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执谊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

爱百科 22 0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韦执谊(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

  韦执谊出身于京兆韦氏龙门公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南宫郎、吏部郎中,并与顺宗宠臣王叔文交好。

  永贞元年(805年),韦执谊被王叔文荐为宰相,先担任尚书右丞、同平章事,后改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宪宗继位后,王叔文集团尽遭贬斥,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韦执谊最终死于崖州。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韦执谊自幼聪慧,颇有才气,后考中进士,授为右拾遗,二十余岁便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深受唐德宗宠信。他常与唐德宗以诗歌唱和,并与裴延龄、韦渠牟等出入禁宫,以备顾问。后因母丧离职,期满后起复为南宫郎。

  升任宰相

  唐德宗贞元末年,翰林待诏王叔文得到太子李诵的赏识,参与处理东宫事务。他暗中结交想寻机快速升迁的知名人士,并与韦执谊、陆质、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十数人结为生死之交。

  贞元十九年(803年),左补阙张正一因上疏论事得到唐德宗的召见。王仲舒、韦成季、刘伯刍、裴茝、常仲孺、吕洞等人曾与张正一共事,交情甚好,都到他府中道贺。王叔文怀疑张正一等人在图谋自己,便让韦执谊上奏德宗,诬陷他们结党营私。唐德宗命金吾卫探察,得知他们经常往来宴饮,便将韦成季等人全部贬官。对于此事,当时无人知道真正原因。

  永贞元年(805年),唐德宗去世。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但因病势沉重,不能理政。王叔文坐镇翰林院,掌握朝政,并引荐韦执谊为宰相,让他在外廷执行自己的决策。韦执谊时任朝议郎、吏部郎中、骑都尉,被擢升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赐获紫衣、金鱼袋。 三月,韦执谊又改任中书侍郎。

  韦执谊拜相后,坐镇中书省,负责落实王叔文的决策。当时,唐顺宗卧病内宫,如有旨意,需通过服侍左右的宠妃牛昭容与宦官李忠言传递给王伾,再由王伾传递给王叔文,最后交由韦执谊执行。而百官若有奏议,也需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牛昭容,才能转达给唐顺宗。

  贬死崖州

  韦执谊虽因王叔文的提拔得以拜相,但迫于舆论的压力,时常持有异议,并在处理宣歙巡官羊士谔以及剑南支度副使刘辟的问题上与王叔文产生分歧。他想借此掩饰自己依附王叔文的行迹,但事后总会派人向王叔文道歉:“我并不敢违背约定,只是想帮你达到目的!”王叔文不肯相信,因此怀恨在心,二人逐渐结怨。

  同年八月,唐宪宗继位,尊唐顺宗为太上皇,王伾、王叔文都被贬出京师。韦执谊因曾与王叔文有分歧,且是宰相杜黄裳的女婿,因此起初并未被贬,但也失去了原有的权势。他自知大祸将临,虽仍居相位,却经常心不自安,以致气息奄奄,甚至听到行人的脚步声,都会惊惶失色。十一月,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

  韦执谊最终在崖州贬所病逝,具体时间不详。

  主要成就

  韦执谊曾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废除宫市五坊使、取消进奉、打击贪官、打击宦官、抑制藩镇。

  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联合西川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迫使唐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永贞革新失败,前后共146天。改革派主要人物王伾、王叔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均被贬斥,史称“二王八司马”。

  人物评价

  韩愈:执谊,进士对策高等,骤迁拾遗,年二十余入翰林,巧慧便辟,媚幸于德宗,而性贪婪诡贼。

  刘昫: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刘、柳诸生,逐臭市利,何狂妄之甚也!

  王夫之:王伾、王叔文以邪名古今,二韩、刘、柳皆一时之选,韦执谊具有清望,一为所引,不可复列于士类,恶声一播,史氏极其贬诮。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章三篇:《市骏骨赋》、《与善见禅师帖》、《翰林院故事记》。 《唐文拾遗》则补录一篇:《请令修撰官各撰日历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