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斩杀慈禧身边大太监安德海 慈禧太后为什么没有报复他

爱百科 42 0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丁宝桢和安德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安德海作为慈禧身边的大太监,丁宝桢杀了安德海后,慈禧又是怎么处理他的?

  丁宝桢斩杀了慈禧身边最受宠的大太监安德海,可以说是在太岁头上动土了,但事后慈禧并没有报复丁宝桢,这是为何?

  关于安德海,很多人可能对他前半生的了解并不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讲讲,看他是怎么得到慈禧太后宠爱的。

  安德海出生于1844年,直隶南皮人,八九岁的时候净身入宫。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所以咸丰帝十分喜欢他,让他御前当差,对他十分宠爱。

  1961年,咸丰帝在承德行宫去世,遗诏载淳继承皇位,并赐慈安御赏印章,赐同治帝载淳同道堂印章,由其生母慈禧代为保管。

  慈安和慈禧虽然掌握着皇权,但咸丰帝同时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他们骄横跋扈,完全不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矛盾因此不可避免的发生。

  在慈禧的劝说下,慈安同意铲除八大顾命大臣。慈禧便打着慈安的名号,让安德海代替自己积极联络朝臣,还将恭亲王奕化妆成萨满入后宫与慈安和慈禧共商大事。

  在这个过程中,安德海充当了两宫太后与外界联络的桥梁,而且他行事谨慎小心,将八大顾命大臣完全给蒙蔽了。

  在一切谋划得当之后,慈禧在咸丰皇帝梓宫到达京城后发动政变,将八大顾命大臣全部抓了起来,然后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权权力因此完全被慈安和慈禧掌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就此到来。

  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居功甚伟,被两宫太后格外欣赏,事后被封为总管大太监,那时候他不过十七八岁而已。

  辛酉政变之后,奕因为居功甚伟,被封为议政王大臣。不过,两宫太后对奕也不太放心,因此想解除他的权力。

  这个任务又交到了安德海手中,他积极联络御史对奕?进行弹劾,两宫太后便借机解除了奕?的议政王大臣之职,只是让他“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无无庸议政名目”,两宫太后因此掌握了绝对权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两宫太后夺权的道路上,安德海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他也因此成为当时红得发紫的大太监,宫里宫外所有人都排着队巴结他。

  安德海被慈禧宠到什么程度呢?

  举个例子,就连安德海娶老婆,慈禧都送去了礼物祝贺。

  安德海权势熏天,因此巴结他的人很多,他为人也很嚣张,大肆捞钱不说,还想给自己找老婆来打发寂寞。

  1868年,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张灯结彩,大摆宴席,迎娶十九岁的徽班唱旦名角马赛花为妻。

  那天前去祝贺安德海新婚的人很多,其中不乏皇亲贵戚和文武大臣,安德海的面子可以说是很大了。

  就在酒席正在热火朝天进行之时,慈禧派去的使者到了,使者当着众人的面宣布,慈禧太后特意恩赐安德海白银一千两,绸缎一千匹,以示宠爱。

  这可了不得了,当朝太后竟然给一个太监送结婚贺礼,这简直是旷世奇闻!一时间太监娶妻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全国街头巷尾的谈资。

  我们都了解,太监是不能娶妻的,慈禧不但允许安德海娶妻,还给他送贺礼,可见慈禧对安德海的宠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安德海结婚之后,胆子越发大了,他不但不把王公大臣放在眼里,甚至连小皇帝载淳都惧怕他三分。

  就比如说,安德海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很大,经常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说了很多载淳的坏话,导致母子关系不睦,慈禧经常训斥载淳,载淳因此对安德海恨之入骨,拥护载淳的朝中大臣也欲除安德海而后快。

  而在这些痛恨安德海的大臣之中,就有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丁宝桢是进士出身,他为官刚正廉洁,不畏权贵,勇于担当,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官。

  在担任山东巡抚之前,丁宝桢在剿灭捻军的战斗中居功甚伟,因此十分被朝廷看重,其风头一度超过李鸿章和曾国藩。

  在担任山东巡抚之后,丁宝桢大力整治黄河水患,还积极创办民族工业,所以他也称得上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丁宝桢虽然远在山东,但对朝廷之事十分关心,对同治帝载淳尤其忠心,他听说大太监安德海经常欺负同治帝,因此十分气愤,但苦于没有好的办法整治安德海。不过丁宝桢没有等多久,因为安德海很快就自己送上门了。

  1869年,光绪帝就要大婚了,需要采办的结婚用品很多,宫人因此十分忙碌。安德海因为在宫中待久了,就很想出宫去玩玩,也借机会耍耍威风,便央求慈禧让他出宫采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得到了慈禧的应允。

  事实上,这件事是不适合规矩的,因为顺治帝早在1653年就颁布了上谕,对太监管理做了严格规定,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条:

  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

  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

  三、不许招引外人;

  四、不许交接外官;

  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

  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

  这条上谕颁布之后,顺治帝还让人将其刻在铁碑上,并摆在交泰殿前,以示警戒。

  久而久之,这条上谕就成为了清代的祖宗家法,凡是违背的都要被处死。

  后来,清代制定更为详细的宫廷制度《钦定宫中现行则例》,里面就明确规定,太监不过四品,不经派遣,擅自离开京城者,杀无赦。

  那么,安德海适合出京的要求吗?

  显然不适合,因为安德海只是六品蓝翎太监,而且采办皇帝大婚用品不是太监的职责,而是属于朝廷政务。

  但不管怎样,因为有慈禧在背后撑腰,安德海还是如愿出京城了,只不过他不了解这一去就不复还了。

  安德海乘船南下,他自称钦差,还打着龙凤旗帜,一路上游山玩水之余,还不忘找各地官员索要贿赂,并强行派工派差,动静闹得很大。

  当安德海到达山东德州之后,安德海便将船停放在渡口,然后四处游玩去了。

  德州知府赵新闻是个有心之人,他一方面好好接待了安德海,另一方面又仔细观察,最后提出了三点疑问:

  第一,安德海自称钦差,却没有携带任何公文证明其身份,这不适合规矩;

  第二,按照朝廷惯例,钦差所到之处,军机处都会发公文告知地方,各地官府会提前做好迎接的准备,可赵新闻却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第三,钦差出京都会携带传牌勘合,其仆从可凭此找各地官府免费领取所需物资,可安德海却派人下船去购买物资,难道安德海钱多了没处花,要自掏腰包?

  赵新闻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为了谨慎起见,他将此事报告给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了解整治安德海的机会来了。

  当天晚上,丁宝桢就开始写密折了,内容就是弹劾安德海。

  不过,写奏折是有学问的,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的,毕竟两宫垂帘听政,安德海又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丁宝桢先得抓出安德海的死穴,然后将奏折交给比慈禧权力大的才,这样才能扳倒安德海。

  那么,安德海的死穴是什么呢?

  丁宝桢确实是个聪明之人,他在密折中不但点出了安德海的死穴,而且将问题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具体说来,丁宝桢在密折中说了以下几条:

  第一,大清代二百多年都没有太监出京的事情,所以安德海肯定是私自出宫的;

  第二,采办龙袍这种御用之物,是织造局干的事情,安德海却声称自己出宫是为了采办龙袍,这不适合规矩;况且太后和皇帝都是节俭之人,怎么可能让一个太监大张旗鼓地出京采购呢,所以安德海必然是在假传圣旨;

  第三,安德海自称是钦差,却携带任何公文,各地也未接到部传公文,朝廷是不会犯这个错的,所以安德海是假扮钦差,私自出京;

  第四,钦差出京一定会有传牌勘合,而安德海却没有,还四处游玩,找官员索贿,严重干扰地方治安,这绝对不是朝廷本意;

  第五,安德海使用龙凤旗帜,这是僭越的大罪,朝廷绝对是不允许他这么做的;

  第六,安德海身为宦官,却携带女眷优伶同行,朝廷颜面何在,大清颜面何在?

  不得不说,丁宝桢确实厉害,把安德海的问题说得让人找不出漏洞,还将慈禧撇得一干二净,这样就很容易让安德海死无葬身之地了。

  为了防止慈禧包庇安德海,丁宝桢特意将密折交到军机处,然后让军机处那些支持同治帝的大臣将密折交给慈安。

  为什么要交给慈安?

  因为慈安为人正派,权势又在慈禧之上,所以慈安只要看到密折,就一定会下令惩办安德海,连慈禧也不敢阻扰。

  果不其然,慈安看到丁宝桢的密折之后,立马就“立命诛之”,军机处马上草拟了公文,下发给丁宝桢。

  慈禧得知这件事之后,倒是去找过慈安,但她不是去求情的,而是去撇清干系的,因为她必须这么做,要不然慈安是可以拿家法来整治她的。

  在军机处的公文到达山东之前,丁宝桢已经派人去捉拿安德海了。最终,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随后又被押送到济南。

  丁宝桢亲自对安德海进行了审讯,安德海还嚣张地跟丁宝桢说,你敢把我怎么样,我可是钦差?

  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遂正法。

  丁宝桢也不跟安德海废话,一顿严刑拷打之后,安德海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但很明显,丁宝桢并没有在供状上将慈禧给说出来,这既是为了保护慈禧,也是一种政治智慧。

  不久之后,军机处的公文就到了,让丁宝桢迅速将安德海审毕就法,再不准任其狡饰,也不用再行请旨了。

  军机处的说法也是极为聪明的,所谓“不准任其狡饰”,也就是在暗示丁宝桢不要将慈禧给牵扯进去,要快速将安德海正法,这跟丁宝桢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很快就将安德海给斩首示众了。

  安德海死后,满朝文武人心大快,纷纷称赞丁宝桢为丁青天。不过,慈禧吃了丁宝桢一个哑巴亏,心里自然是很气的,但她却并没有报复丁宝桢,这是为何?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定保证件事情做得天衣无缝,让慈禧挑不出毛病,就是想要报复也师出无名;

  第二,丁宝桢没有将慈禧牵扯出来,给足了慈禧面子,慈禧也只能见好就收,再报复丁宝桢就跟身份不符了;

  第三,丁宝桢洁身自好,能力又强,做人做官都没得说,慈禧完全找不到他的把柄;

  第四,只要有慈安在,慈禧就无法报复丁宝桢。

  当时虽然是两宫垂帘听政,但慈安毕竟是咸丰帝的皇后,是真正意义上的太后,慈禧无论是出身,地位,威望和权力都要差一点。只不过慈安不喜欢政治,所以慈禧才更加抢风头,但最终拍板的人还是慈安,慈禧必须看她的脸色。

  因此,只要慈安在,慈禧就无法对丁宝桢怎么样,而且丁宝桢早于慈安去世,他因此没有受到慈禧的报复。

  第五,慈禧也未必会报复丁宝桢,因为她其实还算是个不错的政治家,朝廷需要的就是丁宝桢这样的人,所以她怎么会为了一个太监而失去丁宝桢呢?

  最后再说说丁宝桢的结局。

  丁宝桢在杀掉安德海之后没两年,就升任四川总督了,他在四川任上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到他晚年的时候,虽然生病了,但依然变卖家产救济贫困百姓。

  1866年,丁宝桢因病去世,但他那时候已经债台高筑,因为他为了赈灾,竟然用私人名义借了很多钱。丁宝桢的家人一度没钱将他的尸体运回老家山东安葬,但好在一起感念他的官员集体出钱,这才给他办了个体面的丧事。

  朝廷还追赠丁宝桢为太子太保,谥号文诚。百姓们也十分感激丁宝桢,纷纷主动去给他送葬,许多人还嚎啕大哭,说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官,是国家巨大的损失。后来朝廷还下旨在山东和四川等地为丁宝桢修建祠堂,香火十分旺盛。

  由此可见,丁宝桢是很得人心的,而斩杀安德海这个祸害,就是他人生中一件十分光彩的政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