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何有那么多太子被废的案例?

爱百科 35 0

  历史上为何有那么多太子被废的案例?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晚年所困扰的正是九子夺嫡的事情,太子便是因为行为乖张而被废位,在子嗣的继承选择上,多数英明帝王都会犯下一样的错误,那就是难以抉择,很难区分帝王和父亲的角色。如同李世民对待李承乾,《唐会要》之中就自爱了李世民登基之时,年仅八岁的李承乾就被选择成为太子。而史书之中对李承乾则是多加褒奖,称其是“丰姿峻嶷、仁孝纯深”;这和之后的李承乾形象格格不入,李承乾不但是违背了仁义忠孝的形象,更是企图起兵逼宫迫使李世民交出政权。

  李世民

  那么是什么使得李承乾出现了这么大的差距呢?

  其实都来自于开国帝王英明君主对孩子的关心,由于李承乾当上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已经登基,孤儿李世民担心“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于是特别吩咐太子身边近臣一定要勇于直谏。而直到这时李承乾依旧是快乐的太子,但一切都停留在了李承乾出现足疾之后有了改变。叛逆本是一个年轻孩子的必经之路,但在谏臣的眼中却成了行为不端的举动。比如李承乾盖一个房子,就马上会遭到批评,不但是被称为是秦二世再现,还要当面指责。

  李承乾

  如果抛去太子身份去看待,李承乾又何必承担如此沉痛的责难呢?在最终的结果上,李承乾是受害者,但在历史的记载中,他只是一个妄图谋逆的不孝子。

  太子多谋反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寻找的,历史之中的太子也远不及后人所想的那么好当。不但是需要承受过分的疼爱还被灌输以太大的期望。历来英明帝王的成就很特别,故而秉持着儿子要强于父亲的观念,总是要过分要求储君。所以探究下来,不但是慈母多败儿,严父一样是会败儿。

  父辈的过分期望

  北周的周宣帝宇文赟就是一个遭受严父管教后,行为异常的代表。《周书》之中记载“文宣皇后崩,高祖谅闇,诏太子总朝政。五旬而罢”;宇文赟曾在父亲为祖母守丧的时候代理监国,时间更是长达五十天。然而已经能独立处理政务的宇文赟却经常受到父亲的责骂,《周书》中记载“帝每有过,辄加捶扑”,也就是说每当宇文赟犯错,其父亲都要用棍棒伺候,这对一个已经成年的太子来说,有多么难以接受。而且还经常“遣东宫官属录帝言语动作,每月奏闻”,派人监视儿子的一举一动。

  隋朝废太子杨勇

  同样的还有隋朝时期的杨勇,也是因为受到了自己父亲的过度关心而导致被废。杨勇性格上温厚而且率真,从来都不会去娇柔做作。《隋书》中曾经记载了一件事,杨勇曾文饰一件蜀铠,马上就受到了隋文帝的告诫。不论是北周武帝还是隋文帝,两人在政治成就上都不低,但是在身为父亲上都过于严厉,对孩子的期望也是过高。

  兄弟之间带来的威胁

  无论是那一代皇帝,皇子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一直都是存在的。杨勇正是在杨广的处心积虑之下被夺位,而且一般皇子都善于伪装,为了讨好父亲经常是伪装的特别好。如《隋书》之中的记载“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为了伪装自己不喜声色犬马,杨广的做法是故意让乐器蒙上尘埃,甚至还有断弦,以至于隋文帝对杨广特别喜爱。

  唐朝魏王李泰

  而除了像是杨广这种伪装的皇子之外,还有来自父辈的偏爱。李承乾作为李世民的儿子,但是却总是被兄弟李泰给压上一头。《旧唐书》之中记载“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其宠异如此 ”;李泰身材肥胖,李世民担心李泰上朝辛苦,特别下令允许李泰乘坐轿子上朝,而这一点是李承乾身为太子都没有的殊荣,甚至于说李承乾患有足疾,也未曾见到李世民有此关怀。

  所以兄弟之间的父爱偏差,也是造成太子多败的原因所在,李承乾在被废之时也曾对李世民坦言自己的谋逆之心来自于对兄弟李泰的忌惮。而这才是皇家无情之处,父亲身为帝王就难以当好一个父亲,这也是历代君王的心病。纵观历史之中废太子的经历,无一不是父亲是英明果决的君王,在开疆扩土上,文治武功上都有着很高的成就,然而在教子育人上总是不尽人意。过高的期望不但是未曾能给自己的太子铺好未来的路,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像李承乾这样的悲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