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明朝迁都北京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被葬于明十三陵,而唯一一位没被葬于此的皇帝,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这位皇帝并非是什么暴君,甚至说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知人善用,不仅保护了岌岌可危的都城北京,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推动明朝综合国力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位贤明君主,但他不但没有守住自己的皇位,甚至在死后连明十三陵也进不去,这是为什么呢?
朱祁钰出生在宣德三年(1435),母亲只是个侍女。随着这位小皇子的出生,其母被晋封贤妃。这位出身低微的小皇子,本来啊是无法接触到皇位的。就如常理一样,宣德十年(1435)明宣宗(朱祁钰父亲)一月驾崩,朱祁钰二月便册封郕王,奉藩京师。
如果不是有个昏了头的皇帝哥哥,朱祁钰也许永远就是个闲散王爷。但是命运有时很神奇,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之变这场战役中兵败被俘,因为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难担大任,于谦等大臣禀明孙太后后,在同年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那位被俘的皇帝哥哥便瞬间成为了太上皇。
朱祁钰的登基使得本岌岌可危的大明重现生机,朱祁钰一方面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刺威胁,使得瓦刺想用皇帝骗财骗开关门的计策失败;另一方面,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最终在当年的十二月击退瓦刺,最终取得胜利。
这位曾经的逍遥王爷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就不愿意再放手,北京保卫战之后,明朝大军多次击败瓦刺,瓦刺首领萌生退意,便想把明英宗换回来,以此求和。但朱祁钰却不愿意接这步棋,无非是怕太上皇回来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最后在于谦的保证下,朱祁钰才愿意接回明英宗。
此时的朱祁钰早已不满足于以前的闲散王爷,因此对他来说,皇位就是他唯一的选择。因此他就把太上皇明英宗软禁在南宫,这一关就是七年。老话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朱祁钰发现,他的皇位坐得还挺稳,他就有了新的野心—希望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可以取代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成为太子。
明英宗朱祁镇
但是这位太子的地位并不容易被撼动,毕竟这太子在朱祁钰当皇帝之前就册封的,这也是孙太后在当年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为的就是往后,这天下依然是明英宗的。但是此时的朱祁钰早已深知权力的滋味,决不愿放手。他不惜贿赂朝臣、废了不同意换太子的皇后。景泰三年(1452),朱祁钰为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抢来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也许是朱祁钰这不厚道的操作惹怒了上天,立新太子的第二年,这位太子就夭折了,太子之位也就此空缺了。虽然唯一的儿子没了,但是这并无法威胁朱祁钰的皇位。但是偏偏到了景泰八年(1457)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他这一病,所有关于皇位的矛盾全面爆发。
一些早就不满意朱祁钰当皇帝的旧臣们,便趁此机会和宫里的孙太后取得了联系,拿到了太后的懿旨。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七凌晨,徐有贞、石亨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一路狂奔到达南宫,请明英宗复位。就这样,刚刚清醒的朱祁钰没等到再一次上朝的机会,皇位就被哥哥夺回去了。
明英宗复位当日,便逮捕了一批拥护朱祁钰的大臣们,其中就有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等,随即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在西内永安宫。一个月后,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
夺位之恨、软禁之苦,藏在心里多年的怨恨一日爆发,明英宗下诏指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
纵观朱祁钰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朱祁钰对明朝的影响应该算是功大于过,或者说算是个英明的皇帝。他对外,临危受命保卫了都城北京;他对内,选贤任能,纂修《寰宇通志》。但对于皇位的过分执着,让他失了人心,而关键时刻的生病,则算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让他的统治大业快速被终结。
朱见深继位后,对这位曾经抢走自己太子之位的叔叔还算是大度。在几经波折后,成化是一年(1475)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规格修陵。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朱祁钰的攻击,也为日后朱祁钰的历史功绩能被人所知作出了贡献。
据说因病而导致自己皇位被夺的朱祁钰,清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这宫中钟鼓齐鸣的是谁?得知是太上皇,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就像是一场梦一样,一觉醒来突然从王爷变成了皇帝,又一觉醒来,突然又从皇帝变成了王爷。也许直到这一刻,朱祁钰才从自己的帝王梦中醒来。只是这个梦,到底是好梦还是噩梦,恐怕只有朱祁钰自己能体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