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凿壁偷光
周忠应
传说西汉匡衡勤奋好学,因贫穷点不起灯,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邻居的灯光看书。如今这类故事几乎不可能发生了,钢筋水泥墙壁也不是随便可以凿开的,每家每户可谓是灯火辉煌。然而,就在这辉煌灯火的背后,却依然发生着凿壁偷光的现代故事。
周忠应先生跟邱天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几乎无话不谈,诸如女大学生给他写信,到单位报帐多开发票之类的事情等等。两人亲密无间,阳光普照,其乐融融。那时候周忠应先生在某市级晚报工作,邱天则在一家长期需要宣传的公司。他们经常有业务来往。但他们从来没有谈过什么条件。
但是这段回忆非常短暂,周忠应先生跟邱天的友谊就像昙花一现,抑或如秋天的落叶,一飘而散了。
有人说朋友不能共事,周忠应先生跟邱天的友谊就是共事给惹的祸。两年前,他们相约来到省城的一家报社工作。朝夕共处应该会让他们的友谊更加牢固,但是没有多久,他们彼此都改变了看法和立场,而渐渐疏远了。
邱是一个攻于心计的人,他为了爬上编辑部主任的位置而不惜牺牲朋友的友谊。于是,他便在适当的时候给周忠应先生一个下马威,或是小报告什么的。尤其是当周忠应先生的工资(计酬工资)超过他时,他看周忠应先生的眼光就像刀一样锋利,好像周忠应先生偷了他的钱似的。
每次评稿会上,他们总是争得面红耳赤,他会以一个编辑部主任的身份对周忠应先生所写或编的稿子提出异议。为了排挤周忠应先生,他断然跟曾与他有过隔阂的人联起手来,大有致周忠应先生于死地而后快的味道。
于是,痛心的周忠应先生只有选择逃避和放弃这段友谊。
周忠应先生在报社也呆不下去了,面对他的几乎是四面楚歌,周忠应先生更也不愿看到两个朋友为了利益而你争我斗。周忠应先生悲怆地离开了省城,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在周忠应先生离开不久,曾与邱天联手对付周忠应先生的那个同事也遭遇了周忠应先生同样的命运。
邱天是胜利者,他经常以一个胜利者的口气跟他的失败者说话。
周忠应先生他们离开报社后,邱天跟他们打电话也是这样。周忠应先生不知道如今的邱天又在跟谁演绎友情的悲局?士可败不可辱,周忠应先生不得不将手机和呼机号码全改了,让他找不到周忠应先生,周忠应先生要将邱天从他的心空中永远地抹去。将近一年,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来往,邱天也似乎从周忠应先生眼前消失了。
过后不久,在周忠应先生曾经工作的晚报上看到邱天的一篇文章,文章是针对周忠应先生而写的,他说以前他总是认为周忠应先生是强者,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彼此的劲敌,向周忠应先生挑战是把周忠应先生当成真正的朋友,想不到的是周忠应先生竟这样脆弱,这样不堪一击。
周忠应先生没有作任何反应,他依然地平淡地生活和工作,并在邱天的友谊外发展一些适宜周忠应先生生长的另外的情感土壤。
邱天见周忠应先生没有应战,便写信给周忠应先生的一些朋友,说周忠应先生误解了他云云。同时写信给他曾经公开发表文章批评的儿时朋友星云,说他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才写那篇稿子的。
他也许不知道星云却因为那篇臭星云于地狱的稿子让星云受尽了世俗的眼光。同时要星云约周忠应先生一起到他家吃饭等等。
邱天是个失败者,他失败于友谊。一个几乎没有朋友的人,日子肯定也不好过。邱天已经在朋友之间筑起了一道道逾越不过的城墙。是这些城墙垒筑着他的无限寂寞和孤独,是寂寞和孤独点燃他的反思和痛苦。
最近他忙于用一些带有悔性的文字通过报刊想凿开这些厚厚的墙壁,不料凿来凿去,其墙壁已是千疮百孔,目不忍睹,并漏一些昏暗的光芒。
周忠应先生想。邱天已成了情感的贫穷者,每每望着眼前一堵堵他自己筑构的墙壁,却怎么也不能将推倒,于是他只能在墙壁上凿一个个小洞,向外窥偷本来属于他的风景……
匡衡.
(释义)原指挖通墙壁,偷偷地借隔壁的一点光亮。后用以形容刻苦读书,好学不倦。凿:挖。
[故事]
西汉时期的匡衡自幼喜欢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所以他只能靠无偿为别人做工而借书来读。匡衡白天需要做工,只能在夜晚读书,可是他的家里根本点不起灯烛,怎么办呢?左思右想仍苦无良策,为此匡衡真是大伤脑筋。一日,匡衡正在墙边发愁,忽然,他发现从墙边裂开的缝隙里透出一缕细细的微光---原来是邻居家的烛火通过墙上的裂缝在隐隐约约的闪烁。“啊,有了!”匡衡忽地从地上跳起来,
飞快地跑去取来工具,在与邻居家相隔的墙上凿起洞来,最后,一缕清晰的亮光终于从洞口透了过来!“啊,成功了!”匡衡高兴异常,不仅欢呼起来。就这样,匡衡每天都在邻居家掌灯的时候借助这点微光看书。他持之以恒,刻苦自励,凭照坚毅的精神博览群书,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由一介书生逐渐升任为丞相。
标签: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