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赋》看吕不韦之死

爱百科 107 0

吕不韦,绝对算得上一代名相。历史上,难留名的丞相、宰相数不胜数。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显赫声名的,如过江之鲫,寥若星辰。而吕不韦,以一名贱商而入丞相之列,更以《吕氏春秋》而闪耀在历史长河,还因秦始皇的生父疑云,使其难以被历史的大河淹灭。

从《大秦赋》看吕不韦之死

《大秦赋》吕不韦剧照

综观《大秦赋》中吕不韦的表现,他的死是因其内心的狂傲和刚愎而导致。

在秦王嬴政束发继承王位而未亲政之时,由太后赵姬和吕不韦摄政。吕不韦以相邦总揽国政,被秦王称为仲父。虽说由太后和丞相襄助处理国政,但太后一女流之辈,原为赵人,貌美而长于歌舞,回咸阳入宫也没几年,对国政知之不多,更难谈处理国政了,所以事事皆由吕不韦,只有涉及到自身利益,才会提出意见。至此,吕不韦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当时,列国都不如秦强,秦国类似于现在的美国。各国都在总统,但美国总统说的话,对世界影响最大,不是因为总统,而是因为国力强盛,弱国无外交嘛,也就是常说的人微便言轻。当时的吕不韦,比现在的蓬佩奥还牛,毕竟秦王尚未亲政,说出来的话,能代表秦王。因此,吕不韦当时的权力,是全国最大的,既可左右秦国的局势,也可左右列国的局势,甚至国运,真可谓一人之下,列国之上了。在如此巨大的权力面前,一向谨慎的吕不韦,也难以自已。

从《大秦赋》看吕不韦之死

《大秦赋》嬴政剧照

在处理麃(音biao)公一事上,未与秦王提前沟通,就免去了一个上将军的职务,让他回家养老了。秦王心里非常不高兴,但他忍了。类似的越俎代庖的事,吕不韦做了很多。

当时秦王还未亲政,尚能说得过去。但那时,君是君、臣是臣,这是不可逾越的。还有,嬴政要见李斯,让王绾召来。王绾说:“李斯是丞相府的舍人,得先通过丞相,否则不妥。”嬴政当即发怒:“你是丞相府的舍人还是大秦的臣子?”心里那个气愤,可想而知。吕不韦被罢相后,在回自己封邑时,也依然不改其狂傲。车马仪仗比肩秦王,秦国众臣,甚至各国使臣都来送行。一个被罢相,回乡养老的人,还如此阵仗,还如此地能凝聚人心,万一你造反怎么办?秦王本就是一个深沉多思的人,少言而思敏。就算知道吕不韦是他的生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因为当了秦王,就是秦国的王、秦人的王,不再是家庭的、朋友的嬴政。对胸怀大志的嬴政来说,只要谁挡他一统六国这个志向的路,都会死。而且,秦王只有一个,还要一统六国,他要当全国的王,不能有人超越他。

从《大秦赋》看吕不韦之死

赵姬剧照

虽然他被秦王称为仲父,但仲父和仲父不同,吕不韦把此仲父当成了彼仲父。仲父来源于管仲,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所有国事都委托管仲,他则一天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美食美女。而秦王嬴政则不同,称其为仲父是给他最高权力,让他辅佐自已。他是个继承历代秦王遗志,胸怀一统六国之志的秦王,要自己做出一番伟业的秦王。这样的秦王,是要其他人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丞相为中心。所以,虽然吕不韦非常忠于大秦,不管做什么决策都是为大秦着想,但他替秦王做主,也免不了被忌恨。

华阳太后散布的流言,也对吕不韦的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嬴政继位前,华阳太后为了掌控秦国朝政,欲立更为听话的成蟜为太子,便散布流言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当时满咸阳城都流传这个流言,嬴政回想起以前,吕不韦对自己始终关怀备至,也怀疑起了自己的身世。他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以他是大秦的公子,要以大秦一统六国为己任,这个志向已深入嬴政的骨髓。而吕不韦的出身只是一个商贾,在当时商人是地位最低的,还不如农民,所以才有贱商之称。嬴政可不想自己的出身是贱商。

从《大秦赋》看吕不韦之死

秦始皇是谁的儿子,只有赵姬知道

吕不韦之死,还与他给自己挖的坑有关。我认为,吕不韦引入李斯,就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为他将来的死奠定了基础。李斯的政见和吕不韦不同,在一统六国的问题上,吕不韦更愿意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步蚕食六国领土。而李斯,则要尽快发起向剿灭六国的战争,这与嬴政的想法达到了统一。李斯和嬴政都年轻,建功立业的心情更加急迫,也敢于冒险。而吕不韦是要将秦国置于不败之地基础上的一统六国。李斯来到嬴政身边后,在谈自己剿灭六国思想的同时,不忘时时说起吕不韦的思想——年老而失去锋芒了等等。这相当于枕边话的天天洗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嬴政的看法。这为李斯当丞相奠定了基础,也为吕不韦的罢相和最终赐死埋下了祸根。

从《大秦赋》看吕不韦之死

李斯剧照

标签: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