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故事17秦国外戚集团反扑!吕不韦之死!李斯崭露头角

爱百科 92 0

上回说到,郑国渠就快修建完成的时候,秦国发生了嫪毐之乱和吕不韦罢相的事情,这两件事情和郑国渠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却被关联在了一起。

将这几件事关联在一起的是外戚集团。这一点需要详加解释。

(前情回顾:秦始皇的故事11四大权力集团鼎足而立,是秦国政治的全部秘密)←这篇一定要好好复习一下,秦国政治的秘诀都在这里面。

自从秦王政继位以来,掌握大权的是吕不韦和赵太后,吕不韦掌握官僚集团,并与军功集团和宗室、外戚和好,而赵太后作为外戚力量的一支,嫪毐所行的事情基本上得罪了能够得罪的所有势力集团,尤其是华阳太后的楚国系外戚,此时处于隐忍状态。赵太后权力合法,秦王尚未亲政,所以没有人干预这件事。

但是当秦王和楚国系外戚秘密谋划,除掉嫪毐集团,也就是赵太后这一支外戚集团之后,重新掌权的是楚国系外戚,华阳太后还健在,昌平君、昌文君作为这一集团的领袖扑灭了嫪毐的门客势力,他们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顺便将六国士人主导的官僚集团也连根拔除,让楚国系外戚重新在各个领域重新掌权。秦国宗室很可能也会对此表示支持。

无论是基于个人独揽大权的趋势,还是考虑到与自己捆绑在一起的楚国系外戚集团的利益,成年的秦王政都需要罢免吕不韦。秦王政也冲动到直接下达逐客令,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断,逐客令更符合刚刚反扑成功的楚国系外戚的利益,这是他们推动秦王采取的一项措施。

逐客令的出台,与嫪毐养士上千人有关系,与吕不韦门客数千也有关系,而郑国渠这一间谍事件恰好发生在这个时候,即便与嫪毐、吕不韦没有关联,也会被楚国系外戚强行安上关联:郑国渠这个计划不是吕不韦做相邦的时候拍板的吗?那么不知道有多少和郑国一样的间谍,打着投奔吕不韦门下或者报效秦国的旗号,在秦国进行破坏工作。

所以,不只是嫪毐和吕不韦要受惩处,引进山东六国士人这一政策也应该废除。

所以接下来就是逐客令事件和李斯的《谏逐客书》,吕不韦被流放,以及吕不韦之死。

秦始皇的故事17秦国外戚集团反扑!吕不韦之死!李斯崭露头角

吕不韦之死在这一连串事件中似乎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搅动整个秦国的是逐客令。逐客令可不只是赶走一些人这么简单,是想让秦国回到没有六国士人的状态,也就是说,否定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国。

这个时刻是非常考验秦王政是否具备一个成熟政治家素养的时刻。尽管逐客令听起来十分合理,似乎能让秦国变成只属于秦国人的秦国,再也不受境外敌对势力干扰,但是只有敏锐的政治家能察觉到这种冲动的危险。

此时是公元前237年,吕不韦已经被罢免,郑国间谍事件已经被揭露,楚国系的昌平君、昌文君担任相邦,秦王政已经亲政,并且重新开始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在看秦王政如何处理逐客令事件之前,这一年有一件小事很能体现出秦王政的成熟。

秦王亲政,齐王建过来庆贺,实际上要谈的是两国结盟的事情。秦国远交近攻争取的第一个盟友是繁荣富庶的齐国,秦国和齐国约定,只要秦国和其它五国之间发生战争,齐国不干预,即近似一个严守中立的条约。齐王建答应了,好处就是秦国会从战利品中分出一些给齐国。齐国有一位使者焦茅也在秦国,他对秦王说:您的母亲还在老国都雍城被囚禁着吧,这样在国际上影响不好,您可以把母亲接回甘泉宫,以示孝心,也能让天下人服。原来嫪毐集团被剿灭后,秦王的生母就被囚禁起来,而且不是在咸阳,因为秦王不想见到她。这时候,利益的诱惑远大过情感上的困扰,秦王很大度地接受了焦茅的建议,把母亲接回咸阳。

秦王其实是很不情愿地做了一件孝顺的事情,但他内心里并没有半点孝顺,这样做不过是基于利益的衡量。这是成熟政治家的表现,很残酷,但是很成熟。

这种成熟的作风在逐客令事件里也很快得到了体现。逐客令下达之后,吕不韦门下担任郎官的李斯写了一封《谏逐客书》,这篇文章鲁迅如此评价:“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这篇文章到底有什么出彩之处?真的是这篇文章力挽狂澜,改变秦国历史的进程吗?下回分析。

标签: 吕不韦怎么死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