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早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备早年经常打败仗,各路诸侯为什么还对刘备礼遇有加?
刘备早年和诸侯大战中吃了不少败仗。比如在淮南攻打袁术,徐州被吕布偷袭,之后又被吕布打败,在徐州被曹操打败,长坂坡被曹操打败。
每次吃败仗,刘备都能脱身,前去投奔其他诸侯,诸侯们对刘备还是很尊重的,那待遇相当好,不少诸侯都亲自出城迎接,视刘备为上宾,还给兵马。
在徐州陶谦就给了刘备四千兵马,上表刘备为徐州刺史;曹操打败吕布后,就上表刘备为左将军,还和刘备一同出入;他败走冀州,袁绍直接出城二百里相接,给刘备兵马前去汝南;刘备兵败汝南前去荆州,刘表出城迎接,给刘备兵马让他驻扎新野;赤壁之战后,孙权不仅将妹子嫁给了刘备,还将辛辛苦苦打下的南郡也交给了刘备;刘备进入一周,刘璋就亲自来迎接,还给了刘备不少兵马粮饷。
刘备不过是织席贩履之徒,而且打了不少败仗,每次打败仗刘备就去投奔其他诸侯,为何诸侯还对他视为上宾,礼遇有加?
说起来也简单,刘备再怎么织席贩履也是汉室宗亲,东汉末年这个旗号还是有号召力的,毕竟那个时代还是很看重门第和家世的。刘备的身份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是毋庸置疑的,连司马家也是承认这一点的。就冲他这一点,诸侯也得敬畏三分。
至于汉室宗亲是不是刘备造假呢?这可能性不大,皇室宗谱是有迹可查的,再说了其他诸侯们也不是白痴,总不能连个假冒的都看不出来。刘备被汉献帝称为刘皇叔这就有可能是小说演义杜撰的。
东汉末年,师承关系也是很重要的。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就利用权势,让读书人官员纷纷投奔,袁绍在地方上就是利用了袁家的门生故吏,夺得了冀州等北方四个州。
刘备的老师是卢植,同学是公孙瓒,卢植在东汉末年名气很大,曾经率军征讨黄巾起义军。公孙瓒是东汉末年有名的诸侯之一,刘备刚开始就在他手下做事。
汉室宗亲,卢植的学生,这个身份各路诸侯也得卖个面子,世家大族就是靠着这个吃饭的不能破坏规矩。刘备投奔曹操,许多谋士都劝曹操杀了刘备,曹操一直没有动手,就是这个原因。
只凭汉室宗亲和师承关系,刘备是不可能被诸侯们尊敬的。刘备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前期平定黄巾起义,在领军作战上不比其他人差。
带兵的能力也很强,手下还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跟其他诸侯也干过几仗。虽然每次都战败了,但是刘备能够立马收拢残兵败将,很快就卷土重来。对于诸侯来说是个帮手。
更重要的是刘备仁义,尤其是陶谦死后三让徐州。比起其他诸侯争夺地盘不择手段,刘备在乱世中真是个正人君子。收留刘备不会出乱子,反而还能留下尊重贤才的名声。
刘备早年就带兵打仗,并没有在诸侯中出名,也没有占据地盘,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曹操攻打徐州,陶谦抵挡不住,向各路诸侯求援。
现实很残酷,没有诸侯向陶谦伸出援手,曹操在徐州大肆屠城,只有刘备带着自己的几千人马前来支援陶谦。这种精神在乱世中十分难得,各路诸侯都对他刮目相看。
陶谦临终前将徐州交给刘备,陶谦去世后,徐州的官民都迎接刘备主政徐州,刘备三次辞让徐州。这是各路诸侯都做不到的,他们的地盘大多数都是抢来的。刘备自然而然就在诸侯中出名了。
姑且先不说刘备三次辞让徐州的动机,就说他这样做事的行为很适合上层人物的规矩。各路诸侯一看刘备也是讲究人,不是啥也不了解的毛头小子,也不是做事无章法的愣头青,这样人值得交往。
关键是刘备做事太体面了,不像吕布这个反骨仔,为了女人宝马职务就捅了自己的上级和义父,踩着别人的人头往上爬,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刘备的仁义。连曹操都上奏朝廷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
刘备有仁义的名气,诸侯们也需要通过尊重刘备来宣传自己尊重人才,吸引天下人才投奔自己,从而在乱世中逐渐强大。曹操平定徐州后,曹操对刘备十分客气。
衣带诏事件后,刘备是唯一的幸存者,这个东西对各路诸侯的作用非常大。曹操迎接天子到许都后,就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通过朝廷名义来征讨各路诸侯。
诸侯们若是对抗曹操军队,在名义上就是对抗朝廷,那就是不忠不义的行为。古人讲究:名正言顺。这让诸侯们很是不爽,却也没有任何办法。恰恰衣带诏事件爆发了,很多参加衣带诏的人员被一网打尽,刘备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这无疑就是诸侯们的救命稻草啊,诸侯们当然要尊重刘备。诸侯们利用衣带诏就可以名正言顺对抗曹操军队,在道义就没有任何问题了。而且可以利用衣带诏做文章,搞臭曹操的名声。
或许也可以理解为诸侯们也懂得一点“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道理”罢。刘备参加衣带诏顾名思义已经是曹操的敌人了,诸侯们是曹操要铲除的对象,曹操是他们的敌人了。刘备自然要被拉拢。
刘备曾经和曹操之间有过合作,也有过对抗,刘备对曹操内部的军事行政等都很熟悉,能够提供十分有用的情报。诸侯们也了解迟早要和曹操决战,能够从刘备哪里得到曹操的情报十分重要。
诸侯们将刘备尊为座上宾无疑是划算的买卖,双赢的局面。刘备得到立足之地,喘息之机,诸侯们获得尊重贤才的名声,有关曹操的情报,衣带诏的内容。
这些东西跟刘备打不打败仗就没有太大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