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字印刷术起源于中国正名

爱百科 88 0

  《梦溪笔谈》——关于活字印刷术的最早记载

   宋沈括撰《梦溪笔谈》,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工艺过程,此法是印刷史上的根本性变革,对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溪笔谈》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国家图书馆藏元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此本根据南宋乾道本重刻,犹见宋本旧貌。半页十行,行十七字。细黑口,左右双边,对黑鱼尾。版心记有字数。卷端题“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卷一”,次行低八格题“沈括存中述”。蝴蝶装,白麻纸刷印。目录后有“茶陵东山书院刊行”牌记,卷四末有“万历三十一年查讫”木记。此本版式颇有特色,开本宏朗,高达416cm,宽281cm;而版框则极小,高154 cm ,宽101 cm。可谓开卷瞭然,令人心旷神怡。且楮墨精良,刻字挺拔秀劲,模印如新硎,洵为世间珍本。此本钤有“东宫书府”、“文渊阁印”、“汪印士钟”、“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臣文琛印”诸印章,曾为元明两朝宫廷所藏,后散出民间,终为民国时期藏书名家陈清华所得,流传有绪。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从寓居香港的陈清华手中斥巨资购回,成为一段书林佳话。2003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影印出版,2008年进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为00756,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沈括(1030-1094),钱塘人,字存中,嘉祐间擢进士,提举司天监,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博学能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在沈括所撰的《梦溪笔谈》卷第十八《技艺》中,详细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所总结的活字印刷术,其法如下:在用胶泥制成的毛坯上刻出反体单字,火烧令坚,这样便制作出了供排版用的泥活字。排版时则放置一个铁板,上面铺敷松脂腊和纸灰之类的混合物。然后以铁范作版框,内排泥活字,布满一框即为一版。持之用火来烤,待铁板上的药剂稍微熔化之时,便用平板按框面使泥活字平整。一般设两铁板,一版专门用于印刷,另一版则用来排字,交替使用,极为简便。印完之后,再用火烤铁板,药剂熔化时用手轻拂泥活字,便一一脱落下来。常用字则多达二十多个,以备一版内有重复字的情况,如果遇到生僻字就随刻随用。为便于捡字,把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雄辩地说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起源于中国;而且根据史料,毕昇只是总结了活字印刷术的经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恐怕还要在庆历年间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世间内。尽管尚未发现北宋时的活字印本,现存最早的活字印本是明代的印本。但南宋周必大按照毕昇活字印刷的办法,使用胶泥铜版,成功地刷印了《玉堂杂记》。蒙古太宗十三年至宪宗元年(1241-1251)杨古则制成了活版,刷印了《近思录》诸书。明清时期根据毕昇的活字印刷之法,又出现了使用铜、锡和铅等活字,明祝允明《书新本渭南集后》云:“自沈梦溪《笔谈》述活板法,近时三吴好事者盛为之。”又清魏崧《壹是纪始》云:“明则用木刻,今又用铜、铅为活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清代李瑶和翟金生的泥活字印刷法,完全印证了毕昇泥活字印刷法是可行的。另外,毕昇试验过但没有能够付诸实践的木活字,元代的王祯便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法,并依此法印了书,进一步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木活字印书。

   毕昇的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然后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和菲律宾。十五世纪,活字版又传到了欧洲。活字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标签: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