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终年62岁。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四日不发丧,并和心腹审食其商议意图处死开国将领们,最后在郦将军的劝说下才放弃了这个图谋。这其实是刘邦晚年刘吕之争的延续,由于当时吕氏在军中失势严重,且此时刘邦已经派陈平和周勃去处死樊哙了,吕后担心自己和惠帝刘盈压不住这些功高盖主的将领们,才会有此疑虑。
刘邦去世,吕后秘不发丧,并意图处死开国将领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也就是说,刘邦去世之后,过了四天吕后仍然秘不发丧,且与心腹审食其商议处死开国将领们,她认为这些将领原本和刘邦一样都是老百姓,建立汉朝之后,对于北面称臣本就常有怨言,如今皇帝年幼,如果不杀掉他们,恐怕天下难以安定。
有人在听说了之后,将消息告诉了郦商,郦商跑去见审食其,对其说道,“我听说皇帝已经去世,如今四日不发丧,是打算除掉各位将领。如果真的是这样,天下危矣。如今陈平、灌婴领兵十万驻守在荥阳,樊哙、周勃领兵二十万在平定燕地、代地,如果听说皇帝已经去世,诸位精灵全部被杀,那么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进攻关中。到那时,大臣在内部反叛,诸侯在外部叛乱,大汉江山岂不是顷刻之间便要亡了?”审食其听了这话,连忙入宫告诉了吕后,吕后这才决定发丧,并大赦天下。
刘邦去世作为太子的刘盈必然会继位为帝,而身为皇后的吕雉也必定会成为太后,可是吕后为何要冒着天下叛乱的危险来除掉各位将领呢?
我想,这应该源于刘邦晚年的刘吕之争。
我认为,这源于刘邦晚年的刘吕之争。实际上,在秦末天下大乱之际,刘邦和吕氏更像是一种联盟的关系,而双方的纽带便是刘邦和吕雉的婚姻。刘邦在沛县起义之后,吕后的哥哥吕泽也在山东单父发动起义,双方虽然一直配合作战,但实际上吕泽的军队一直处在独立状态,且其手下的陈豨等人曾立下大功,早在刘邦刚刚被项羽封为汉王之时,陈豨等人便已经封侯,这要早于大部分汉朝的开国功臣。
汉朝建立之后,实际上以吕泽为首的吕氏集团仍然极强,直到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吕泽战死。此后,刘邦开始有意识的削弱吕氏集团的力量,这才有了之后的陈豨叛乱,以及储君之争。然而,吕后却凭借朝中的吕氏力量为根基,拉拢大批朝臣之后再度形成了一股极大的势力,使得刘邦最终不得不放弃易储。不过,在吕泽战死、陈豨叛乱的情况下,吕氏在军中的影响力已经急剧下降。
然而,由于在讨伐英布的战争中受伤,再加上刘邦年事已高,在自知命不久矣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江山落入吕氏之后,刘邦不得不做出最后的决断,那就是处死樊哙。这也是他在派出樊哙平定卢绾叛乱之后,却突然又派陈平和周勃处死樊哙的原因所在,要知道樊哙可是最高跟随刘邦的一批人,刘邦为何要处死他?只是因为樊哙是吕雉的亲妹夫(吕嬃的丈夫),同时也是吕氏在军中的最后底牌。
《史记》中虽然对于刘吕之争并没有描述,但从各种史料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当时权力争夺的血腥。韩信之死、彭越之死背后都有吕后的影子,就连英布的叛乱也有吕后威逼的迹象。刘邦病重之际,已经叛乱的卢绾也曾想带着家人、宫人和亲信想要亲自到长安谢罪,但为何在听到刘邦驾崩的消息后,就突然带领众人逃往匈奴呢?他怕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可以说,刘邦晚年时期,刘氏和吕氏已经是势同水火,朝中势力吕后或许可以压制,但对于那些统兵在外的将领,吕后实在没有把握,这才有了处死各位将领的念头,就如同曾经将韩信骗入宫中处死一样,想要一次性解决掉所有后患。至于最后放弃这个计划,其实正如郦商所说,如果一旦得知吕后要处死开国将领,这些带兵在外的将领必然要反,可如果一切如旧,那么这些将领倒未必会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