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訢是个什么样的人?鬼子六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爱百科 40 0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晚清,有一位历史人物诟病颇多,她就是慈禧。慈禧的丈夫就是咸丰,咸丰英年早逝,在世的时候,他就经常让慈禧替他代答奏章,作为皇帝的枕边人,过多地参与政事,便助长了慈禧对于权力的渴望和向往,让慈禧骄奢淫逸的坏习惯,在慢慢的滋长。毫无疑问,这成了大清灭亡衰微的一大因素。

  清朝中期前后,万国来朝,可谓四海皆可平,可到了晚清之后,整个时局调转了一个方向,特别是在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以后,差距更为明显。

  晚期的清朝,积重难返,特别是慈禧垂帘听政之后,表现更为突出。客观来说,慈禧统领后宫绰绰有余,但论治国,则火候欠佳。

  有人说,是慈禧坑了大清。其实慈禧本来就不是为了拯救大清而来,她的使命是稳住大清,而她也做到了这一点,在她死后,大清仍然没有倒下,这就足够了。以她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带领大清重回巅峰的。

  试问,给大清一个机会,有没有谁可以把大清从绝境中拯救出来呢?有人说光绪皇帝可以。

  环顾四周,当时的日本也面临着被西方国家踢开国门,最终却由于明治天皇的维新变革,实现了华丽转身。而我们的光绪皇帝也力主改革,也是一个维新派,如果不是受制于慈禧的掌控,他便可以带领大清重走辉煌之路。那么,果真是这样吗?

  撇开慈禧,如果让光绪来执掌晚清,那么大清可能亡得更快!

  光绪皇帝太过年轻,政治思想并不成熟,而且太过于急功近利,在没有强硬手腕的时候,他就试图把控全部朝局,很正面地去和慈禧太后去做政治博弈。这首先是思考不成熟,同时也能看出光绪并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他不懂得隐忍。这与他的祖先顺治、康熙就存在很大差距,他们都是经过了一忍再忍,最终忍到了自己拥有绝对的力量,从而实现逆水翻盘。

  可以看出,光绪的思维和一些做法过于幼稚,历史上由于年幼而被权力架空的皇帝不在少数,只能说明光绪的历史学的不好,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去好好学习借鉴和总结前人的智慧。

  所以,把政治弄权当成过家家,在没有宗亲帮扶和朝臣的助力下,想和慈禧扳手腕简直是以卵击石,故光绪不可能带领大清走向复兴。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可以成功,但大清维新则遭遇了滑铁卢的原因,原因就是人家日本可是正经八百从上到下一鼓作气地维新,而大清的维新派则是一群冲动有余,谋事不足的人。

  靠光绪不行,那么到底谁可以呢?

  这个人可能会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人送外号鬼子六。为什么他可以扭转大清时局?

  “鬼子六”这个外号可是有来头的。奕訢天资聪颖,颇有才气,从小就受到了极为严格而又特殊的封建教育。所以道光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也有考虑到他。

  可是由于咸丰的老师的神助攻,最终道光选择了咸丰作为他的接班人。但咸丰此人不算是有能力的天子,没有魄力不说,主要是治国无方,而且30岁便去世了。

  英年早逝,导致大清成了孤儿寡母执政,最终没有能力力挽狂澜。

  反观奕訢,他才华突出,思想开放,有能力、有魄力。与其他守旧派皇族来比,他不抵制外国的东西,而且还善于揣摩,研习。他虽然是皇族人,但他懂得跟外国人打交道,而且著名的洋务运动,就是他主持的。

  奕訢在皇族内部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在宗室的威望也很高,所以如果他当了皇帝,他不用费全部精力来平衡大清宗室和权臣们的关系。例如晚清四大名臣都主张搞洋务运动,在这些关系中间,奕訢便利用自己的身份帮助他们摆平了宗室的异议,所以不管是曾国藩还是李鸿章,对奕訢的评价都非常高。

  综上所述,如果奕訢当了皇帝,他便有很大的空间将大清带入一个全新的轨道,而大清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改革维新的国家,出现一个奇迹般的扭转。

  可是历史永远没有假设,奕訢最终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他没有当上皇帝,这里面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缺点。奕訢缺乏野心,他原本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成为皇帝,但由于野心不够,最终只能看着大清翻船。他没有想明白一个事实,自己的与世无争不代表顺应历史,更不能代表自己恪守皇家规则,而最终看着自己的皇权被白白葬送掉。

  奕訢不是历史没学好,而是他不明白野心这个东西是成功者必备的一个条件,比如李世民、比如朱棣。人有了野心才会往上看,但凡没有野心的人基本上啥都干不好,这个说法还是很科学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