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对曹魏发动的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作为千古名相,诸葛亮无疑是后汉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宰辅之一。就连跟诸葛亮有仇的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不得不表示由衷的敬佩: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按照陈寿的说法,诸葛亮的人品和才能,是可以跟管仲和萧何相提并论的,连年北伐又都无功而返,主要责任不在诸葛亮没能力,而是他生不逢时,遇到的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面对三个劲敌,麾下缺少两个将帅,这才是诸葛亮伐魏失利的原因。
在陈寿看来,诸葛亮北伐,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对手有英主、能臣、良将,诸葛亮单打独斗,不输才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读者诸君都知道,“蜀小国也,名将唯羽”。关羽败亡之后,张飞黄忠马超先后辞世,刘备麾下的四方将军,都死在了刘备前面——最后一个辞世的是骠骑将军马超,病故于章武二年,黄忠比张飞辞世更早(建安二十五年),既没有熬到刘备称帝,更没有参加伐吴之战。
等到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的时候,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也就剩下一个魏延魏文长了,但是魏延好像并不太听诸葛亮的话,整天跟相府秘书长杨仪掐架,诸葛亮左右为难:“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姜维表现并不出众,魏延桀骜不驯,赵云老迈年高,以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连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马幼常,也被委以重任——诸葛亮之所以把刘备的叮嘱当作耳旁风,实际也是无奈之举:魏延根本就不屑在街亭采取守势,给他一万兵马,他就敢走子午谷去打长安。
所以陈寿很惋惜地说:“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陈寿所说的诸葛亮麾下的城父、韩信,指的就是能够代替诸葛亮出征的将帅之才。韩信大家都知道,而城父在演义小说中出场次数不多,所以很多人不太了解。
城父,也叫成父、王子成父,是周桓王次子,也是齐国大司马。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天下,靠的就是左膀右臂管仲与城父。管仲治理朝政,城父主抓军事,连管仲自己也承认军事才能不如城父并愿意与之分享权力:“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
城父原本是周桓王之子,应该姓姬,他投奔齐国之后,被称为王子城父,其子被称为王孙城父,其后裔以王为姓,也就是后来出了九十二位宰相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
诸葛亮麾下缺少城父、韩信那样的帅才,而他的三个对手却极其强大和强悍:英主曹叡、能臣司马懿、良将张郃。
曹叡的英明,不在曹操之下,曹丕之所以能顺利接班,也是曹操特别看好曹叡:“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于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
曹叡如果不英年早逝,司马懿根本就不敢动三马食槽的念头。在曹叡领导下,曹真、司马懿和张郃都受到了重用。
司马懿是诸葛亮一生都没能战胜的对手,这一点读者诸君都知道,这一点无需赘述,就是那个张郃张儁乂,也不是诸葛亮一己之力能对付得了的。
在三国正史中,当然没有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因为司马懿当时正在荆州操练水军准备打孙权,诸葛亮带着魏延赵云马谡第一次伐魏,是被张郃一个人打回去的:“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曹叡让他享受三公待遇),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
张郃被曹操称为韩信,诸葛亮对张郃也很打怵:“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曹魏有英主、能臣、良将,而诸葛亮这边就是老哥一个单打独斗,事必躬亲,打二十板子的事情都要诸葛亮亲自过问,就是铁打的汉子,也要被累垮。
诸葛亮有后主刘禅那样的庸主,遇到的又是曹叡司马懿张郃那样的对手,手下却没有城父韩信那样的将帅,不但是诸葛亮的悲哀,也是整个蜀汉政权的悲哀,但这种被动局面是谁造成的呢?
这个问题太大了,笔者无法回答,只好留给睿智的读者诸君。
咱们可以设想的,是如果关羽张飞仍然在世,这两位三国公认的“万人敌”能否担当起城父和韩信的重任?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也不大:“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
关羽张飞可以当万人将,跟五子良将并驱争先。但是这二位跟统兵多多益善的韩信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蜀汉政权为什么人才匮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讨论,本文最后是要请问读者诸君:在蜀汉后起之秀中,哪一位有可能成为城父和韩信?笔者认为,魏延不行,马谡不行,姜维姜伯约,可能也不行,如果陆逊生在蜀汉,倒是有一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