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此次战争大败,却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爱百科 92 0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说起唐太宗李世民,人们十分的熟悉,他开创的“贞观之治”为世人津津乐道。

唐太宗在此次战争大败,却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公元621年5月,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在虎牢关,大败前来援救洛阳军阀王世充的河北霸主——夏王窦建德。此战中,夏军几乎全军覆没,而窦建德也当场被擒。里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王世充在听说窦建德被活抓之后也选择了投降。从此,除了南方地区以外,唐朝基本统一了北方。

此时的李世民自以为统一天下的大业已无人可挡,可他的父亲却做了一件错事——杀了窦建德。

窦建德这个人可谓深孚民心,他这个人十分的重信诺,所以他得到了他的部下和河北百姓的普遍拥戴。窦建德无故被李渊处死可谓激怒了窦建德的旧部,窦建德的旧部纷纷反叛。

唐太宗在此次战争大败,却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十九日,浩浩荡荡的“刘黑闼之乱”拉开了帷幕。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河北的许多城池。此时的李世民认为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叛乱,会像之前的叛乱一样被迅速平叛。但是李世民万万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刘黑闼居然在半年之后基本收复了窦建德在河北的领地,此时李世民只好再去河北平叛,李世民以极其高超的军法,把刘黑闼打得一败涂地,刘黑闼只好跑到突厥寻求帮助。

本以为“刘黑闼之乱”就此结束,李世民就回到长安继续原本的生活。可是真不巧,刘黑闼居然带着突厥的军队重新杀了回来,并且又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收回了窦建德的领地。此时的李渊已经认识到李世民无法很好地解决河北的叛乱,最后派太子李建成去平叛河北,河北的叛乱最终平定。

唐太宗在此次战争大败,却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在此之后,李世民就一直在思考平叛河北失败的原因。后来他明白了,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军队数量的多少,兵力的大小;而是在于民心。得民心者必定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李世民曾经用武力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但却无法用单纯的武力去消灭已经被河北民众拥戴的刘黑闼。李世民在“刘黑闼之乱”中并没有很好地处理河北民心的问题,而是用单纯的武力打败了刘黑闼。只要河北民心向着刘黑闼,李世民就永远无法击败刘黑闼。

唐太宗在此次战争大败,却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吸取了他在这场失败战役的经验,他的执政理念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分散了相权,有利于皇帝权力的集中。唐太宗时期还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他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能臣。他还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唐太宗在此次战争大败,却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了,但是却从中吸收到了更为重要的经验教训。在后期他甚至说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在古今中外帝王之中实属罕见。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一代明君。

标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