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唐诗发展道路上不可不提的关键人物

爱百科 33 0

  陈子昂,字伯玉, 唐代初期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陈子昂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代诗歌繁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光芒万丈的唐诗发展之路并不顺畅,从“初唐四杰”到“沈宋”,从陈子昂到贺知章,从李白到杜甫,从白居易到“小李杜”。唐诗步履维艰地前进着,虽然唐诗成长之路遍布荆棘,但感谢我国唐代诗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改革,是他们让我们至今能享受如此绚烂的诗歌文化盛宴。

  刚刚提到了唐代诗歌的发展极为艰难,因为唐代初期诗歌受齐梁颓靡诗风影响极大,因此唐诗初期发展的并不健康,那时的诗歌数量极少,内容空洞,导致精品较少。只有“初唐四杰”及后来的宋之问、沈佺期等人企图扭转齐梁诗风,但他们只是探路者、发现者,他们探出了一条唐诗发展最健康的道路,但是真正走进这条路的人却是今天本文的主人公——陈子昂。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唐诗发展道路上不可不提的关键人物——陈子昂。

  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陈子昂的存诗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

  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深钻经史,擅长写作,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在当时那个时代,十七八岁才开始读书算是比较晚的了,但陈子昂聪明好学,很快便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才子。这时的陈子昂绝对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679年,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无奈名落孙山。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第。两次科考不中给了陈子昂巨大打击。第二次落榜后,陈子昂失落地走在长安城大街上,适逢一位商人正在卖胡琴,商人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只有陈子昂挤进人群,出高价买之。并宣布将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

  第二天,酒楼里挤满了人,都来一观如此胡琴究竟能奏出多么美妙的音乐。面对众人陈子昂捧琴感叹:"我乃陈子昂,诗文自认独步天下,可谁人识我?反倒这把琴所有人都极为留意,难倒我不如这把胡琴吗?"言语未落,陈子昂一把将琴摔碎,并遍撒诗文。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从此,陈子昂名扬天下。由此故事可见,陈子昂才气纵横但为人孤傲,同时,也极为善于自我宣传。

  有人说,陈子昂性格孤傲,放荡不羁,太张扬,这与儒家所追求的思想背道而驰。但是陈子昂他有资本狂傲,并且自我宣传并没有错,事实也证明了陈子昂的才华能够支撑起他的傲气。有时,傲气并不是错误。中华民族何尝不是因为这股傲气而屹立于世界民族呢?

  陈子昂继“初唐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他的《修竹篇序》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因为陈子昂彻底塑造了唐诗风骨,所以后人称陈子昂为“诗骨”。只可惜武则天时期,他被权臣武三思陷害,最终冤死狱中,一代天才如流星般陨落了。虽然他走了,但后来者继续沿着他的脚步不断地开拓进取,终成唐诗之绚烂夺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