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南诏战争中,两国发生了三次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爱百科 25 0

公元738年,在唐朝西南边陲,也就是如今云南地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名为:南诏。这个少数民族就是当时的白族。隋末唐初年间,洱海地区小国林立,其中有六个大一点的国家,称为六诏,他们分别是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738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统一了其他五诏,由于蒙舍诏在南边,因此统一后称为南诏。而皮逻阁是少数民族中的白族,南诏成立后,是依附在唐朝这边的。

或许有人说,为什么唐初不把整个西南这块地方统一了呢?主要还是当时六诏基本受到唐朝的管控,加上南方的热带雨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打仗,吐蕃的势力也延伸至此。到了653年,由于其他五部经常受到吐蕃的威胁,时而弃唐依附吐蕃,而南诏的蒙舍部为了获得唐朝的支持,出使了唐帝国,愿意选择和唐朝交好。面对其他五部的离心离德,唐朝也看不下去,到了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册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公元738年,唐玄宗封皮逻阁为蒙归义,之后进为云南王。

738年,皮逻阁趁帮助唐朝讨伐西蛮有功时,一举灭掉其他五部,由于南诏经过汉化,战斗力比其他都要还好,很快就统一洱海地区,势力还向四周扩张。在统一前,整个洱海地区是受制于唐朝管理的,当时管理这里的是,设立在四川益州的剑南节度使王昱。为了统一,皮逻阁以重金贿赂王昱,以请求六诏合一。王昱受贿后向唐玄宗请求,并得到许可,并且还派了唐朝军事人员参与,很快就统一了六诏。但没有一成不变的关系,之后唐和南诏发生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战争:到了750年,南诏已经换了国王,变成阁逻凤,当时云南(当时的姚州)太守张虔陀,侮辱路过云南的阁逻凤带领的妇女,并且索要贿赂和辱骂,阁逻凤心里也是一肚子火,张虔陀还向唐朝诬告阁逻凤,这就逼得阁逻凤派兵攻打云南,杀掉张虔陀。得知情况后的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751年,率领八万大军攻打南诏,阁逻凤命令人请求谢罪求和,表示归还所有俘虏和依附唐朝,若不允许则归附吐蕃,鲜于仲通不同意,最终打到南诏都城大和城,最后唐军大和城被击败。

至此,南诏归附吐蕃,公元754年,李宓率领七万大军进攻南诏,最后还是兵败,这是唐朝最后一次进攻,因为第二年安史之乱就办法了,为了应对安史之乱,唐朝没有时间再管南诏。不过阁逻凤知道依附吐蕃害多利少,他就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自己叛唐归吐蕃是出于无奈,他知道后代依旧会依附唐朝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公元779年,唐朝李晟打败南诏和吐蕃的联军,损失惨重,吐蕃就把怨气发生在南诏身上。就把两国关系从兄弟关系改成君臣关系,并且在南诏征收重税。

第二次战争:由于吐蕃和南诏关系发生变化,南诏在国王异牟寻的请求下,最终又回归唐朝。公元829年,剑南节度使杜元颖不懂军事,克扣士兵军粮,导致士兵引南诏入四川,攻破益州外城,掠走数万人。后来唐朝派李德裕前来镇守,很快南诏害怕,又请求求和,唐文宗同意,这一次战争很快。两国立下盟约,互不相侵。

第三次战争:这次战争和安南有关,安南也就是今天越南的北部。当时的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处于衰落状态,安南一直想脱离中原王朝。公元860年,安南引南诏兵乘虚攻破交趾城。不久唐军又夺回来,863年,南诏又攻破交趾城,此时的唐军退到岭南。到了公元866年,安南都护府高骈击破南诏军,南诏军退到安南守卫。六月,高骈攻到交州,之后夺下波风三壁,杀伤敌军数万,敌将李溠龙率领万人投降,南诏将领杨缉思失败后逃掉。高骈斩首了敌军重要的将领,至此,安南平定。

公元869年,南诏又开始进攻西川,又让唐朝恼火,但唐朝一时无法平定他们。公元875年,高骈率五千兵力,到达南定,击败南诏军,高骈继续攻击南诏。在高骈不断得到兵力补充下,南诏无法抵抗,一路势如破竹般的逼近南诏都城,在攻击南诏时,南诏死伤无数,最后只能投降。第三次唐与南诏战争中,南诏损失最为惨重。加上这么多年的战争中,南诏兵力缺乏到要征召15岁以下男性,许多妇女成了家里的耕田者,可见南诏根本无法把战争维持下去,许多新兵只能成为炮灰。

从这三次战争中来看,一个云南太守张虔陀,因目中无人,逼的南诏国反叛,从此南诏接二连三的和唐朝对抗。或许南诏看到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好欺负,以为能夺得更多的土地,却不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小国是无法和大国拼消耗的。事实也证明,衰落的唐朝也不是周边小国随便可以践踏的。即使没有唐初的国力,但凭着自身版图的纵深战略,反应过来之后还是可以吊打周边国家。可惜的是,唐朝灭亡后的安南真正脱离中原王朝,如果安南都护府一直存在到如今,北部湾又是另外一个内海,中国的海岸线更加优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