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发明了电灯
提到谁先发明的电灯,恐怕绝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是“爱迪生”。诚然,爱迪生对电灯及电力系统的推广居功至伟。但实事求是地讲,爱迪生与真正意义上的“发明电灯”无半毛钱关系,最多属于改良了电灯,而且延长电灯使用寿命的关键瓶颈也并非爱迪生突破。
某知名学者曾这样评价:爱迪生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单就电灯这项发明而言,他是最会摘果子的苦力工。
事实上,世界上关于电灯最早的发明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英国,彼时的英国还是近代科学的领头羊。化学家汉弗莱·戴维第一次向民众展示了电灯,电灯由两根碳棒和2000节电池构成了一套简易的孤光灯照明系统。意外的是,电灯的亮度超强,人近距离接触甚至不敢直视,只能用在广场、街道。尽管灯泡在亮度、寿命不适合家庭使用,但它却为人类黑夜寻求新的光亮探明了方向。
家庭电灯的真正意义上的发明者要算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贝尔,他率先意识到当想要延长灯丝的寿命,需要提供稳定的真空环境。亨利先将竹丝碳化,接着放到抽了真空的玻璃瓶里,这盏灯泡通电后能持续工作400小时。
按照每日工作3小时计算,足足可使用3个月之久,但这款电灯亮度存在天然的不足。即便是这样,依然不能抹杀亨利在电灯发明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亨利对电灯的研发成果,犹如晴天霹雳,人们突然意识到一个巨大机会摆在眼前:谁先抢得电灯的发明权,谁就拿到了打开宝藏的钥匙。各国发明家、科研人员一窝蜂涌入了对电灯技术的探索研究中,虽然过程枯燥、无趣。激进、混乱的大环境恰恰为电灯发明权的争夺埋下了伏笔。
转折发生在1894年,电灯持续发亮需要真空环境已为“公开”秘密,难点是怎样延长灯丝使用寿命。加拿大的两名电气工程师成功拿下了真空中充入氮气延长灯丝寿命的技术专利,问题的关键是,两人虽然取得了电灯专利,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完善这项发明。
爱迪生趁机收购了这项专利,并以此为基础继续改良灯丝。资料显示,爱迪生为找到理想的灯丝,至少实验了1600种材料,各类数据足足写满了200本笔记本,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来可持续发亮1200小时的灯泡。
等爱迪生兴冲冲申请灯泡专利时,尴尬的一幕出现了:专利局的专家以白炽灯发明技术与现有专利技术相似,拒绝为爱迪生颁发证书。爱迪生在市场及知识产权滚打多年,商业嗅觉极其敏锐,他知道再不出手将会遗憾终生。
前文提到的亨利是阻碍爱迪生专利申请不否的直接原因。亨利早在1854年就为他首创的碳化灯丝申请了专利,而这与爱迪生的专利申请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最终导致专利被否。不过,精明的爱迪生:我买还不行吗?果断从亨利的遗孀手里买下专利,自此才有了碳化白炽灯的专利权。
2、 爱迪生如何获得电灯专利
1880年爱迪生终于将他的电灯推向了市场,并把英国作为灯泡销售的第二大市场,但市场尚未开拓,来自约翰夫·斯旺的起诉书将爱迪生打了个措手不及。
其实隐患早已埋下,而这与开篇提及的老牌帝国、高科技的代表英国大有关系。原来英国人约翰夫·斯旺受亨利的启发,在1860年以碳丝为材料成功制成了灯丝,因无法彻底获得真空环境,实验只能暂停。等1878年英国的真空制取技术成熟后,斯旺的真空环境下顺利实现了碳丝的灯泡的发光,并在英国取得电灯专利。
所以在英国斯旺拥有碳化灯丝的基础专利,爱迪生灯泡中的碳化竹丝充其量算是碳化棉线、碳化纸的改良、升级,始终无法脱离斯旺的基础专利。但仅靠斯旺的碳丝基础专利,照明时间短、亮度不足,根本无法转化成产品销售。最终爱迪生、斯旺在利益的驱动下,少了些扯皮、多了些合作,干脆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而它正是最早的EdisonSwan电灯公司。
1847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事实上,真正风靡市场1个世纪的灯丝是钨丝,而它也和爱迪生脱不了干系。1873年西班牙的德普亚尔就已知晓钨的熔点达到3410℃,再结合钨的物理、化学特性,预测它可能是做灯丝的最佳材料,但是加工钨的工艺复杂、且不成熟,这一想法只能作罢。
惊喜发生在1909年,爱迪生的同事威廉·大卫·库利奇在完善一项其他实验工作的时候,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拉制钨丝的新工艺,钨丝的直径最低只有头发的1/16,即0.5微米的细丝,并成功将其应用到了白炽灯。
测试结果显示,这种白炽灯不管是发光强调,还是使用寿命都是其他材料灯丝难以企及的。更重要的是钨丝制作技术要求低、材料易于获取,白炽灯成本大幅降低,这为白炽灯大规模普及奠定了基础。1913年威廉·大卫·库利成功获得了钨丝白炽灯的专利。
人们之所以将电灯发明者这一荣誉最终给了爱迪生,除去他的确在白炽灯的发明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多的是表彰他对白炽灯的推广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毕竟真正实现照明,还需要发电系统、配电系统,电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原创:老高
标签: 电灯是谁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