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的杨恽究竟为什么被腰斩?

爱百科 36 0

  才华横溢的杨恽究竟为什么被腰斩?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杨恽有一定才华,但是才子谈不上。杨恽选官上位,当初靠的是他的哥哥杨忠,后来靠告发霍氏谋反。杨恽为人不吝惜钱财、广散钱财于宗族,这个和仗义疏财是有区别的,杨恽散财在家族之内,和别人和百姓没有关系。杨恽为官没有原则,只要对自己有利,可以落井下石。杨恽做事尖酸刻薄、好窥探他人隐私,不惜出卖别人的利益,甚至罗列罪名告发他人。杨恽好做无病呻吟、而无具体策略和策论,专一诽谤皇帝和大臣。杨恽最终失去官心,大家一起将杨恽镇压。

  杨恽祖上是汉赤泉侯杨喜,垓下之战时为郎中骑(骑兵营长),杨喜与王翳、吕马童、吕胜、杨武共斩项羽并分尸,皆赐爵为列侯。杨恽的父亲为杨敞,官至丞相。传言说,杨恽有才,杨忠推荐为郎中。重臣霍光主持朝政多年,废昌邑王刘贺,霍光辅政汉昭帝之时,杨敞是霍光的得力助手。杨敞为人胆小谨慎,杨恽和其父性格峻异,杨恽为人高调,不惜出卖他人,说话也没有把门的,随意的辱骂皇帝和朝臣。

  要讲杨恽必须简介司马迁,司马迁为人三观不正,为小义但不讲大节。李陵家和司马迁家是世交,李陵兵败投降叛变匈奴,为匈奴练兵且狙击汉军。前98年,汉武帝探听到李陵的确切位置,派出两路汉军攻匈奴,想抢回李陵。两路汉军以失败告终,公孙敖和汉军数千将士上书“李陵率匈奴截杀汉军”,审讯匈奴战俘也得到了李陵训练匈奴截杀汉军的口供,于是,汉武帝廷议李陵之罪。满朝文武皆曰李陵可杀,司马迁徇私枉法替叛徒汉奸李陵脱罪,被汉武帝宫。

  原来,司马迁为汉朝的太史令,年薪600石粟米。被宫后的司马迁,不再担任太史令,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秘书长),行走于宫廷内外。司马迁被宫前写好了一半《太史公书》,被宫后继续私自撰写《太史公书》。司马迁从此人生变态、三观不正,开始在后半部《太史公书》中,大肆抹黑诽谤和汉武帝有关的人,抹黑汉高祖刘邦、汉景帝、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等;由于司马迁是人生的失败者,司马迁大肆吹捧拔高历史失败者,大肆拔高吹捧项羽、韩信、李广、李陵等人。

  司马迁成书《太史公书》,手法类似春秋笔法,其所谓“扬善抑恶”。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标准是什么呢?史家的职业道德是如实记载历史事件,不以自己的好恶确定善恶标准,善恶自有历史和后人评说。《春秋》则以儒家思想作为标准,司马迁《太史公书》则以司马迁个人思想作为标准,司马迁被宫私自撰写历史,完全以变态的司马迁思想作为标准,势必造成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失真。司马迁成书,汉武帝要来《太史公书》察看,《太史公书》严重失实,司马迁交有司查办并处死。

  《西京杂记》:“太史公序事如古《春秋》法,司马氏本古周史佚后也。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事而已,不复用其子孙。”

  司马迁作诽谤之书《太史公书》,自知不得善终,《太史公书》也不可能通过审查,就抄写备份了《太史公书》。司马迁写成后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名山指的就是华山,通邑大都当然是长安,一份藏在杨恽的家乡华山脚下,一份就在长安。汉朝把《史记》定为禁书诽谤之书,但是并没有大搞文字狱,杨恽也没有因为私自传播《史记》而杀头,这就是汉朝吸取秦朝“焚书坑儒”的豁达,《史记》才得于流传下来,否则,汉朝要焚毁《史记》是很容易的事情。

  【杨恽其人其事,诽谤朝廷辱骂大臣。】

  杨恽本无什么大才,他的哥哥杨忠在朝为官,依靠哥哥的势力按照汉朝“世家任命制度”,杨恽被任命为郎官(相当于今天的科级干部),后来补缺为宫廷常侍骑将。杨恽最先看到司马迁的《史记》,对《春秋》也很熟悉,大家都认为他有才能而得到夸奖。杨恽喜欢交接年轻俊朗的儒生,名声在朝廷内外很显赫,因此被提拔为左曹(司局级干部)。霍氏要谋反的时候,杨恽听说了这个消息,通过侍中金安禀告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霍氏服罪被诛后,杨恽等五人因为举报有功赐封爵位,杨恽受封为平通侯,迁升为中郎将。

  杨恽在朝中做官,还是能够廉洁奉公的,郎官们都称赞他公平。但是,杨恽性格有巨大的缺陷,杨恽为人好大喜功,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德性和能力,为人非常的尖酸刻薄,喜欢探听揭发别人的隐私,同事中有人违逆自己的意愿,杨恽一定会挟私报复加害于他人,杨恽总喜欢仰仗家族势力和自己的能力欺压他人,因此杨恽在朝廷中得罪了很多人。戴长乐以前是汉宣帝的民间朋友,汉宣帝即位后,擢升他为太仆亲信,杨恽长期和戴长乐不和。

  戴长乐也是一个喜欢炫耀的人,一次,戴长乐演练宗庙祭祀礼仪时,代理执行汉宣帝的角色。演练结束以后,戴长乐回来对掾史说:“我面见皇帝并接受诏令,代替皇帝演习礼仪,诸侯都给我驾车,哈哈!”有人上书告发戴长乐言语不当,皇帝把此事交给廷尉审理。戴长乐怀疑是杨恽指使人干的,根据杨恽的性格为人,揭发戴长乐完全是有可能的,戴长乐因此也上书揭发举报杨恽的罪行。

  第一件事情:高昌侯董忠驾车直奔北掖门,杨恽对富平侯张延寿说:“听说,以前有人驾车狂奔撞到殿门上,门栓给撞断了,马也撞死了,接着汉昭帝就驾崩了。现在又出现这样的事情,这是天意呀,不是人为的呀!

  第二件事情:左冯翊韩延寿有罪下狱,杨恽上书为韩延寿伸冤。郎中丘常对杨恽说:“听说你替韩延寿伸冤,能把他救下来吗?”杨恽回答说:“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呀!正直的人连自己都不一定能保全,我尚且都不能自保。就好像,老鼠嘴里衔着东西,因为比老鼠洞大,老鼠怎么也进不了洞。”

  第三件事情:中书谒者令宣把匈奴单于的书信翻译成汉语,拿给将军们和朝中2000石的官员看。杨恽说:“匈奴单于得到皇帝赏赐的美味佳肴,却说是腐臭难闻的东西,单于不来朝见皇帝,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第四件事情:杨恽曾经登上宫廷西阁,观看壁画上的人物,指着夏桀、商纣的画像对乐昌侯说:“天子路过这里,一一询问桀纣的罪过,这些都是反面的老师呀!”壁画上的人物还有尧、舜、禹、商汤,杨恽不去歌颂这些正面帝王,偏偏要指认桀、纣无道之君。

  第五件事情:杨恽从投降的匈奴人那里,听说单于被杀掉了,杨云说:“摊上这样的无道之君,大臣们替他谋划他就是不用,且要自取灭亡。就像秦朝一样,任用奸臣小人,诛杀忠臣良将,很快的灭亡了。假如,秦朝能亲近贤明正直的大臣,恐怕秦朝就能延续到现在了。古代和现在的暴君都是一丘之貉。”杨恽妄自引用亡国的事例,诽谤当今朝廷皇帝,没有做人臣的礼节。

  第六件事情:杨恽还对我戴长乐说过:“正月以来,天气阴沉,久不下雨,这是《春秋》中记载的,夏侯胜规劝昌邑王时说过。天子必定到不了河东后土祠祭祀了。”杨恽拿皇上开玩笑,这是大逆不道违背人臣伦理呀!

  【杨恽告发他人到被他人反告,执迷不悟被腰斩于市。】

  戴长乐告发,杨恽之事交由廷尉审理,廷尉一一召见了证人,证人证言全部属实。杨恽就是不认罪,招来户将“尊”,想要和富平侯张延寿等人串供,杨恽让户将“尊”告诉张延寿:“太仆戴长乐一定还有死罪的事情,他是活不长的!”户将“尊”说:“我和富平侯是亲家,知道这个话的只有三个人,你要让富平侯做伪证,就和戴长乐的话不想符合,这样能行吗?”杨恽拿刀要砍户将“尊”,“富平侯要是证实戴长乐的话,我就犯了灭族之罪,不要泄露我说的话,不要让戴长乐知道,他要害死我呀!”

  廷尉和朝廷证实了杨恽的罪责,上书皇上曰原文:“参与政事决策,不竭尽忠心,尽臣子道义,反而妄自怨恨,妖言恶毒,大逆不道,请求逮捕惩处。”汉宣帝不忍心杀杨恽,就免去杨恽、戴长乐的官职爵位,都降为庶人百姓。杨恽失去官爵之后,用继承父亲后母的遗产,在家治产业盖房子,生活的好不潇洒。一年多后,杨恽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孙会宗,是个足智多谋的人,给杨恽写信说:“罢官免爵之人,生活一定要低调,装出可怜的样子,不要高调的置产业起高楼,不要高调地结交八方之友,这样会让人抓住把柄的。”

  杨恽从小受司马迁的影响太大,中司马迁的流毒太深,对此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不但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对朝廷和皇帝的怨愤更大了,杨恽仿照司马迁《报任安书》,洋洋洒洒写的《报孙会宗书》,信中诽谤朝廷皇帝,辱骂朝中大臣,皇帝不是好皇帝,大臣不是好大臣,似乎只有杨恽一人是国家栋梁,朝廷和皇帝一旦离开杨恽,汉朝的天就要塌了,而杨恽离开朝廷皇帝,依然是悠然自得,等等、等等。

  杨恽的侄儿子杨谭,担任典属国,对杨恽说:“西河太守建平侯杜延年,获罪被贬官出京,现在又被征调为御史大夫。你的罪很轻,又有功以后会重新启用的。”杨恽说:“有功有什么用?当今天子不值得替他出力卖命。”杨谭随口附和说:“是呀,盖司隶、韩冯翊都是兢兢业业的官员,还不是因为出事了被杀了吗?”当时正值发生日食,刍马尉佐成上书告发杨恽:“骄傲奢侈,不思悔改,诅咒朝廷,天怒人怨。”

  汉宣帝把奏章下发到廷尉,要求廷尉查办,廷尉审讯,找到了《报孙会宗书》,汉宣帝看了以后非常反感,真的没有见过杨恽这样薄情寡义的人。三年前,杨恽罪证确凿,孤家怜惜杨恽有才有功,免除死罪削夺官爵,让杨恽在家好好反省。杨恽非但不反省,反而更加的肆无忌惮,一再的出格大逆不道。廷尉判处杨恽“大逆不道”,腰斩于市,妻子儿女发配酒泉郡。杨恽之死,警示世人不要三观不正、恶意中伤,不要正邪不分、诽谤朝政,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