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爱百科 91 0

与频频上热搜的东京奥运会比起来

东京残奥会似乎开始的悄无声息

直到“中国队一天16金”

出现在热搜榜

原本略显“冷清”的东京残奥会

才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继东京奥运会上以38金32银18铜

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后

我国残奥健儿在东京残奥会也创下了开门红

为我国健儿取得的荣誉感到骄傲的同时

那些藏在每一个残奥健儿背后的

与命运抗争的励志故事

似乎更应该被看见、被鼓励、被学习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用嘴打球的运动员——易卜拉欣·哈马图其实,昨天微博上就出现了一条残奥会相关热搜——残奥会唯一用嘴打球的运动员。

这位用嘴打乒乓球的运动员叫易卜拉欣·哈马图,曾是埃及达米埃塔的一名工匠。10岁时,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他失去双臂。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发生意外前从未接触过体育运动的哈马图,在当地的青年中心开始练习打乒乓球。经过不断地尝试,把球拍放进嘴里咬住,用脚发球,实现击打,这一切成为了哈马图练习乒乓球的方法。

从1986年用嘴打球开始,这一练就是三十多年。

哈马图曾在非洲残疾人乒乓球赛中获得第二名,后来又得到了参加2016年里约残奥会的比赛资格。时隔5年后的东京,他实现了自己第二次残奥之旅。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2015年,哈马图接受邀请与乒乓球世界冠军——中国选手马龙进行了一场表演赛。那场比赛结束后,马龙说道:“(哈马图)打得非常好,我简直不敢相信。”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哈马图说,他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的最重要的一句人生信条,就是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的一句话:“坚持做你热爱的事情”。哈马图延续了三十多年的励志故事,是这句话最美好的诠释。

和哈马图一样,还有很多运动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轮椅上的神箭手——周佳敏此次东京残奥会的中国代表团旗手——周佳敏,因先天原因患有右下肢残疾。父母离异后,她与妈妈和19岁的妹妹(脑瘫智力一级残疾)相依为命,一家人靠低保和妈妈在企业打零工为生。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像同龄人一样,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大学。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2013年7月大学毕业后,周佳敏考上了街道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那一年省残疾人射箭队教练邵淑芬来宁波挑选人才,在比赛中对每一个球“卯足了劲儿”的周佳敏吸引了他的注意。

邵教练问她是否愿意尝试射箭,一边是来之不易的稳定工作,一边是开启人生的另一种精彩可能。“人这一辈子,总得有点追求,”思索之后,周佳敏选择了后者。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开始训练之后,教练给的训练目标她总是超标完成,训练场上超额完成任务,训练场下会写日记总结得失。周佳敏的天赋在努力中很快显现出来,参加训练不到几个月,就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随后的全国锦标赛上,她取得了第三名。

2015年9月,在全国第9届残运会暨第6届特奥会先期比赛中,周佳敏获得了射箭复合弓项目个人公开级双轮赛第二名、2016年7月入选中国代表团参加里约残奥会。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2016年9月,在射箭女子复合弓公开级混合团体决赛中,周佳敏代表中国队出战,与队友合作以151环比143环战胜英国队,射落一枚宝贵的金牌。之后,周佳敏不负众望,在复合弓女子公开级淘汰赛中再夺金牌。

面对困境与挫折,有的人会选择破罐破摔,有的人会分析原因百折不挠,周佳敏就是我们面对逆境时最好的榜样。

直面挫折的田径“一把手”——王浩与周佳敏一同担任东京残奥会旗手的田径运动员——王浩,也有着感人的励志故事。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王浩出生时右臂就有残疾,但身残志不残的他从小喜欢跑步,不管是课下一起玩耍,还是运动会的赛场上,王浩总是能把同学远远地甩在后面。

14岁时,他被辽宁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康复中心选中,开始了专业的田径训练。

身体的缺陷增大了训练的难度,但王浩并没有因此放弃。“可怕的不是肢体不便,而是逃避问题,只有尽心尽力去做才能克服困难。”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在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下,他迎难而上,日复一日地坚持着高强度的训练。2015年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100米和200米冠军、2017年和2019年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跳远冠军……王浩屡屡摘金夺银,被教练称为赛场上的“一把手”。

一次次突破自己的举重冠军——郭玲玲对于刚刚在日本度过自己32岁生日的中国举重选手郭玲玲来说,获得一枚残奥会金牌是她许下的生日愿望。昨天,她的愿望成真了。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昨天,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郭玲玲在女子41公斤级比赛中凭借实力上的绝对优势,轻松赢下比赛,为中国代表团斩获第六枚金牌。

“我为这次残奥会备战了两年,金牌是我的目标和梦想。能够圆梦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郭玲玲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作为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郭玲玲第一把就成功举起105公斤,打破此前104公斤的残奥会纪录。其他选手直至比赛结束,最好成绩也没能突破100公斤,因此郭玲玲第一举事实上就已锁定冠军。在之后的比赛中,郭玲玲追求的是自我突破。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现场仅有为数不多的媒体和工作人员观战,但郭玲玲的每一次试举都在现场引发掌声和惊呼。

难民队首位女性运动员——阿丽亚-伊萨作为东京残奥会难民队的首位女队员及旗手之一的阿丽亚-伊萨不仅自己积极生活、参与体育运动,更用行动和语言影响着更多残疾女性。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阿丽亚-伊萨4岁时染上天花,这损坏了她的神经系统,导致她现在必须坐轮椅,说话也有些障碍。她3年前开始尝试运动,2年前受训掷棒项目。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此次东京残奥会,她将参加掷棒项目。

阿丽亚-伊萨在记者会说:“我从没想过这辈子能参加残奥会,能成为东京残奥会难民队的第一个女队员。这对我而言是莫大荣誉。”

中国队一天拿16枚残奥会金牌,残奥健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被看见

她还表示:“我想和其他残疾女性说,不要待在家,每天都去尝试着运动、试着走出去。我希望我能成为第一个范例。”

残奥健儿难以与健全人一样

进行正常的生活

这是他们的不幸

但身体的残缺夺不走精神的富足

真正的勇者敢对命运说不

他们坚韧的意志、远大的追求

和励志的故事

诠释了真正的奥运精神

更用实际行动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让大家看到光与希望

成为我们普通人学习的榜样

标签: 为什么残奥会中国总第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