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做了两件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事,具体是怎么回事?

爱百科 32 0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是古代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奠定汉王朝强盛的局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不幸逝世,年仅十六岁的刘彻继承帝位,成为了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在刘彻继位之前,汉文帝与汉景帝的各项措施已经实施了多年,百姓生活安康、贤良之臣数不胜数、朝廷清明、社会安定,这些都为刘彻登基以后的一展宏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汉武帝继位以后,一改前人们的“无为而治”的做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方面,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将诸侯国的领土越分越小,有效的控制了诸侯国的势力;在经济上,进行币制改革,并且决定将盐铁这种利润高,容易引起变动的行业控制权集中在政府手中,就这样,使得汉朝的经济在国家的掌控之下平稳发展;在军事方面,由于经济的支持,使得汉朝兵强马壮,汉武帝决定直接与匈奴开战,打服了匈奴人,并且直接远征朝鲜,将朝鲜纳入了汉朝的领域范围。但是除了这些举措以外,刘彻还做了更加有名的两件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张骞出使西域”。

  一、从此儒家成为了唯一正统学说

  在汉武帝继位以前,汉朝主要是采纳以老子为主的道家思想,主要强调“无为而治”,而在汉武帝即位以后,听取了董仲舒的意见,开始了以儒家为尊的历史。采取儒家思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家学说已经无法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西汉建立初期经济需要恢复,而道家能够满足恢复的要求,因此成为了主流学说。但是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这种思想已经落后了,而儒家主要宣扬的三纲五常正好能够满足皇帝的需求,自然占据了主流地位。当然,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

  在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之中,更加强调神化皇权,他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大一统”学说将皇帝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百姓要遵守礼法,崇拜皇帝,因为皇帝就相当于替天说话。同时,他还提出了“三纲五常”,将君权和神权相提并论,致使皇帝的威严越来越高。就这样,儒学经过一系列的创新,成功符合了时代的发展,成为了唯一的正统学说,儒学独树一帜的局面正式形成。

  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与西域的大月氏联手,一起打败匈奴,派遣使臣张骞前往西域与大月氏国王商议此事。张骞信心满满地带着部队从长安出发,但是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张骞就被匈奴人发现并阻拦了下来,抓捕回了匈奴人的地盘。匈奴人了解了张骞的任务后,试图威逼利诱他放弃此任务,留在匈奴。但是张骞誓死不从,就这样张骞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生活了十多年。艰难的环境并没有打消张骞要完成的任务的心,在一次精心谋划之下,张骞终于逃了出来,但是在他被关押的这段时间,大月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骞只能无功而返。

  《太史公自序》: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脩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后来,为了加强同西域各国的交流,增进对其的了解,于是汉武帝命令张骞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出行,张骞去了很多的国家,与各国开展了友好交流,并且对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开通了从中原前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此外他还将西域地区的动植物、布料、乐器等许多物品带回了中国,为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结语

  其实无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命令张骞出使西域,这些行为的决策者都是汉武帝,正是因为汉武帝有着治世之才,又能够知人善任,才能有如此成就。汉武帝有着雄才大略,数次击退匈奴的侵略,不断地扩张版图,使汉朝的疆域扩张许多,汉朝的影响力也不断地增加,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代英明之主。

  而对儒学的尊重则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的儒学独尊场面,使得我们现代人也深受影响。我们流传在血肉里的修养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总而言之,汉武帝也许做过一些错事,但是在其执政期间的时代昌盛足以证明他没有辜负皇帝这个称号,足以担得其“盛世明君”四个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