宋钦宗和他的四名宰执》一文中,关于宋钦宗在位期间政治策略的得失,以及他治国一年的功过是非作出了评述。

  一、与耿南仲

  宋钦宗即位前,耿南仲曾任十四年的皇太子宫僚。宋徽宗宠爱三子郓王赵楷,颇有废立之意,据胡寅说:“渊圣皇帝在东宫,当宣和季年,王黼欲摇动者屡矣。(耿)南仲为东宫官,计无所出,则归依右丞李邦彦。邦彦其时方被宠眷,又阴为他日之计,每因王黼谗谮,颇曾解纷。”由于在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时的特殊关系,宋钦宗即位后的第三天,就命耿南仲为签书枢密院事,耿南仲害怕金军,“奉椒房出奔”,一度逃离开封,仍深得宋钦宗的信任。

  耿南仲任执政后最重要的政绩,一是排除异己,二是“主和议”,破坏抗金。此两条劣迹不是在平时,而是在危难时期,就不能不在北宋覆亡中起着恶劣的作用。怯于公战,勇于私斗,宋朝有不少士大夫,如果说他们治国和救国全然无方,而彼此勾心斗角,玩弄机谋权术,却又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耿南仲就是一个典型。

  二、与李纲

  当金军南侵之际,宋方朝野乱成一团,简直是束手无策。时为太常少卿的李纲却脱颖而出,超升兵部侍郎,很快又超升执政。

  宋钦宗随即又授任他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正如《朱子语类》卷130所说:“当时不使他,更使谁?士气至此,消索无馀,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顾死,且得倚仗之。”李纲作为一个本不知兵的文臣,在仓猝之际,居然相当有效地组织了开封的城防,屡次击退了敌人。他既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却又招致了同列很深的忌妒。宋钦宗本人来回摇摆于卑怯的投降主义和轻率的冒险主义之间,他委任李纲负责城防,又不能授予全权,更不听李纲的劝阻,而致力于屈辱求和。

  靖康元年(公元1126)二月初,发生了宋钦宗批准姚平仲劫金营而失败的事件。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将此事归结为“李纲主平仲之谋”,但李纲在上皇帝奏中明确说,“平仲之出”,“在微臣实无所与”。故《朱子语类》卷130力辩其非,说:“劫寨一事,决于姚平仲侥幸之举,纲实不知。”事实上,此次劫寨“杀伤相当”,“行营司所失才百馀人,而(陕)3西兵及勤王之师折伤千馀人”,然而宰相李邦彦“方主和议,忌李纲主战”,他与众执政乘机夸张事态,诿过于李纲。宋钦宗惊慌失措,下令罢免李纲和统率陕西援兵的老将、同知枢密院事种师道。於是开封城中爆发了陈东领导的伏阙上书爱国群众运动。

  陈东直到临死,也并未与李纲有一面之交。几万无组织的群众云集宣德门下,正说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认定,救国已非李纲莫属。当然,群众运动到此也很难控制激烈的行为,如杀内侍,殴击宰相李邦彦等。但宋钦宗无疑是将爱国群众运动视为厉阶,不能容忍对其君主的挑战。他虽然被迫复用李纲,也根本不可能有李纲在幕後操纵此次“伏阙”的证据,而“自後君臣遂生间隙,疑其以军民胁己”,“颇忌之”。当时给李纲空名官告三千馀道,李纲“只用三十一道”,只因补无品小武官进武副尉二人,而宋钦宗居然亲下御批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大臣专权,浸不可长。”正如朱熹感叹说:“如此,教人如何做事?”

  宋钦宗曾被迫与金东路军统帅完颜斡离不订立城下之盟,事后他有翻悔,并听从李纲建议,“解太原之围”,拒绝割让自太原、中山和河间三镇以北的土地。

  宋钦宗毁约之后,首要的问题是救援被围的河东首府太原。北宋晚期,其战时统兵体制的一大弊病,是沿袭传统,往往还是由不知兵的文臣,以及宦官童贯、谭稹、梁方平等主持军事。如前所述,李纲公开斥责耿南仲离间皇帝父子,双方更多了一重嫌隙。当宋军初次救援太原失败後,耿南仲乘机进言:“欲援太原,非纲不可。”宋钦宗立即任命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当时台谏官陈过庭、陈公辅、余应求等都看穿了耿南仲等人的用心,说李纲“不知军旅,将兵必败”,“为大臣所陷”,“不宜遣”。李纲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再拜力辞”,说自己“且误国事,死不足以塞责”。宋钦宗却听信谗言,为之震怒。宰执中志同道合的同知枢密院事许翰,为李纲写了“杜邮”两字,引用秦将白起被赐死的典故。李纲至此不得不就任出行。

  太原之战是决定北宋皇朝命运的关键性一战。太原失守,使金西路军得以南下,与东路军会师,而宋军主力则在两次救援战中耗折殆尽,开封的陷落遂成定局。李纲并非在救援战中不尽己力,却在本来已是十分艰难的形势下,又遇到朝廷的多方掣肘,终於在太原陷落後被劾下台,贬黜出京。

  正如后来胡寅评论说,耿南仲“中制河东之师,必使陷没,以伸和议之必信。”李纲的下台,固然是快了耿南仲之流的私愤,但受害最深的,却是宋钦宗本人。待开封再次被围,宋钦宗于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驿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却为时已晚。李纲接到此项诏命,大约是在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三月,当时金人正驱虏徽、钦二帝等北上。尽管有救援太原的失败,但到南宋初年,朝野一切有识之士还是认为,唯有李纲方能担当救国的重任。

  史书评价

  《宋史》赞曰:帝在东宫,不见失德。及其践阼,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靖康初政,能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窜殛之,故金人闻帝内禅,将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君臣相视,又不能同力协谋,以济斯难,惴惴然讲和之不暇。卒致父子沦胥,社稷芜茀。帝至于是,盖亦巽懦而不知义者欤!享国日浅,而受祸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