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廉颇和蔺相如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而被我们熟记至今。我们只知道廉颇负荆请罪后,和蔺相如结为了生死之交,赵国也因此团结一心,获得了很大发展。但这并不是将相和故事的真正结尾。
可惜的是,最终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都没能安享晚年,可以说是以悲剧结尾了。在接下来的历史里,赵国又发生了什么呢?
虽然在赵惠文王时期赵国拥有廉颇和蔺相如,但光靠这两个人无法改变当时的战国局势,秦国和赵国之间的巨大差距还是明摆着的,无论是土地、人口还是军队素质,赵国都要比秦国略逊一筹,尤其是当时的秦国已经占据了巴蜀之地,这里为秦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这是赵国所不具备的。
等赵惠文王的儿子孝成王即位后,赵国其实面临着巨大的人才危机。当时蔺相如已经身患重病,廉颇已经老迈,名将赵奢也已经去世。此时的赵国在人才储备上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而赵孝成王却是个年轻而心高气傲的君王,他一心想创造出一番事业,这为赵国接下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原本属于韩国的上党郡被秦军孤立,韩国已经答应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但上党郡的军民却不想屈服秦国,于是联系了赵国。上党郡是一个拥有17座城池的大郡,这么天大的好事,孝成王实在没办法拒绝,于是就宣布接管了上党。
这导致秦军直接下令进攻赵国,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这场战争让秦赵两国都损失惨重,尤其是赵国,由于指挥上的失误,40万赵军被秦军包围并投降,最后全部被坑杀了。这可是赵国当时最精锐的军事力量,一下子就损失殆尽了。
得到这一消息的蔺相如,直接被气得口吐鲜血,一命呜呼了。
廉颇当时已经被剥夺了指挥权,长平之战让廉颇也十分心痛。后来,燕国也想攻打赵国,廉颇于是重新被启用,带着一支年轻的队伍击败了燕国,甚至一路推到了燕国国都。为了奖励廉颇,赵王封他为代理相国。就这样,廉颇出将入相,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但随着赵国悼襄王即位,对廉颇的态度从尊敬变成了忌惮,又解除了廉颇的军权。后来,廉颇先是逃到了魏国,又逃到了楚国。最后在楚国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标签: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