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的烧烤是怎样的?不仅种类繁多,仪式感也超强

爱百科 29 0

汉朝烧烤种类繁多,仪式感超强

01.我国烤炙历史由来已久,体现文化融合与碰撞

我国有着很悠久的烤炙历史,从原始社会人们学会钻木取火开始,再到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后,烤炙这种烹饪方式一直贯穿始终。《礼记》中有举过例子:"昔者先王……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以炮以燔,以烹以炙。"

在原始社会,当时的条件还没有那么发达,那时的人类可能只知道用火将食物烤熟,能饱腹就行。到了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许多外邦美食和饮食烹饪习惯也都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人们也开始接触胡人粗放豪迈的烧烤模式,在文化与美食的碰撞中,汉代的烧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再到现代,新疆烧烤、韩式纸上烤肉、西北烧烤各类品种让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随着时代的变迁,烤炙的方法可能变得更精致和先进了,但用火烤炙的本质是不变的。

02.受神话影响,神仙也爱烧烤

在许多神话传说里,也能见到烧烤的身影。传说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有为烧烤疯狂的时候。在西王母庙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伺候西王母的仙女正在给西王母递烧烤,一串串烤好的肉看起来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同样主题的古画还有很多,看来烧烤的魅力很大,就连天上的神仙们也不能免俗。

除了仙人,古代不少的王侯贵族也十分喜爱烧烤,经常把烤串烤肉这类美食作为宴会中招待客人的佳肴菜品。在曾侯乙墓中就出土过不少关于烧烤的器皿,那是一件烧烤炉,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用来盛放肉类的烤盘,下面是用来加碳火的炉子。不止是烤炉、烤盘,在陕西四十铺汉墓中,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当时烧烤用的铁签,这些铁签还分得很细,有两股的、三股的,挂的东西和食物也不一样,有些是专门挂肉食的,有些是专门串蔬菜的。

03.烤炙方式多样,以桑炭为主

在汉朝,炭这种材料是百姓的首选,"炭,烧木留性,寒月供然 (燃)火取暖者,不烟不焰,可贵也。"在没有天然气和电的古代,人们煮饭炒菜也用不上煤气和电磁炉,都是靠自己动手生柴火才做出美味佳肴的。但是焚烧柴火会产生大量的烟味和烟火,会很呛鼻。这时候,炭的优点就凸显出来了,炭烧起来既不熏,又方便,所以民众在烧烤时都喜欢用炭烤。

不过炭在当时可是一种奢侈品,因为在民间炭并没有大批量的生产,想要获得炭,都是需要自己砍柴焚烧的,因此,炭基本上是富贵人家的东西,在《童约》中,就有不少关于焚炭的记载:"焚薪作炭,磊石薄岸,治舍盖屋,削书代牍。"把柴火变成炭的过程,是很艰难的,这基本上是穷人的一段苦难史。

富人和权贵们肆意挥霍手中的权力,让穷苦百姓焚薪作炭,而他们只管享受最终的结果就好。炭烤烧烤的背后,包含着汉朝的阶级矛盾与贫富差距。当时能吃得上炭烤烧烤的人家非富即贵,拥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

汉朝的烧烤追求一定的仪式感

01.不同地区的烧烤工具

在汉朝不同地区的群众所用的烧烤器皿也不同,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也造成了烧烤器具的差异。烧烤炉是在汉朝最常见的烧烤工具之一,它又叫作炙炉。烧烤炉也分很多种材质的,有汉釉陶质的,这种是在权贵家中较为常见的。汉釉陶质烧烤炉是一种上宽下窄的四边形形状,烤炉的位置和空间很大,可以容纳多种食物,像古人喜欢吃的鱼、鹌鹑等都可以容纳。

还有一种工具叫陶俎,也是长方形、微微凸起的形状,以便于更好地对食物进行烤炙。陶俎一般是红色的,周身还有很多图案,图案多为祭祀用的动物,寓意吉祥。陶俎有点像现在的多功能饭盒,有几层,可以放的东西也很多,这样的设计是很科学的,可以将不同类型的食物分区摆放,非常人性化。

还有一种工具叫庖厨俑,也是后世考古学家在墓葬中发现的陪葬品。庖厨俑展现的是古时肉加工切片的过程,庖厨俑的整体造型是很有趣生动的,一个头戴帽子的男人跪坐在案前,左手拿着刀具,右手正在按着食物,看起来应该是在处理鱼或者是生肉之类的食材。庖厨俑反映了古代的饮食文化,原来古代人也是这样片肉的。

02.汉朝烤串的特色

1.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汉朝是个多民族快速融合的朝代,再加上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国际文化的交流碰撞,汉朝人对美食的思想是超前的,会吃,也爱吃。那时候的烧烤食材不仅有常见的肉类,像牛、羊、猪之类的,还有不少野味,类似鹌鹑、鹿肉之类的。汉朝人对肉类特别情有独钟,还尤其钟爱动物的内脏,像猪肝、肥肠、猪肚之类的美食,人家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吃了。在《齐民要术》中,还有不少海鲜的烹饪方法,烤虾、烤生蚝之类的。

2.烹饪方法精致、细腻。

汉朝人对美食的讲究与仪式感,不仅体现在食物种类的丰富上,还体现在烹饪方法当中。有"脯炙","脯炙"是指肉脯,通常是将肉平整地铺在烧烤炉上;还有"釜炙","釜炙"是指带有酱汁的,淋上各种酱汁,美味极了;还有一种是"貊炙",相对于今天的烤全羊、烤全牛等等,以一只完整的动物为食材。

3.辅料品种多。

中国的食物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一样美食在烹饪的时候,都会加上许多辅料,像葱、姜、蒜等等,想吃什么口味就自己调。丝绸之路打通以后,西域的调料和美食也逐渐传入了中原,人们从外邦那里还得到了胡椒粉等调料。

03.汉朝人撸串必点的烧烤

汉朝是一个注重美食文化的民族,汉朝人吃的烧烤也很挑剔,他们喜欢科学搭配。像营养价值丰富的鱼类和海鲜就是烧烤炉上的宠儿。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去刺杀吴王僚,将他的匕首藏在了鱼的肚子里。可见,当时鱼是君王与权贵们常常吃的食物。

在古代,对于不同的阶层,祭祀用到的食物也不同,《国语·楚语上》中说:"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祭祀的食物也有贵贱之分,士大夫一般用牛羊猪居多,普通百姓则是用鱼来祭祀居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鱼已经作为普通食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事实上,在许多已经出土的汉朝文物中,也能看到大量鱼的身影。汉朝时期,养鱼已经成为一件规模化的事情了,人们通过规模化的养鱼,实现了鱼的日常食用化。

除了鱼这种常见的食物,还有一种黑暗料理也是汉朝人撸串必点的,那就是蝉。蝉这个东西存在了很多年,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有蝉的形象了,不少诗人也是纷纷以蝉为意向创作诗词,可见,蝉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关于蝉,在《论衡·自纪篇》中有详细叙述: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对钱、林熙,充独不肯。"人们捕蝉、养蝉,也吃蝉,将蝉烤炙之后,撒上少许芝麻,香味四溢,营养丰富。直到现在,蝉蛹依然是人们宵夜上的美食之一。

汉朝人不仅爱吃昆虫,还钟爱鸟类,像鹌鹑、黄雀之类的鸟就是人们烧烤美食中的心头好。在《太平御览》卷中就有记载: "王祥后母病,欲黄雀炙,乃有黄雀数枚飞入其幕,因以供母。"生病了想吃烤黄雀,倒也新鲜,莫不是在汉朝烧烤治百病?

结语

汉朝的撸串儿文化深刻展示了汉朝的饮食习俗与社会环境。汉朝的烧烤种类之多,还带有异域风情和外族特色,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繁荣,各民族互相交流,商贸往来频繁。但汉朝的烧烤文化也反映出了当时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的差距,贵族在思考宴会中烤炙什么样的烧烤和肉食来招待客人,以彰显自己的富贵身份的时候,最底层的人民却在冒着危险焚薪作炭,这种饮食文化无疑是畸形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