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同治皇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代统治皇帝六岁登基,十九逝世,同治皇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为什么会早逝?
前言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是封建统治时期的最后一个王朝。在这个朝代之中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有着屈辱的教训。这个光辉的王朝虽然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是也是离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最近的一个王朝,而在封建时代之中,皇帝和皇家的琐事总是为大众和百姓所津津乐道的,因为皇家的生活总是那么的光鲜亮丽,令人向往,而一些平民百姓们总是想要削尖了脑袋往皇宫里去,尤其是清代的皇宫,总是有一些宫闱秘事为老百姓所知。
而今天要说的人,则是清代的第十位皇帝,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这位皇帝可谓是经历了自己传奇而又短暂的一生,年仅六岁就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仅仅度过了十三年的统治生涯,在十九岁之时悄然离世。同治帝的历史总是带有一些传奇色彩,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这位短命皇帝的一生。
临危受命,六岁登基
提起同治皇帝,就不得不说一说他的父亲咸丰皇帝了。在同治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病危而驾崩,再经过大臣以及皇帝的商讨之后,年仅6岁的同治逼不得已便登上了皇位。虽然他身处的朝代是清代晚期,外忧内患,但是在那时候,清代的皇室还是十分的有威望的。
对于同治皇帝的地位,很多大臣都没有意见。而对于爱新觉罗载淳来说,6岁的年纪正好是玩闹的年纪,而他的6岁就坐拥了整个天下,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管理者。对于爱新觉罗载淳来说,他的内心来说是非常孤寂的,当了皇帝就意味着摒弃了自己的童心,就要变成一个大人。
而他在做皇帝的期间,也并不是十分的快乐,由于他是一国之君,所以他、就要担当起一些皇帝应该有的责任,而当时朝中的大臣翁同龢受命教皇帝读书,但是这个小皇帝却对书籍很抵抗,他甚至觉得治理国家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每次在尚学堂的时候都非常的散漫,甚至敷衍老师,而老师也对他这样的做法无奈,毕竟是一个国家的君主,臣子也不能有冒犯之处。
《翁同龢日记》:二月初八:“课题‘重农贵粟’,诗题‘东风已绿瀛洲草’,得洲字。文思极涩,初稿几无一字可留,且虚字亦不顺,复逐字拆开讲过,仍凑泊而成数段,未毕退。午正再入,坐四刻而不成一字。遂作诗,诗亦不佳。如此光景,奈何奈何!”
慈禧垂帘听政,变为傀儡
当时的慈禧太后掌握着朝中的权力,一些生杀大权都掌握在她的手中。在同治皇帝刚刚登基之时还是一个小孩子,所以慈禧太后则选择了垂帘听政,虽然说清代有明文的规定,后宫是不能干政的,但是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而皇上还年幼不能治理国家,所以朝中的一些权利全部都落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而慈禧太后本身也是一个十分贪恋权力的人,就算在皇上长大之后,也没有将朝中的权利转交给他,所以同治皇帝变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傀儡皇帝。
在统治皇帝稍稍长大之后,对于慈禧太后的亲政十分不满,所以他和慈禧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的融洽,而且也没有什么交流,虽然两个人是亲母子,但是却有着隔阂,这导致了同治皇帝觉得自己的母亲一度的想要掌权上位,而不顾自己的儿子的生活。所以母子两个就渐行渐远,虽然说同治帝在成年之后也亲政过一年,这一年虽然处理着一些国家大事,但是主要以及核心的权力还是掌握在自己母亲慈禧太后的手上,做儿子的对母亲不满,又不想当傀儡皇帝,但是却无奈。
《清史稿》:穆宗冲龄即阼,母后垂帘。国运中兴,十年之间,盗贼划平,中外乂安。非夫宫府一体,将相协和,何以臻兹?泊帝亲裁大政,不自暇逸。遇变修省,至勤也。闻灾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顾乃奄弃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英年早逝,死因成谜
要说坊间流传最多的一件事情,那则是同治帝的死因了,年仅19岁的同治帝驾崩于养心殿一事传出,就轰动了整个大清王朝。虽然说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同治帝死于天花,但是一些民间野史中也对同治帝的死因也有着不同的见解。
根据一些野史中的记载,同治帝是死于性病。但是由于这种死因传出去之后有损皇家的颜面,所以才换成了另外的一种说法,因为这样的丑闻,只要流传出去,就会成为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这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是非常不利的。
都说皇家生活骄奢淫逸,而在那个年代身为皇上的同治帝也总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因为自己的母亲总是逼迫自己和不喜欢的皇后同房,所以那个时候的同治产生了逆反的思想,将自己的感情全部都寄托于烟花柳巷,夜夜笙歌,导致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终染上疾病,在年仅19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不觉让人可惜。
《清代通史 》:文宗、穆宗,巽懦童騃,曷能当此大局?然亦无显著之失德。
结语
同治皇帝的一生可以说得上是幸运,也可以说得上是不幸。幸运的是他生在皇家,年仅6岁就登上了有些人一辈子都登不上的权力高峰,而这个皇帝最多的还是不幸,他的不幸也源于他生在皇家,在皇宫没有自由,也没有童年的单纯。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掌控,从而导致母子关系疏远,被逼迫和不喜欢的人结为连理,没有亲情,同时也没有爱情。不得不说,同治帝的一生过得短暂而又悲惨。
参考文献
《清代通史 》《清史稿》《翁同龢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