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和乾隆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和乾隆同样都是在位六十年,又有那么多的儿子,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发生夺嫡现象?
康熙和乾隆祖孙二人分别统治了中国61年和60年,祖孙二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前两位皇帝,乾隆更是实际执政长达64年。
同样祖孙二人的儿子也很多,康熙一生有35个儿子,乾隆一生则有17个儿子,数量都很可观。
但是同样在位这么久,儿子们这么多,康熙朝晚年却发生了诸子争位的事情,而乾隆朝却很和谐,乾隆一直到晚年很平稳的把皇位传给了第十五子嘉庆,为何康熙朝皇子争位的事闹得很厉害,乾隆朝却分外和谐呢?
乾隆待机时间超长,他的很多儿子都没能活过他
虽然康熙和乾隆都执政六十多年,但是康熙是8岁登基,乾隆却是25岁才登基,康熙活了69岁,而乾隆却活了89岁。
因此乾隆比康熙多活了20年就熬死了不少儿子,毕竟乾隆待机时间超长。康熙一生35个儿子,序齿的有24个儿子,而活到成年的有20个儿子,乾隆一生17个儿子,但实际上活到成年的仅有10个儿子,数量上就比康熙少了一半。
康熙的这20个活到成年的儿子全都死在了康熙后面,康熙这20个儿子中最早去世的就是废太子胤礽,他是在雍正二年十二月份(1725年1月份)去世,享年51岁,他也是康熙这20名活到成年的儿子中最先去世的。
而乾隆由于活的时间太久,他去世时只有四个儿子死在了他后面,乾隆可以说多次历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
乾隆活到成年的10个儿子中最先去世的是长子永璜,他因为在富察皇后葬礼上表现不够悲伤,被父亲乾隆苛责打骂,乾隆当场还剥夺了永璜的皇位继承资格,永璜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抑郁而亡,年仅23岁。
这是乾隆第一次历经丧子之痛,当时乾隆年仅40岁,乾隆绝不会想到他在此后50年里会多次历经丧子之痛。
别看永璜死得早,他却让乾隆实现了五世同堂的美满人生,永璜的长曾孙载锡在乾隆操持大婚之后一年多,乾隆才去世,在永璜这一支,乾隆不仅熬死了长子永璜,还熬死了长孙绵德,载锡的爷爷绵德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就去世了,年仅40岁。
看看乾隆这待机寿命,别说儿子熬不过他,连孙子都熬不过他,因此只要乾隆在世,他的儿子们再怎么争也没用,除非能有自信活过老爹乾隆。
乾隆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秘密册立了皇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嘉庆为皇储,而在这一年乾隆秘密立储时,他的儿子只有7人还健在,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二子永璂、十五子颙琰、十七子永璘。
永珹和永瑢被乾隆过继给了十二叔胤祹和二十一叔胤禧为孙子,而且两人都没有活过父亲乾隆,分别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去世,皇十二子永璂是乾隆继后那拉氏所生,后来帝后反目,乾隆连带着那拉氏所生的儿子永璂也一并厌恶起来,永璂也因为父母反目成仇整日抑郁寡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永璂就抑郁去世,年仅25岁。
而最后能活过乾隆的也就剩下皇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嘉庆以及最小的儿子永璘。
所以说由于乾隆待机时间超长,加上他本身儿子就比康熙少了一半,因此在他晚年时候的儿子并不多,也因此乾隆晚年出现皇子争位现象的概率比康熙那低太多了。
乾隆的儿子们大多比较平庸,而康熙的儿子都很卓越
看完乾隆和康熙的年龄以及儿子数量对比,还得提起两人儿子的质量,纵观历史上康熙除了后来面生的老来子之外,他那些较年长的儿子综合素质都非常高,可以说个个都是文武双全有安邦定国之才。
先不说其他儿子,就单看参与康熙晚年争位的这9个儿子来看,也就是老大胤禔、老二废太子胤礽、老三胤祉、老四雍正、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三胤祥、老十四胤禵。
老大胤禔是康熙的庶长子,也是康熙活到成年的儿子中最为年长的,历史上的胤禔长相英俊潇洒,在一废太子之前,胤禔极得康熙宠爱,曾跟随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平定噶尔丹时立下赫赫战功,在行军打仗方面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老二胤礽也就是废太子,他可是获得了康熙倾注半生心血的栽培,他成年之后,康熙外出巡幸或者打仗,基本全靠胤礽监国,康熙在中期取得的成就至少有一半是胤礽的功劳,只是胤礽后期当太子时间太长,逐渐开始沉迷享乐,加之胤礽的政治势力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所以最终才被废掉。
老三胤祉文武双全,文能著书立作,武能带兵打仗。在文化方面胤祉组织文人修撰了不少百科类书籍,在武功方面,胤祉也曾经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因战功才被封为诚亲王,可见胤祉文武双全。
老四雍正也就不用多说了,他上承“康熙盛世”,下启“乾隆盛世”,为儿子乾隆开创“乾隆盛世”奠定了国力基础,他执政十三年的辉煌政绩就足以说明一切。
老八胤禩是雍正争夺皇位的劲敌,才能极为卓越,而且待人温和细腻,人望很高,雍正就曾经评价胤禩的能力不在自己之下,“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可见胤禩以才能而论当皇帝绝对富裕。
老九胤禟生性极为聪明,善于经商,是康熙诸子中最为富有的皇子,还精通俄语和英语,胤禟更是通过结合满文与拉丁文自创出了文字,可见其头脑之精明。康熙在二废太子之后,曾让胤祉、雍正和胤禟三人在自己外出巡幸时轮流监国,可见胤禟的能力也不弱。
老十胤誐算是参与争位的九子之中能力最弱的,但是胤誐出身血统高贵,其外祖父是康熙初期四辅政大臣遏必隆,母系家族政治势力极强,胤誐本身也曾统率过大军,才治军方面有一定的才能,虽然粗莽,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
老十三胤祥是雍正继位之后最为得力的助手,他也是雍正最喜爱和信任的弟弟,他在治国理财方面都很厉害,雍正在位十三年的辉煌成就得有胤祥一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胤祥的能力。
老十四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弟弟,也曾是雍正继承皇位强力的竞争对手,他在康熙晚年代替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叛乱,率军击退了策妄阿拉布坦,保卫了西藏地区,在军事方面成就比较大高,这也证明了他的能力。
除了参与争位的九子之外,康熙的第五子胤祺、第七子胤祐、第十二子胤祹、第十六子胤禄、第十七子胤礼也都很卓越,因此康熙的儿子们越卓越野心也就越大,毕竟能力强了自然野心也就跟着涨了上来,卓越的儿子这么多,但是皇位只有一个,那当然得争夺了。
再看乾隆的这些儿子,数量上比康熙的儿子少不说,质量上也都很一般。乾隆的儿子中能力较强,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十一子永瑆和嘉庆。
五阿哥永琪是乾隆诸子中最为卓越的儿子,也是唯一能拿出来和乾隆那些能力卓越卓越的叔伯们相提并论的人。
永琪的才能就和乾隆的三伯胤祉一样文武双全,能力非常全面,永琪本身工于书画,还精通多种语言,曾写过一部名为《蕉桐賸稿》的天文算法方面著述,永琪不光文能写书,武功方面也很卓越,他的骑射更胜于父亲乾隆。
更难得的是永琪为人品行还非常不错,对乾隆极为孝顺,圆明园曾经失火,永琪不顾危险冲进火场,背负乾隆而出,被乾隆认为是至诚至孝之人。乾隆曾经一度想将永琪立为皇储。
不过很惋惜,永琪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就英年去世了,年仅26岁。此后很多年乾隆都十分怀念这个既孝顺又卓越的儿子,在乾隆八十大寿时,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前来给乾隆祝寿,乾隆曾当着嘉庆的面对马戛尔尼盛赞永琪极为卓越,曾想将其立为皇储。
永瑢也是乾隆诸子中能力比较卓越的儿子,善于文学,工于诗画,文学造诣极高,曾负责编纂《四库全书》,在乾隆晚年深受器重。
不过乾隆却在他幼年时将他过继给了叔叔胤禧为孙子,因此以身份而论永瑢实际上算是胤禧的后嗣,也自动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第十一子永瑆也算是嘉庆继承皇位时最强劲的对手,永瑆才华横溢,尤其擅长书法,他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乾隆时期四大书法名家,乾隆在晚年最器重的就是嘉庆和永瑆,由于乾隆采用了秘密立储方式,因此当时众朝臣都猜测乾隆的皇位继承人就在永瑆和嘉庆之间。
但是永瑆为人过于文弱,不善骑射,且在《清史稿》中评价其是柔而无断,因此乾隆在权衡之下才选择了嘉庆。
而嘉庆本人也确实是乾隆所有儿子中较为长寿且能力不错的人,嘉庆的能力属于弱化版的永琪,能力很均衡,但是又都很平淡,没有太卓越的地方,也没有太弱的短板,所以在永琪早逝之后,乾隆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嘉庆成为了继承人。
除了这四个儿子之外,乾隆其他的儿子大多比较平庸,如皇八子永璇一样,永璇一生沉迷于酒色,曾在酒后说过:“皇帝又苦又累哪是人干的活,哪跟像我这样做个富贵王爷逍遥快活。”
不过别看永璇胸无大志,但他却继承了老爹乾隆的长寿基因,一直活到道光十二年(1832年)以87岁高龄去世,他也是清代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子。
还有乾隆最小的儿子永璘,历史上出了名的不爱江山爱豪宅的皇子,他曾经对哥哥嘉庆说过自己不想当皇帝,只希望嘉庆当皇帝之后除掉大贪官和珅,把和珅的豪宅赐给他就心满意足了。
因此乾隆这些儿子除了永琪能力超强能对嘉庆碾压之外,乾隆其他的儿子能力均不如嘉庆,再加上大部分都寿命不长,死在了乾隆前面,而活着的则是像永璇这样胸无大志的皇子,因此乾隆的儿子们就注定上演不了“九子夺嫡”的戏码。
乾隆采用了秘密立储的方式和对皇子的教育方法也避免了诸子争位现象出现
其实乾隆的儿子们没有出现诸子争位的现象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立储方式。乾隆的老爹雍正有感于兄弟们争位的惨剧,于是开创了秘密立储的方式,乾隆也跟着采用了秘密立储的方式,而康熙最初则是采用明立太子的方式。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就明确册立了嫡子胤礽为太子,康熙一方面对胤礽进行悉心培养,但另一方面他对其他儿子也都极为栽培,让其他儿子出任官职掌控权力,康熙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他希望锻炼其他儿子的政治能力,然后让这些儿子能紧密的围绕在胤礽的核心之下,成为将来辅佐胤礽治理国家的好帮手。
但是康熙忽视了他这些儿子们的心态并不以他的出发点为目的,随着其他儿子的能力越强权力越大,最后康熙反而给胤礽培养出了一堆政治敌人,胤礽的兄弟们对他的太子之位是虎视眈眈。
所以说康熙对儿子们的培养方式和立储方式也造成了晚年诸子争位的局面,雍正是亲身经历过手足争位惨剧的人,所以他继位之后吸取了教训,改为预先写好皇储继承人的名字藏于“正大光明”匾之后,等到皇帝临终时再开启的秘密立储。
乾隆继位之后也采取了秘密立储方式,他也是希望能有效避免诸皇子争位的现象再次出现。虽然秘密立储是关键的一点,但不是绝对的一点,真正绝对的一点还是在于对皇子们的培养和教育上。
就像乾隆最终秘密立嘉庆为继承人之后,当时朝野上下都能猜出大概,乾隆的继承人十有八九就是在永瑆和嘉庆之间选择,这时候如果把永瑆换成是乾隆八叔胤禩的话,那么以胤禩的能力和性格,他肯定会动用一切资源表现自己去争取皇位。
而永瑆却抱着对皇位随缘的态度,他身上那股儒家酸腐之气很浓厚,乾隆多次呵斥他多一些大气,少和那些腐儒交往,但是永瑆却对乾隆的话置若罔闻,依然故我,可见永瑆野心也不大,对待皇位态度的就是随缘。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康熙对诸子的教育方法上面,想一想在康熙之前历代帝王都是明立太子,也很少出现像康熙晚年这么激烈的诸子争位现象,就拿清代的邻居明代作对比,明代始终都是明立太子,但是明代却几乎没有出现过皇子之间争夺皇储的事件。
这就在于明代的皇子都是“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康熙对这些儿子培养则是“内襄政本、外领干”,康熙本意出发点是好的,他想把儿子们个个都培养成治国的好帮手,但是他却忽视如此对他们培养会增长他们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所以势必让诸皇子与太子之间产生矛盾,当矛盾日趋激烈时就会演变成诸子争位的现象。
而乾隆则也是吸取了爷爷康熙的教训,对于诸子没让他们过早掌控权力,这也避免了诸子之间出现争位的事情。
写在最后
康熙是一位好父亲,他对每个儿子都极为疼爱和付出心血去栽培,因此康熙的儿子们才能都很卓越,甚至有人说过康熙一个人生的儿子把后面清代历代皇帝人选都生完了,而当康熙和他的儿子们老死之后,他的子孙却一代不如一代,走向没落。
雍正在中后期给大学士鄂尔泰批复奏折时,曾对鄂尔泰感叹过:皇子皆中庸(平凡)之资,朕子侄辈也缺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诚,上天列祖皇考康熙帝早鉴之矣。
雍正在晚年就已经感叹自己的子侄辈没有太多卓越的人才,包括连他较为满意的儿子乾隆在他看来都没有得到十分的认可,因此到了乾隆这里他的儿子们质量更不如老一辈了,能力平庸相对来说野心也就比那些能力卓越的人要差得多。
所以乾隆诸子没有出现争位现象主要在于皇子数量没有康熙多,皇子质量也不如康熙诸子,而且乾隆采用了秘密立储的方式,最后就是对皇子培养方面乾隆也没有像康熙那样过于给予诸子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