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当初原本可以三分天下 韩信为何没有自立为王

爱百科 38 0

  还不了解:韩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原本可以和刘邦,项羽三足鼎立的,韩信最后为什么不自立为王?韩信是怎么想的?

  秦朝末年,跟随刘邦征战天下的勇将谋士全都军功优秀,功劳不小,但居功至伟的却首推韩信,韩信被后世称为“兵仙”,后人说道:“刘邦若无韩信相助,不可能夺得天下。”

  韩信早年十分落魄,温饱尚不能解决,后来韩信见项梁起义反秦,于是前去投靠,不料没多久项梁被杀,于是又跟了项梁的侄子项羽。韩信曾多次献计,但项羽不予采纳,碌碌不得志的韩信于是离楚归汉,到了刘邦这边同样是不受待见,但却结识了萧何,萧何多次与韩信交谈发现此人深谋远虑,深谙兵法之道,于是向刘邦举荐韩信,但刘邦不以为然,只是提拔韩信做了管理粮饷的官职,而后便发生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此后韩信终于手握兵权,他将带领大军征战沙场,大放异彩。

  “还定三秦之役”,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进关中,攻占三秦,韩信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从此便一战成名。还定三秦”之后,刘邦有点飘了,于是便发生了“彭城之战”56万大军败给了项羽的3万大军。刘邦不得已重新重用韩信,最终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此前叛汉降楚的魏国。接着韩信再度率三万士兵北上,趁士气高昂,发动闪电战,一举而灭代国。而后就地征兵,集结了三万军马,然后利用这支新军打败了赵国的20万大军,然后“尺书降燕”,使得燕国不战而降。最后便是灭齐,彻底改变了楚强汉弱的局面,当然灭齐这件事也是刘邦必杀韩信的一个重要原因。燕降之后,项羽分封的诸侯国只剩下齐国了,齐国本来就想投降刘邦,加上刘邦手下的著名说客郦食其游说齐王,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便撤销战斗命令,大摆筵席准备降汉,谁知韩信在手下谋士蒯通的怂恿下乘其不备一举灭掉齐国,而郦食其自然是被齐王给烹杀了。

  从汉二年九月至汉四年十一月,一年多的时间里,韩信便成功平魏、灭代,破赵、降燕、扫清齐国,从而改变了楚强汉弱的局面,这样的辉煌战绩,兵仙之名实至名归。在韩信灭了齐国之后,韩信的实力已经可以和项羽、刘邦称之为三足鼎立,而韩信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好齐国故土,向刘邦提出封他为假齐王的要求。而刘邦当时刚刚遭遇一场大败,加上韩信害死了刘邦派到齐国当说客的郦食其,正在气头上的刘邦差点拒绝了他,但是在张良的示意下,刘邦不得不改口,并且封韩信做了真齐王。

  由此可见当时的刘邦已经觉察到,韩信已经今非昔比了,而韩信的谋士蒯通多次劝诫韩信拥王自立,也是看到了韩信有了角逐天下的本钱,完全可以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即便是一向以粗鲁耿直著称的项羽也看到了韩信得实力,并派出使者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但是韩信都没采纳他们的建议,韩信始终认为没有刘邦的信任,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假若韩信真的听蒯通的话自立为王,会不会真的三分天下呢?

  韩信存在着许多弱项,使他无法实现自立为王的结果,首先便是他没有那个实力。韩信从始至终并没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超强战队,任何一个成功的政权,都不可能是皇帝或首领一个人单打独斗打下江山的,而身边的文臣武将是第一要素。而韩信与刘邦相比,刘邦不仅有萧何、张良、陈平这些谋士,更有曹参、樊哙、周亚夫众武将辅佐。而韩信只有蒯通,虽然他有三十万大军,但是大军中高级将领没有一个是能跟着他造反的,都是刘邦的亲信。并且不只是没有将,也没有兵,他手下的兵可以说都是刘邦的,这些兵将大部分来自巴蜀以及刘邦已经建立行政体制的地方。

  刘邦得了天下之后,为何会将萧何放在第一功臣?刘邦之所以能建立汉朝,是因为有张良在出谋划策,有萧何在管理政治上和后勤上的东西。萧何的后勤问题是重中之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正是后勤保障。韩信进行的所有战争战役都是来自于萧何后勤保障有力,并且刘邦的蜀中已经完成一个国家体制的确立,整套的行政机制已经完善,运转能力足以支撑战争需要。当时天下三分之二都在刘邦手里,韩信不过掌握一个齐国,他没有张良这样的谋士,也没有萧何这样的政治人才,所以一旦打起仗,大军的后勤补给,后方管理的稳定,都会成为韩信的软肋,刘邦身后有萧何经营的汉中这个大粮仓,耗都能耗死韩信。

  作为战略家,张良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神仙一样的人物,没有张良的运筹帷幄,便不会有刘邦的大势所趋。何况刘邦除了张良之外,还有个“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陈平在身边,对付韩信身边的蒯通,陈平一人就行了,张良根本不需要出手。

  韩信虽然攻占过不少地方,但是从来没有直接介入行政管理,只是负责攻取。这一点自然也没有积累下根据地的条件,即便是韩信已经成为齐王,但是与田氏一族在齐国的根基相比,根本不足为道。韩信想要在齐国建立根据地,单单田氏一族留下的势力,就足够折腾他了,更何况还要面对项羽、刘邦这样的强敌。而且当初郦食其本就已经和齐国达成了和平协议,而韩信却选择了攻城,杀了许多齐国人。从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并怂恿他武力攻取齐国来看,蒯通一个就是想让韩信以后把齐国作为自立的根据地的。

  其次,从政治形象上来说,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如果韩信自立成王,那就是忘恩负义,在政治形象上严重失分。韩信开始只是项羽的执戟郎,后来要不是刘邦将他从一个小兵提拔为大将军,他估计早就在乱军中战死了。正因为刘邦的重用,才有了韩信的今天。

  曾经项羽派人劝反韩信,但他说道:“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因此,从政治形象上来说,刘邦是韩信的恩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韩信公然反叛刘邦,那就是忘恩负义。这对于一个立志于称王的人来说,可是一个致命的问题!韩信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所以他不可能背叛刘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