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骥开创了明朝文臣在军事上的哪三个第一?他有哪些成就?

爱百科 31 0

  王骥,字尚德,他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长得高大魁梧,身体健壮;而且精通武艺,熟谙兵法;为人刚毅坚强,胆略过人,是正统、天顺年间朝廷最优秀的将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中后期在军事上的疲弱是因为继承了宋代的崇文抑武。但是在之前的文章中,战歌就多次指出明朝自建立到灭亡从未有过此类规定。

  同样品级,武将要受文臣节制是明朝自嘉靖二十九年之后才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惯例。任何惯例的形成,必是有始有终,那么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开创了明朝文臣在军事上三个第一的王骥。

  文臣在军事上努力的开花结果明朝文臣从永历时期便想插手军事。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明成祖朱棣创建的三大营。但是明成祖朱棣深刻地认识到,如果让文臣控制了兵权。那么皇帝就将彻底沦为文官集团手中的傀儡。所以永乐、洪熙、宣德三朝都对此保持着高度戒备,始终不允许文臣插手三大营。

  但是朱棣出于对文官集团拉拢的需要,在平定交趾叛乱时才第一次允许文官随军参赞军务。这是明朝文官参与军事行动的开始,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是作为配角参与到战争中。这一切在正统初期发生了变化,因为时任兵部尚书王骥要统兵出征了!

  战场首秀正统元年开始,草原部落阿台、朵尔只伯接连攻击甘州、凉州、肃州等明朝边防重镇。明军边将连连战败导致形势危急。于是在正统二年,明英宗派遣王骥前去总理军务。初到战场的王骥并没有新手的生涩,立即就展现出了名将的基本素质——严明军法!第一次召开前线将领会议,王骥首先问了一个问题‘之前的战斗中,是谁第一个逃跑导致战事溃败的?’众位将领一致回答‘王瑛’。得到答案的王骥也是干脆,马上就将此人推出辕门斩首。没想到心中感觉文弱的王大人如此的处事果决,心狠手辣。将领们先是震惊,然后就是纷纷表示服从。在王骥的协助下,明军接连击退了阿台的入侵,缓解了紧张的局势。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天赋后,明英宗很快任命王骥总督前线军务。由此王骥正式成为了明军的前线统帅。

  创立更番法在朱棣靖难成功后,为了弥补因自己继位和宁藩南迁而造成的北部防线空虚,明朝建立了班军制。班军制就是轮流从内地卫所抽调精兵赴重要地区驻防,此举在不增加兵力的情况下有效的增强重要地区的守卫能力。但是这个班军制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规定要驻防满三年才能轮换。长时间离开卫所在其它地方驻扎,既破坏了卫所的屯田又造成士卒疲惫,严重的影响了战斗力。王骥了解到这个问题后,立即上书提出了改进意见:将原来的三年一轮换改为一年一轮换。但是要求前来接替的军队的要在当年十月份抵达,而被换回去的部队要等到第二年的正月才能返回本卫所。就这一个变动不仅解决了之前存在的问题,又让明朝参与秋防和冬防的部队增加一倍。总督西北军伍,这是明朝建立将近百年第一次有文官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到战争中!

  战功赫赫在解决了西北地区的敌军入侵后,王骥紧接着就面临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明朝第一次征讨麓川因为方政的孤军深入和沐晟的拥兵不救,明军先胜后惨败。已经展现自己军事天赋和实际能力的王骥受命前去平定麓川之乱。

  经过三次艰难的战斗,王骥督军连败两任麓川首领思任发、思机发。思任发在押送途中绝食而死,思机发在战败之后不知所踪。其中由王骥指挥的明军二征麓川之役,在取得大胜班师后。于明英宗正统七年四月被封为靖远伯。王骥再一次创造了个第一,他是明朝第一位统兵出征后取得战功被封爵的文官。虽然王骥三征麓川,都没能擒获麓川首领,但由于最后一任麓川首领不知所踪。在事实上,王骥算是基本平定了麓川叛乱。紧接着,由于明朝征讨麓川从所用之兵大多是从湖广、贵州调集。趁着明军在这里的守卫空虚,世居当地的苗人发动大规模叛乱。经过廷议,明英宗仍然派遣王骥统军前去平定叛乱。只是这里有一个插曲:土木堡之变后,因为王振屡次支持由王骥统军出征。所以朝臣在弹劾时,将王骥跟王振放到了一起。如果没有之前的苗人叛乱,王骥的前途就算是完了!只是廷议后,考虑到还需要依靠王骥平定叛乱。不仅没有找他麻烦,反而又帮助他创造了另两一个第一。明朝廷以王骥为总兵官,挂平蛮将军印。由此,王骥又成了明朝第一个被任命为总兵官的文臣、第一个挂将军印的文臣。

  总结由王骥、于谦开始,明朝文臣们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以后全面夺取军政大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直到嘉靖二十九年,由明朝文官彻底掌控京营开始。明朝同样品级武将要受文官节制才最终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惯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