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将周遇吉是什么人?“宁武屠城”又是怎么回事呢

爱百科 33 0

  在李自成进军北京的路上,他曾在山西宁武关与明军有过一场激战。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史》: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

  这是“宁武屠城”时,《明史》记录的明末名将周遇吉的死前的英勇壮举。既然说到宁武屠城,必然要提到李自成。

  在遥远的陕西省米脂县无定河边的黄土高原上,有一个僻静的小山村,名叫李继迁寨。这个并不起眼的小寨子曾经出了2个重要人物,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赫赫有名,并一度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

  这两个人一个是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出生的西夏古国奠基人、夏太祖李继迁;另一个是600年之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大明王朝掘墓人李自成。

  那么,李自成是如何掘墓明朝的,“宁武屠城”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还得从他的经历说起。

  01

  明朝掘墓人李自成“闯王”“炼成记”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不堪,灾荒年年不断,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这个延续两百多年的王朝似乎气数将尽。

  崇祯帝即位后,内忧外患更加严重,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在这些起义队伍中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义军在转战各地中渐渐强大起来,成为明王朝难以应付的割据势力。

  再说李自成,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开始加入农民军,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胆。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此后,李自成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当时提出的一些惠民措施,更是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在15年时间里,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不难看出,十五年的短短时间里,李自成从杀官起义的一个默默无闻的驿卒,到鏖战中原发展成为拥兵数十万的大顺朝皇帝,再到推翻了强大的明朝统治,其能力和战绩受到史学家一致认可。

  清初名臣、名将贾汉复:“猛勇有胆略……御众严,号令一,领一军不敢仰视,以故制胜,雄于诸寇。”民国学者吕思勉:“献忠系粗才,一味好杀,自成则颇有大略。”

  但李自成也是凡人,虽然他鏖战中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他也有为之忌惮的劲敌,此人便是宁武屠城时的主角:周遇吉。与他短兵相接,李自成赢得并不轻松。

  02

  宁武屠城,周遇吉勇武气节“养成记”

  李自成胆大勇猛,即便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也不会轻言放弃,所以才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李自成也有强大的对手,此人也可以说是李自成唯一胆寒的人,他便是明末名将周遇吉。

  周遇吉何许人?《明史》记载,周遇吉是辽东锦州人,出身军人世家,自幼胆勇过人,骑射精熟。

  明末,军队中风气败坏,军纪松弛,将士贪财畏死者极多。周遇吉却与众不同,他赤胆忠心,决心用一身武艺报效国家。因为表现优异,崇祯下旨把他调入精锐部队京师三大营,担任游击将军。崇祯九年(1636年),满兵进攻北京。周遇吉从尚书张凤翼数血战有功,晋封为前锋营副将。此后,他从孙应元等讨贼河南,战光山、固始,皆大捷。崇祯十二年,与孙应元等大破罗汝才于丰邑坪,屡加太子少保、左都督。

  从这份辉煌的战绩表可以看出,周遇吉是不可多得的勇猛战将。而当他每每看到将士们嬉戏不务正业,周遇吉便规劝他们,“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同事们都认为他在故作姿态,都嗤之以鼻。

  崇祯十五年冬,周遇吉接替被明廷处死的许定国出任山西总兵官,一年之后,周遇吉也将在山西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展开一场殊死之战。

  话分两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后,下令向明王朝做最后的攻击。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李自成亲率步骑数十万在西安誓师北上,由禹门口东渡黄河,取道山西,直指京师。渡过黄河后,李自成部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平阳、汾阳、太原、忻州,直抵宁武关下。

  正当他自信满满地认为可以一举攻入河北,直捣北京时,在宁武关下他遇到了那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克星:山西镇总兵周遇吉。

  比起大同、太原等军事重镇,李自成认为宁武关好像不值一提。宁武关只有四千守军,而且城池防御工事也很差,但是这座小城并没有开门投降,而且还坚决抵抗了李自成的进攻。李自成觉得这位守关将领必不可小觑。而当他了解周遇吉为明朝百战名将时,李自成倒吸了一口凉气。

  宁武关建于管涔山和云中山两山夹峙的巨大山口之间,恢河穿流而过,自古就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间南北交通咽喉和战略要冲,周遇吉亲率万余精兵凭险固守。而李自成也是有备而来,他帐下大军数十万(一说是步兵六十万,骑兵四十万),对比周遇吉的万余将士,确实实力强悍。周遇吉虽然在代州施计歼敌万人,但以山西孤旅是无法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相抗衡的。退守此地关隘的周遇吉,已经抱定必死之心。

  《明史》:李自成逼进宁武关,向关内发出通牒,五日不下,屠城。周遇吉悉力拒守,炮伤万余人,火药尽,开门奋击,杀农民军数千人,又趁夜率壮士二百,缒城入农民军中死战,又大胜。在城内设伏,出弱卒诱敌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

  面对李自成的强攻猛打,周遇吉明知难敌,但他作为一名臣子,他必须恪尽职守,所以他选择了坚守。而面对周遇吉的顽强苦守,大顺军先以步兵攻城,但是伤亡惨重,气急败坏的李自成动用火炮,经过几昼夜的激战,最终在宁武关上打开了缺口。

  周遇吉不避生死拼命反击,他带领军民修补城墙,用火炮箭矢、滚木礌石让敌人尝尽了苦头,李自成军伤亡惨重,“积尸几与城墙平”。李自成亲眼看到,宁武守将周遇吉亲自冲锋陷阵,如天神一般。一向勇猛无畏的李自成居然“自成惧,欲退”,非常罕见地表露出畏惧之心,这在他一生中绝无仅有。

  宁武关守关月余,最后在李自成的重炮攻击下,城墙不断坍塌,李自成军终于在三月初一日攻入关内,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不止,最后被乱箭射死并肢解,其妻刘氏也非常勇健,她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力战,最后全部被农民军烧死。城破之后,农民军遂屠宁武,婴幼不遗……

  03

  42天天子梦“幻灭记”

  宁武一战,周遇吉以少敌多,粮尽援绝,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是威武激昂、宁死不屈。李自成北上之后,宁武幸存的百姓,有感于周遇吉的忠勇,自发地收敛了他的尸骨,葬在东门外大河堡村。

  此战也让李自成锐气骤减,清点将士时,他发现宁武一战自己损失惨重,农民军前后死将士7万余人。李自成对众将说道:”宁武虽破,死伤过多,自此达京师,大同,宣府,居庸关重兵数十万尽如宁武,吾辈岂有孑遗哉,不如还陕图后举。”

  此后半月余,李自成率领余部北上攻入北京,大明王朝不堪一击随之灭亡。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士卒们还在说:“如果每一镇的主将都象周总兵那样,我们如何能够到达这里?”弘光帝在南京即位之后,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谥号忠武,列祀旌忠祠。

  在古代封建王朝,农民起义军毕竟有很多的历史局限性,而且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干了很多背离人心之事,从英雄变成了罪人。随着吴三桂不惜背负汉奸骂名,将清军引入关内时,李自成被逼撤出了京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当了42天的短命皇帝,李自成最终失败了。

  所谓成王败寇,反观周遇吉虽然守关失败,但他却用自己的性命护了一城百姓,他为国尽忠,百战不殆,乃真正的侠之大者,身后赢得了足够的尊重。

  刘玉瓒《总镇周公墓志》:十有五年,余叨尘郡,亟来守兹土,过公之墓而拜焉。问公遗事,而故老犹有能言之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