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爱百科 123 0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巨大的蘑菇云升上了戈壁的天空,染红了整个天际——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这一时刻意味着我国的国防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而且我们用强有力的姿态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最重要的是,这一时刻的降临,也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欢喜过后,我们对原子弹的研发并没有停止,我们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当时是在102米高的铁塔上进行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改变二战的那两颗原子弹,是从飞机上扔下去的。

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第一颗“地爆”的原子弹,虽然意义非凡,但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以及所谓的核反击能力。我们之前的试验,测算不出爆炸当量和效果,所以在实际运用上有些吃力。

因此,在原子弹“地爆”成功之后,使用飞机投掷原子弹,实现“空爆”,立即被提上我国核试验的议事日程。

(1)“空爆”

既然要搞懂一件全新领域的事,那就需要足够的经验来支撑,这样能够少走很多弯路,就这样,当时我国60多名空军优秀飞行员被派往苏联学习。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其实当时,我们能够顺利地开展研究,与当时的环境因素密不可分,美国通过卫星侦察,认为我们可能要在几年以后,才能达到“空爆”的要求,而苏联经过评估也认为,中国近期不可能完成空投试验。

但他们又怎么知道我们共产党人的决心与意志呢?事实证明,我们从“地爆”到“空爆”只用了1年的时间。

1965年的春节刚过,中央军委决定开展空投试验。经多次研究,众人最后决定选用图-16型飞机执行空投任务,值得一提的是,Tu-16轰炸机是一款喷气式战略轰炸机,其主要用途就是用于战略轰炸。

其实我们自1960年初,我们做原子弹的研制的时候,从一开始,我们就是按照用飞机运载原子弹来设想的,后面4月份的时候,我们开始原子弹外形的设计,几月之后,我们就开始准备投弹的飞机了。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当时科研人员是在国防科委二局的陪同下,去了陕西某地的军区,参观调研了苏联制造的图-4和图-16轰炸机。原子弹科研人员对两种飞机的轰炸系统、炸弹舱等情况,作了仔细了解与分析。为了得到更真实的驾驶体验感受,他们还和当时飞行机组的驾驶员们,进行了多次交谈,最后经过研究之后,众人敲定了投弹所用的轰炸机——图-16型战略轰炸机。

当然这种投放原子弹的飞机,必须要经过改装,不能拿来直接使用。在20世纪60年代初,图-16飞机我国要从苏联进口购买的,当时来说,它是我们国内运载能力顶尖的机种之一。

当时为了能够搭载原子弹,并且投掷使用,我们对图-16飞机进行了大幅度改装,主要是加装了投放原子弹的特殊设备,以及必要的电气系统,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全机密闭防护设施。

之后,为了尽快地改装出适合的飞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同国防科委副主任刘西尧,直接主持召开核试验准备工作会议,准备动用各军兵种,大家齐心协力地完成所有任务。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图|张爱萍

会议上众人决定,当时最为顶尖的研究部门二机部九所与核试验基地研究所,一同承担图-16飞机的技术改装,空军总队要提供合适的投掷方法和准确度的检测要求。几个月后,二机部九所向国防科委,提交了飞机改装任务的详细报告,并附有飞机具体的改装任务书。

国防科委一拿到计划书之后,便立即召集国防工办,与空军作战部等关键单位,共同就飞机改装的技术要求、以及总体方案、任务分工,昼夜进行研究。

最后在8月份,图-16飞机的改装方案正式通过,飞机改装由当时技术最好的三机部172厂承担;质检等工作由二机部九所和空军工程部共同负责。

就这样,几乎在举一国之力的情况下,第一架图-16飞机于1964年9月改装完毕,也就是在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成功的前一个月。之后,经过高空飞行试验,1965年3月底,众人又完成了飞机的最后定型,用来以后准备执行“空爆”任务。

等原子弹“地爆”成功之后,这架图-16连忙开始了投弹试验。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为了得到详细数据,技术人员设计了1∶1的空投试验弹,在低速和跨声速风洞中进行模拟试验,最后根据得到的数据,进一步完善了炸弹的外形,以及改进了飞行弹道特性。当然为了保险起见,众人还找来了空军独立第4团,在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用图-16型飞机实地空投1∶1模型弹。

最后经过不断的推翻与改进,我们确定了原子弹以及原子弹飞机的所有细节。

当然,飞机投放原子弹,其实所有的外界技术困难都可以克服,但是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飞行员如何在投放原子弹后顺利逃脱。

(2)逃脱

这件事无疑是很重要的,因为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威力十分惊人,其爆炸后的蔓延极为迅速。

但是这并不是不能克服的,从二战时期投放原子弹后,且成功逃离的美国飞行员保罗·蒂贝茨身上,我们就可以得到佐证。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我们大概可以猜到的是,美国在投放原子弹前,必定是做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他们对爆炸后所产生的波及范围,肯定也是有大量测算的。

但这些详细的数据,美国是不可能拿出来共享的。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保罗.蒂贝茨当时进行了多次的模拟测试,他在一次次的飞行实验中突破自己的极限。在飞行速度最大的时候,他必须要牢记每个细节,以及逃跑路线,最后他要在40多秒内,完成逃离,如果有一秒的失误,那么他就会丢掉性命。

既然有人能做到,那我们中国人就也一定能,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展开了自己的飞行试验,最后我们从赴苏联学习的60多名空军官兵中,选择了6位飞行员,组成最后的机组,执行空投原子弹任务。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之后,机组成员之一的于福海回忆道:

“首长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我们都是竭尽全力地完成。开始在训练的时候,无论是设备,还是方法,我们走了不少弯路哩,最后大家的信心都不高,但是后来我们把设备都改进了,又研究了空投的方法,后来就投得越来越好……”

查看当时的训练数据也可以发现,我国采用的是光学瞄准投弹,没有经验借鉴,也没有什么资料可查,完全靠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当时一般的训练标准就是炸弹距靶心200米以内,就可以评为优秀,但如果投的是原子弹的话,优秀的标准就要提升到距靶心100米以内。

在罗布泊实弹试验的时候,当时指挥部制定的标准是:“300米以内,进而保证投入200米圈中,最后突破100米。”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虽然100米看起来很大,但是在万米高空中,子弹靶标是小如硬币,几乎是看不清的,而且天上的原子弹轨迹偏移了一厘米,那么在抛物原理下,地下的落点就是几公里的偏差。

机组成员在最后几次的空投中,试验弹投在了距靶心30多米的地方,当时大家十分激动,但是在实弹投掷前的某次训练中,两颗试验弹全部投偏,这下机组人员一时间陷入了冰点。

指挥空爆试验的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召集机组成员,传达了周总理和军委首长对机组的安慰,最后张爱萍说:“不要紧张,也不要有负担哩,投到哪里,我们都能获得经验……”

之后受到鼓舞的机组成员试验的时候,做了大量的检查准备,他们每做一个动作就口述一遍,并且按照事先分工的动作,进行检查落实,保证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

(3)成功与不够

1965年5月14日7时54分,指挥这次核试验的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将军,对6名机组人员下达了起飞命令。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中国首次飞机空投原子弹试验,正式开始!

轰炸机,载着一枚乳白色的球形原子弹一飞冲天,消失在了罗布泊的天幕之上……飞机进入靶标区,执行投弹程序,飞机进入后进行目标搜索,然后自动驾驶仪开启,领航员接过飞机操纵,进行瞄准,发出投弹请求。

这样的程序连续重复三次,确定一切无误后,空军副司令员成钧批准投弹,原子弹爆炸时间安排在上午10时。

投弹总开关...电源...自动投弹器...弹舱...依次被开启,上午9时59分10秒,飞机操作员于福海,调整光学锚具,使第一观测角与投弹角重合,电路接通,原子弹“噗”的一声脱钩而出……

“立即关上遮光罩,全速前进!”

飞机的遮光罩刚刚闭合,地面上就有一阵耀眼的强光袭来,紧接着一个巨大的火球猛然升起,一片汹涌壮阔的火海直奔飞机而来,紧接着是震天的巨响,戈壁滩猛然地升起了蘑菇云……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最后雷达测定,原子弹爆炸点距离靶心只有40米!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圆满成功!

副司令员成钧兴奋地站起身来,在电台向机组人员兴奋宣布:“我们...我们成功了!”

全体人员站起身来,欢呼庆祝……试验成功之后,周总理向指挥部致电,表示衷心的祝贺。

几天后,毛主席办公室。

周总理把整理好的报告递给毛主席,主席看了之后,脸上出现久违的笑意,他高兴地说:

“恩来,我就说嘛,我们靠自己肯定能成的哩!”

周总理也笑着说:“是啊!主席,现在我们也是可以放下心来,我们有了这样的武器,就算彻底站起来哩!”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毛主席笑着摆了摆手:“飞机空投成功,成绩不小,但是我看还不够哩,我们还要学会用导弹带着原子弹!”

周总理回复道:“导弹我们也正在搞哩,但还没有试验过,把握不是很大哩!”主席点了点头,认真地说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才知道!这门能不能推开,要去推一推才知道的哩!所以我们要一定试验,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总理想了想说:“用导弹带着原子弹打,复杂的哩!而且难度很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啊……”

其实总理说的是有道理的,导弹带着原子弹,在那时国外还没有一个国家敢做这样的试验,而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是有血的教训的。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1960年,苏联准备火箭试发导弹的时候,燃料突然起火,火箭发动机提前启动,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导弹刚离开地面,就立刻爆炸坠落,直接摧毁当时地面所有的建筑,现场指挥的火箭军司令,还有数十名科学家和发射场工人全部不幸遇难。

这还只是导弹试飞,如果当时搭载着的是原子弹的话,结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有这样的惨痛教训,国外自然不敢轻易把导弹火箭携带原子弹的计划,提上日程。

主席听完说道,“他们不敢搞哩,我们就要搞出来给他们看看”,主席接着说:“告诉聂老总,我一定坚决支持他们,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把这个搞成,这样我们就是真正地站起来了!”

总理点点头:“我们一定能成功!”

(4)三个目标

早在之前,我们就有三个宏大的目标:第一年原子弹在铁塔上爆炸成功;第二年就是核航弹;然后就是导弹带着原子弹,两弹结合。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而第三个目标,无疑是最困难的。但我们也早有准备,很早之前,我们就全力向原子弹与导弹结合的方向,大步迈进。

对于导弹和喷气技术领域来说,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实现了仿用、改进、自制三个阶段的飞跃,在1960年,我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近程导弹便发射成功,而4年后,中近程导弹也圆满研制成功。

当然要实现毛主席期望的——导弹与原子弹结合,这无疑是要克服许多困难的,但我国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殚心竭虑,在几年后,终于创造了“两弹结合”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从原子弹在铁塔上,到飞机搭载原子弹,以及最后的两弹结合,我们每次跃步仅仅只花了一年。

1966年10月25日晚,聂荣臻元帅来到火箭发射基地,准备全程见证“两弹结合”的重要时刻,这时候,毛主席打来电话鼓励: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我们历来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次试验我们都下了很大的决心,我相信这一仗我们一定会打胜哩!”

周总理也说道:“确保万无一失!我和主席在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哩!”

聂帅抓紧了电话:“主席,总理,放心哩!一定会圆满成功!”

旁边的技术人员,不停地在播报数据与复述命令,而此时外面发射基地上的火箭,正在慢慢竖起,一时间指挥室的空气似乎都凝结了。

就在众人都在祈祷,千万别出错的时候,这时,天气突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狂风骤起,不断向基地吹来,一时间飞沙走石,能见度极低。更要命的是,风太大,人都站立不稳,睁不开眼。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这种恶劣的天气,明天的发射肯定会受到影响,正当所有人都暗自着急的时候,现场气象专家经过认真分析后,得出了一个让大家都舒了一口气的结论:“明天天气会好转,不影响正常发射!”

众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慢慢地等待着狂风平息,风依旧在呼呼作响,指挥室里的时间,也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而外面已经立好的运载火箭,在狂风中,静默地矗立着。

大风平息了。

众人屏息以待,准备着最后的工作,终于一切都准备好了!聂帅在发射前,和火箭的7名主控人员一一握手,此刻是激动的,也是沉重的。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虽然众人经过了大量的试验,有极大的把握成功,但是火箭搭载原子弹是一项极具危险性的试验,如果失败,核弹坠地爆炸,那么主控基地的7名人员,没有生还的可能。

但基地的那7名主控人员,全都作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他们在保密条件下,留下了最后的遗书,和聂帅握手的时候,7人热泪盈眶,但十分坚定,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保证完成任务!”

翌日,发射的时刻来临,7名控制人员全副武装,走入地下控制室,8点50分,原子弹检查工作完毕,人员待命。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开始发射!”9时整,随着聂荣臻元帅一声令下,一阵巨大的轰鸣声过后,火箭顺利起飞!

众人屏息以待,直愣愣地望着逐渐上升的火箭,100米、500米、2000米……火箭向着罗布泊试验基地靶区,毅然飞去。随着一段煎熬的时间过去。

“轰!”

火箭准确命中目标,发射取得成功!

发射基地的7人相拥而泣,电话里也传来了潮水般的掌声……

至此,中国有了自己自主研发的,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核武器。我们也有了足够的信心,面对一切挑战与困难,而最重要的是,中国火箭搭载原子弹成功,无疑表现了我中华人民和我解放军战士无畏的勇气和坚如磐石般的意志力,就算放到今天,它的意义,仍然是不可低估的。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当然,在我们的“地爆”、“空爆”、“两弹结合”三大目标都完成之后,我国仍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5)探索!探索!

后来,我国又进行了小型原子弹的研制,并且1971年,我国小型原子弹成功生产。

如果说原子弹的出现,是将国家的国防力量推到顶点并且极具震慑力量的话,那么小型原子弹的出现,就意味着真正的实战应用。

但小型原子弹试验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某个程度上,它可以说是难如登天,或者说是“与死神跳舞”。

1971年9月8日,中国第一个小型原子弹空投试验正式开始,当时执行任务的是一名叫杨国祥的飞行员。一个月的筹备后,空投正式开始。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飞机正常起飞,杨国祥也熟练地把小型原子弹载运飞机,准确无误地飞抵试验场上空,进行投弹准备。

这一连串的动作,杨国祥在训练的时候至少练习了数万遍,但是最后的关头,还是出了问题。

当他打开原子弹第五道保险时,原子弹在弹舱内纹丝未动!(事后查明,推脱装置的薄膜破裂,造成线路短路,使燃爆弹不能工作,原子弹无法下投)

此时所有的人心里都一沉,当时机的油量已经不允许飞机,重新来过了,杨国祥只有两种选择:

弃机跳伞或者...带弹着陆。

选中前者,这个足以摧毁一座中等城市的小型核弹,势必会在飞机坠落时发生爆炸,当下时刻,杨国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带弹着陆。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但是战斗机载着原子弹返航着陆,在世界上闻所未闻,甚至连借鉴的经验都没有。如果原子弹着陆时发生爆炸,那么整个试验基地以及基地上所有技术人员,都直接将会消失在核弹风暴之中。

但此时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杨国祥的决定,杨国祥深吸一口气,双手快速操作将核弹锁死,载着原子弹返航。

当周总理收到消息的时候,当即发出指示:相信飞行员的处置能力,保证飞机安全着陆,所有的人员进入地道,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1965年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成功,毛主席:成绩不小,但我看还不够

最后周总理和一名参谋留在了塔台,等待着飞机的降临。飞机慢慢地从远方靠近,慢慢地向地面靠近,谁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飞机终于稳稳地降落!

所有人冲出来,如释重负,热泪盈眶。战斗机载原子弹返航,这是人类空投核试验历史上的奇迹!

1972年1月7日13时,第二次空投试验开始,杨国祥驾驶战机按下最后一个按钮。

弹体如流火一般,脱离了飞机,直奔目标而去,30秒后,强光出现,热浪朝天,紧接着是一声震天的巨响,戈壁滩上又一次升起了壮阔的蘑菇云。

标签: 我国第一颗原子爆炸成功是哪一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