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人蜕变成国之重臣,刘邦的朋友为何这么厉害?

爱百科 28 0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秦帝国的统一在底层人民的不断起义之中崩溃了,秦皇帝嬴政所幻想的千秋万代也只不过传承了二代。当时是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在连年起义与兼并战争之中,任谁也没有想到,最后取得天下的不是项羽或那些贵族,而是刘邦这个出身平民的英雄。刘邦称帝王一统天下也就罢了,但是他身边的那群狐朋狗友竟然也位列在西汉的朝堂之上,一个个摇身一变成为了经天纬地的治国大才,这到底是为啥呢?

  刘邦与诸多朋友在战国与秦朝交界之时的社会地位

  中国史学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自古得天下之正者,莫若汉高祖与明太祖也!刘邦的原名叫做刘季,通俗易懂的话就是刘老三的意思,邦这个字怎么是普通人家敢取的呢?这是他后面称帝自取的。为此还把先秦时代的国家称呼都给改了一遍:改邦为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和普通人没有两样的人却建立起了中国民族称呼来源的汉帝国,并传承四百多年之久。

  刘邦起初只是游侠,和当时的游侠一样,他们都十分倾慕魏国公子无忌的才智。在做了一段时间游侠之后,刘邦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便抽身出来,而有些人却永远地沉迷于游侠梦之中,一辈子不能自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邦的智慧,该放弃的时候果断放弃,连梦想都不妥协。后面的刘邦在乡里当上了亭长之位,靠着这个位置的关系,他和乡里有能力的才俊之士打好了关系,为以后发展壮大做了铺垫。

  卢绾当时是刘邦的同乡,两个人就是一起长大的,更巧的还是同一天出生。因为这些原因,他们两人的关系十分要好。在刘邦做游侠的时候,是卢倌帮着躲避的。樊哙是沛县的一个屠狗之人,平时靠着卖狗肉为生,萧何则是沛县的主吏缘,按照秦朝要求,为官者,须通律法,而萧何对于秦朝的法律也是十分精通。

  在时间的洗礼之下,从凡人蜕变成国之重臣

  时间从来都是改变一个人最好的武器,过去是,现在也是。刘邦和他的那些朋友们本来都是普通人,是因为抓住了机会,在时代的浪潮之中敢为人先,这才有了后面称王称霸的机会。在陈胜吴广刚开始起义的时候,大家都举起大旗,沛县也为之响应,当时是刘邦,萧何他们一伙人吹响了起义的号角,杀掉了秦朝的官吏。

  起初萧何也只是一个小吏,是起义过程中磨砺了他,在进军关中之时,他第一时间就是收集秦朝天下户口资料,在当时他试着管理咸阳地区的治安,从当初管理沛县到管理咸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后面刘邦被项羽分封到汉中,也是萧何替他管理。

  在刘邦东出争夺天下的之际,因为萧何有管理汉中的经验,便自觉担当管理关中的重担,为前线的刘邦军队提供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支持与援助。从萧何的人生阅历来看,他从管理一县到管理一国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家学渊源与后天机遇使得他们成才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句话对于韩信和张良来说再正确不过了。韩信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他对于兵法的理解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他的才华就像秦汉之交的流星刹那滑动而过,后世学家遍查史书也没有查到他的授业之师是谁。可就是这样一个自学成才的人,是直接的帮刘邦打赢了争夺天下的战争,在十面埋伏之中击杀项羽,导致一代西楚霸王项羽沦落到乌江自刎的窘境。

  张良的出身是刘邦臣子之中最好的了,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韩国的丞相,到他的时候却被秦朝消灭了,使得他的丞相之位落了空,他的家庭是三代相韩,在当时就是政治正确的贵族之家,接受了最好教育的他对于时局的掌握应该是最为熟练的,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成熟到成为天下独步的谋士的地步。

  真正让张良发光的是一位不知名的老人,当时年轻的张良在桥头散步,一位老人却叫他去给自己捡鞋子,张良出于礼貌便答应了。但是老人“有意刁难”于他,让他连续三次帮自己捡鞋子,张良没有发脾气依旧照做。事后那个老人还叫他于桥头等待,在次日鸡鸣的时候,便把一部奇书传授给了张良。

  后来张良才知道这部书叫《太公兵法》,他也是在熟读这部书之后才真正的在秦末的天下之中发光发热,为大汉的建立奉献出了“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张良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他能够有日后的成就与那位老人传授《太公兵法》密切相关。

  所以刘邦的部下:有韩信这般天赋异禀的,也有像张良这样师承高人的,也有像萧何这般“韬光养晦”的,但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在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中历经磨练再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学习,这才有了治国安邦的能力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