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安礼是什么人?他与王安石是何关系?

爱百科 31 0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汴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王安礼,字和甫,他是北宋时期的大臣、诗人 ,是一位敢于进谏的勇者。他的哥哥是宋朝著名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一生的政绩很多,而且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铿锵有力,对于社会和文化界的影响非常大。

  王安礼与王安石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其实王安礼自身非常优秀,他27岁考中了进士,进入了唐介幕府工作,之后也出任过翰林学士和开封知府的职位。

  王安石提出变法的意见之后,王安礼是站在反对一派的,当时持反对意见的还有苏轼。苏轼上书失败之后,宋神宗将他贬黜,王安礼也不畏惧权限,冒险给苏轼求情,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01

  光环下敢于直言

  如果王安礼没有王安石这个哥哥,那么他在行辈之中也是文采突出的。他27岁考中进士,成为皇帝身边的言官,在朝堂之上勇于质问皇帝,避免了很多错事的发生。

  就算在王安石的映衬之下,他还是与他的两位兄长王安国、王安石并称为临安三王。虽然在哥哥的映衬之下,他这一生的仕途都没有那么的光辉灿烂,但是哥哥王安石的作风对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安石一生刚正不阿,对于朝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对于兄弟几个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王安石的几个兄弟在政治上的成就虽没有他多,但是个个都是为社会人民做出贡献的。

  王安石作为朝廷的宰相,明察秋毫,在发现北宋朝廷内已经出现了不可挽回的问题之时,他锐意进取,决心改革。宋朝是一个文人执掌权力的朝代,文人在朝廷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时的一些宰相群体认为改革变法是对先前封建制度的毁坏,所以也有一大部分人是不支持王安石进行变法的。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在这个反对的队伍之中。

  当时第一个持反对意见的是大词人苏轼,苏轼是一个典型的守旧派,在王安石向宋神宗提出这个想法之后,苏轼反对王安石的这个想法。后来宋神宗还是支持王安石变法,为避免突生变故,宋神宗下令处死苏轼。

  当时的朝廷文官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替苏轼说话,但是这个时候王安礼站了出来。就算是他的亲哥哥做的事情,王安礼也会站在社会民众的角度上思考,真正为百姓谋实事。

  宋神宗下令之后,王安里站了出来,他对宋神宗说,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皇帝是对一个敢于说真话的宰相进行攻击的,如果真这么做,那么气量何在。当然,王安礼说的比较委婉,宋神宗在听后还是减轻了对苏轼的惩罚,苏轼得以活了下来。

  02

  顺遂的一生

  虽然王安礼考中进士的时间已经快30岁,与家中的几位兄长相比,都比较晚了,但是他一生都在兢兢业业工作,勤勉政事。宋神宗在位期间,王安礼为当时的枢密使吕公弼也出谋献策,提出了很多可取的方案意见,并最后得以实施。

  宋神宗对于王安礼的才华非常的喜欢,想重用他,但是因为他的哥哥王安石担任当朝的宰相。所以为了避嫌,他就辞去了好的职位,只当了一个非常小的著作佐郎的官位。

  后来他接连出任了润州、湖州等地区的官职,并且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拿到了翰林学士这个职位。翰林学士是皇帝身边掌管发布机密文件的一个职位,已经与皇帝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了。

  后来王安礼又做了开封知府的一个工作,在位期间也是尽心尽力,解决了多年累积的冤案、假案。王安礼的一生并不只是在皇帝身边带着他更多的时间是在一些小地方当地方官,但是不论是哪种职位,王安礼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做好本分工作。

  王安礼的这一生可谓是比较顺遂的了,这与他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关联。王安礼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学者,他为人非常谨慎,品性纯良。在史书记载中,几乎找不到关于王安礼任何率真直接的言论,他向来都是敦厚平和的。

  王安利绝对不是一个急功近利之人,他的身上少了很多浮躁之气,他在温润的同时又不失坚挺。正是因为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才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有了不少的好处。

  03

  独特的文人风骨

  王安石兄弟几个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就也是因为家中对于他们的培养非常的重视。王安礼也是如此,王安礼从小时候就熟读经史,并且沉醉于儒学经典之中,他对儒家思想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发散了很多。

  王安礼的散文题材往往是仕途生活,和官员活动联系在一起,他注重儒家的传统,诗词大多都是歌颂功德的作品。他的散文拥有多种文体,主要以奏章为主,以短篇为主。他的各类文体都会紧密的契合题材内容的要求,而且有非常多样的风格特点。

  王安礼的诗词创作虽然没有王安石那么有名,但是他一生所做的诗也是不少。史诗记载中,他的现存诗词有43首,而且题材涉及多个方面。

  介于他自身的性格特点,他的诗词中很少提及到百姓的疾苦,也很少揭示实际,也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对于相思,离别之情更是少之又少。诗中大多都是对公德文化的歌颂,所以情感类型也比较少,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赶不上王安石。

  04

  总结

  王安礼的一生虽然都活在哥哥王安石的光圈之下,但是他并没有依仗哥哥的权威帮助自己获得财富和权力,而是认真凭自己的真本事去赢得了一切。他品性纯良、做事谨慎,一生的仕途也是顺遂无阻。

  哥哥王安石提出的变法在当时社会一部分人看来,是对封建礼仪制度的挑战,王安礼也没有因为是自己的亲人而因此沉默不言,相反,在哥哥的反对者苏轼被下令斩杀之后,他反而不畏惧权威,勇于进言,让苏轼免死,只落得了一个贬谪的惩罚。

  正因为王安礼有这样的品性,王安石和王安礼兄弟之间,才得以成为历史上的千古佳话。足以可见,王家的家庭教育有多重要,不然王佳也不会接二连三的培养出来这么多对社会有用的将相之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