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兄弟二人早年跟随父亲在外地读书,日子过得非常贫困。天圣二年(1024年),他们一起进京参加科考。这年主试官正是著名词人晏殊,考试结束后,他拟定的头名状元是宋祁,第三名探花是宋庠。名单呈给了当时正在垂帘听政的章献太后刘娥。太后发现前三名里有两个姓宋,而且都是安陆人,就问这两人是亲戚吗。晏殊回答说宋祁是宋庠的弟弟,太后说:“长幼有序,弟弟怎么能排在哥哥的前面呢?”于是朱笔一挥,把宋庠改为了状元,却把宋祁降到了第十名。
宋祁兄弟俩同科考中,且先后占据头名,可以说是轰动一时。当时的人们称誉他们兄弟俩为“双状元”,为了区别,分别称他们为“大宋”和“小宋”。
宋祁不仅文采出众,而且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有很多韵事流传。据《词林记事》记载:宋祁有一次路过繁台街,遇见了宫廷里的车队。他就站在路边等候,看着一辆辆宫车从他身边经过。这时,一辆车子的帘帷掀了起来,一位年轻的宫女探头向外张望,正好和他四目相对,那宫女轻轻一笑,说了一句:“这不是小宋吗?”然后赶紧放下了帘子。宋祁被这声笑语勾住了魂魄,他瞪大了眼睛,直到宫车远去,尚且意乱神迷。回到家后,宋祁依然是魂不守舍,眼里满是那个宫女的笑影。良久之后,他写下了一首《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这首词化用了李商隐的无题诗和李煜的词句,却连缀得浑然一体,意味无穷,所以立刻在京城传唱开来。没过多久,这首新词和这个故事就传进了仁宗皇帝的耳中。仁宗把那天车队里的宫女召集在一起,问是谁叫了小宋。宫女们都不敢回答,最后有个宫女站出来说:“有一次侍候御宴,正好皇上宣召翰林学士,听内臣们说‘这是小宋’,因此认得他。那天奴婢在宫车里看见他,不小心叫了一声。”仁宗就把宋祁召来,说:“听说宋卿最近作了一首词。”然后慢慢地把事情讲述了一遍,宋祁没料到连皇上都知道了这件事,顿时吓得手足无措,浑身冷汗直冒。仁宗皇帝却哈哈大笑着说:“蓬山不远。”当下就把那个宫女赐给了他。
一首词成就了一份姻缘,这个故事成为了人人羡慕的一段佳话。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年元宵节,哥哥宋庠在书院里苦读《周易》,听说弟弟正在红烛高照下和歌姬痛饮。第二天,他就派自己的亲信书童给宋祁传话说:“相公让我告诉学士,听说你昨晚华灯夜宴,极尽奢华,不知道还是否记得十年前我们在冷冷清清的州学里吃咸菜稀饭的情景?”哪知宋祁却笑着说:“你回去告诉相公,不知那些年我们吃咸菜稀饭又是为了什么呢?”意思就是说,我们当年吃苦,不就是为了今天能过上奢华的生活,宋庠对此很不以为然,但也无话可说。
宋祁多才多艺,以词作最为著名。他最有名的词是一首《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既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景图,也表现出一种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尤其被人们赞赏,所以宋祁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王国维也欣赏这一句,他在《人间词话》里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有一次,宋祁去拜访著名词人张先,让下人去通报说:“我家尚书宋大人想拜会‘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名句)郎中。”张先在屋里听见了,就大声回应说:“莫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吗?”于是二人同声大笑。
宋祁不只是文采风流,在其他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和欧阳修等人合修了《新唐书》;在朝廷上,他也能发表切实的意见,比如论及宋朝财政的“三冗”、“三费”,还有河北的军备等等,都有真知灼见。
嘉祐六年(1061年),宋祁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