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宪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宪宗被称为“小太宗”,却被人谋杀,凶手最后为什么还能逍遥法外?
整个唐代一共存在了289年, 有过21位皇帝,但说实话,也只有开国皇帝李渊到唐玄宗李隆基之间的这几位皇帝知名度高一些,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人,这主要是通过一些电视剧、评书、小说的传播,让人们对这几位皇帝了解的多一些。而自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直到唐代灭亡这近200年的时间里,唐代基本上是处于混乱状态,藩镇割据,皇权旁落,所以,唐玄宗之后的十几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非常低,有些皇帝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比如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唐宪宗李纯,可能也有很多人对他不太熟悉,但其实,这个李纯应该在唐代后期算是一个比较少有的有为之君了,他甚至被人称为“小太宗”,也就是夸他有其祖上唐太宗李世民之风,唐宪宗也算是一位“中兴之主”,一度有恢复盛唐的迹象。惋惜的是唐宪宗李纯的人生是先扬后抑,出场时很耀眼,退场时却非常狼狈,甚至死得都不明不白。
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历史上知名度较高的事件中,来为大家搜寻一下脑海中对唐宪宗的印象,熟悉唐诗的朋友应该对刘禹锡、柳宗元、韩愈这些大诗人比较熟悉,在被称为唐代的“百日维新”的“永贞革新”中,大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这也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而大诗人韩愈因为对皇帝迎佛骨一事进行劝谏,被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路上写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诗句,这些事件发生时的皇帝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唐宪宗。
说了那么多闲话,我们还是回归正题,说一说唐宪宗李纯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唐宪宗的儿子唐穆宗李恒继位后,害死唐宪宗的凶手依然可以逍遥法外?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在大明宫中和殿去世,死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按照唐宪宗死后朝廷对外公开的说法,唐宪宗是服用丹药中毒而死,但是,朝廷上下私底下都认为,唐宪宗是被内常侍陈弘志和宦官王守澄等人谋害的。
据《资治通鉴》里记载:“庚子,(唐宪宗)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但云药发,外人莫能明也。”也就是说,虽然大家都认为是宦官害死了皇帝,但是朝廷对外说皇帝是服丹药中的毒,这样一来,事实的真相外人也难以搞清楚了。
唐宪宗的高光时刻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李适驾崩,其长子李诵继位,也就是唐顺宗,这个时候的唐顺宗李诵早已经中风瘫痪了,他能够强撑着病体在宣政殿接见大臣,正式登极,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是奇迹了。在登基大典上,李诵已经是口不能言,面前悬挂一道帘子,由宦官李忠言和李诵的爱妃昭容牛氏在他身边伺候着。
唐顺宗李诵在位期间,任用他做太子时的东宫属官王叔文、王伾,以及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开始对朝政进行改革,也就是上边提起的“永贞革新”,想一改经历过藩镇叛乱的混乱局面。惋惜的是一方面他自己的身体不争气,再一方面他用的人在政治上也不成熟,很快,随着轰轰烈烈改革的失败,唐顺宗李诵也在宦官集团的逼迫和操纵下,无可奈何的将皇位让给了儿子李淳(后改名李纯),也就是我们今天题目的主人公唐宪宗李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八月初四,唐顺宗退位为太上皇,唐宪宗李纯正式继位,也就是说,在短短的八个月时间里,李唐王朝就经历了三位皇帝,从唐德宗到唐顺宗,再到唐宪宗。年仅27岁的李纯血气方刚,他对自唐玄宗以来的藩镇割据引起的动荡深恶痛绝,决心将藩镇的权力收归中央,这种想法前几任皇帝也曾有过,最终却碰的头破血流。
但是,刚刚继位的唐宪宗却毫不畏惧,他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坚定地开始讨伐藩镇,先后平定了西川、淮西的藩镇叛乱,接着又击败镇海节度使李琦乱军,将李琦父子腰斩;紧接着又开始对卢龙、成德、魏博这三个藩镇用兵,并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也使得唐王朝的权威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历史上也将唐宪宗执政的这一时期称为“元和中兴”。
唐宪宗不仅非常勤政,而且为人谦虚,能够听进不同的意见,有虚怀纳谏的雅量,有时候他作出决定后,大臣们如果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会虚心接受,并及时予以纠正。从唐宪宗的前半生来看,他绝对是一位有血性的皇帝,在讨伐藩镇失利的时候,唐宪宗坚定信心、破釜沉舟,正是有了他的坚持,李唐王朝才取得了削藩的成功,唐宪宗的表现也赢得了朝野的一致称赞,被人们誉为“小太宗”,说他英明神武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
成也宦官败也宦官
唐宪宗李纯的上位是得益于宦官的帮助,在唐顺宗开始“永贞革新”后,宦官集团为了抵制王叔文等改革派,提前布局,由手握禁军的宦官首领俱文珍,一再向唐顺宗施压,要求将皇长子广陵王李淳(后改名为李纯)册立为太子,唐顺宗只得于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三月二十四日下诏,按照宦官集团的意思册立李纯为太子。
唐顺宗登基后开始的“永贞革新”,由于触动了藩镇和士族的利益,最终不得不草草结束,唐顺宗也由于无力抵抗宦官、藩镇和太子的联手逼宫,再加上他本身身体中风的原因,被迫在他刚继位只有半年多的情况下,就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唐宪宗李纯。由于宦官集团为李纯的上位出力不小,所以,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对宦官是比较宠信的,特别是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这个人也是造成唐宪宗死于非命的原因之一,我们后边再说。
随着唐宪宗的削藩行动取得巨大成功,原本表现突出的卓越青年李纯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一样,唐宪宗开始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人生了。李纯一改过去克勤克俭的作风,开始大兴土木了。其实,早在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唐军平定淮西叛乱后,李纯就不再是原来的李纯了,据《资治通鉴》记载:“淮西既平,上(唐宪宗)浸骄侈。”
开始享受人生的唐宪宗李纯,不久又犯上了和他祖宗唐太宗李世民一样的毛病,开始沉迷于道家的长生术,他广招天下方士,为他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他对那些道士也非常信任,甚至任命他们担任地方官员,此举虽然遭到大臣的反对,唐宪宗也不以为然。
由于长期服食丹药,李纯的身体逐渐中毒,面色呈现青黑,目光散乱,性情也变得乖张、暴戾,有了精神分裂的迹象。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性情突变的李纯对服侍他的太监、宫女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发展到严重的时候,唐宪宗李纯每天都会在宫里杀人,让服侍他的太监、宫女个个心惊胆战,日夜生活在恐惧之中,长期的压迫之下,就有了反抗,太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杀死这个可怕的皇帝。
随着唐宪宗的身体每况日下,另一个人也开始为自己担心了,就是我们上边提起的唐宪宗宠信的吐突承璀,他担心如果唐宪宗死了,新皇帝上台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因为他曾得罪过太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唐宪宗就册立了自己的长子李宁为太子,惋惜不到两年,李宁就病死了,在唐宪宗的其他儿子里,最有竞争力的有次子澧王李宽、三子遂王李宥,按说澧王李宽年长,应该由他继位太子,可是,李宽的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而遂王李宥的母亲则是唐宪宗的原配,所以李宥是嫡子。
就在唐宪宗准备册立遂王李宥为太子时,吐突承璀仗着唐宪宗对他的宠信,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劝唐宪宗册立澧王李宽为太子,吐突承璀心里打的算盘是既然大家都认为应该立遂王李宥为太子,自己偏偏不按套路出牌,拥立处于劣势的澧王李宽,一旦唐宪宗听取了自己的意见,那自己可是立下了拥立的大功,将来依旧可以恩宠不断。
谁了解,一向对吐突承璀言听计从的唐宪宗,在册立太子的事情上,却有了自己的主见,并没有听取吐突承璀的建议,还是册立了遂王李宥为太子。这样一来,吐突承璀就麻烦了,偷鸡不成蚀把米,不断没有拥立成功,还为此得罪了将来的皇帝,那还会有好果子吃?思前想后,吐突承璀决定铤而走险,决定在唐宪宗死前,召集手下人商议,给皇帝施加压力,废除遂王李宥的太子身份,改立澧王李宽(后改名为李恽)为太子。
吐突承璀这边一动,太子李宥(后改名为李恒)那边也听到了风声,他也不甘坐等被废呀,就抓紧找人自救。正在这时,由于不堪唐宪宗暴虐的太监、宫女也开始行动了,手握另一半禁军的右神策中尉梁守谦和内常侍王守澄、陈弘志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先行下手了。他们的目的一方面是除掉暴虐的唐宪宗,解除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更重要的也是和吐突承璀的想法一样,立下拥立大功,不过他们拥立的对象是太子李宥。
吐突承璀废立太子的手段是希望借助唐宪宗之手,而王守澄、陈弘志等人则就不同了,他们的办法竟然是弑君,就是直接杀掉唐宪宗,只要杀掉了唐宪宗,太子就直接可以继位了。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夜里,唐宪宗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就被人掐死了,据《资治通鉴》记载:“庚子,(唐宪宗)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其党类讳之,但云药发,外人莫能明也。”。
当天夜里,右神策中尉梁守谦率兵冲进吐突承璀的府中将其砍杀,紧接着士兵们又冲进吐突承璀准备拥立的澧王李宽府中,将这位无辜的皇子也杀死了,这件事也就是历史上的“元和宫变”。一夜之间,朝堂已经大变,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闰正月的初三,二十六岁的太子李恒继位,也就是唐穆宗。
弑君者逍遥法外
朝廷对外公开的说法,唐宪宗是死于丹药中毒。既然说是丹药中毒,唐穆宗继位后就需要有些行动,他将为唐宪宗举荐方士的宰相皇甫镈贬为崖州司户,并将受唐宪宗宠信的方士柳泌乱棍打死,将其他方士也全部流放岭南。从唐穆宗对这件事的处理来看,他贬黜了奸相、流放了方士,好像唐宪宗真的是因为服用了丹药中毒而死的,所有害死唐宪宗的人好像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是,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恰恰因为唐穆宗的处理方式,让人们对他这个继任的皇帝也产生了怀疑。因为,就在朝堂内外都在私底下议论是梁守谦和王守澄,指使内常侍陈弘志直接杀死的唐宪宗时,唐穆宗对此却装聋作哑,当做没有听到一样,不但如此,他甚至大举犒赏人们怀疑的弑君凶手梁守谦和王守澄、陈弘志,对直接杀死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和澧王李宽的官兵,他也每人恩赐了五十缗钱。
唐穆宗的这个举动就有点耐人寻味了,于是,就有人怀疑唐穆宗李恒和他的母亲郭贵妃,应该也参与了这场弑君阴谋,即便他们母子没有直接参与,也极有可能事先了解消息,对宦官弑君的计划采取了默认和鼓励,所以,才会有李恒继位后,对疑凶以及杀死吐突承璀和澧王李宽的官兵们,那些莫名其妙的恩赐和褒奖了。
提起这里,我们也终于了解,为什么谋害唐宪宗的凶手在杀害唐宪宗以后,竟然像没事人一样,不但没有得到惩罚,反而被新君奖励了,原因就是继位的皇帝本人极有可能也是谋害其父唐宪宗的凶手之一。
疑凶王守澄和梁守谦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在唐穆宗执政期间极受重用,因为拥立之功被封为枢密使;另一位疑凶梁守谦也同样得到了重用,他们在唐穆宗死后继位的唐敬宗时期,依然权倾中外。而唐敬宗的结局和唐宪宗差不多,也是死于宦官之手,王守澄和梁守谦又故技重施,接着拥立了唐文宗。
大和元年(827年)十月二十日,梁守谦在辞职不久后暴毙;太和九年(835年)九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命内养齐抱真在青泥驿将另一疑凶陈弘志暗杀;而另一位疑凶王守澄,也在唐文宗暗中掌控神策军后,剥夺了他的兵权,大和九年(835年)十月,唐文宗派宦官李好古带着毒酒,前往王守澄家秘密将其赐死。 至此,谋害唐宪宗的事情基本结束了,但是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谁也说清楚,唐宪宗到底是死于丹药中毒,还是被人谋害?陈弘志、王守澄和梁守谦到底是真凶还是被冤枉的?事情的真相早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无法找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